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贵州民间美术色彩艺术形式是其民族生命的情感表现。意象的吉庆性,化整为零的形式分割,独特的形式秩序构成,与生态环境相符合的色彩搭配,都是其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阿里古格藏传教壁画艺术植根于雪域化,其独特的形式,浓烈的色彩,精的线描,写实的风格,浪漫的构思,纯朴的地方特色和精深的传统底蕴等艺术特色,使其成为中国美术乃至世界美术圣殿中独树一帜的奇葩。  相似文献   

3.
美术是一种运用线条、造型、色彩等手段,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丰富的联想、想像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形式。而色彩,是一件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它能发挥幼儿的想像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认识色彩,在充满色彩的绘画、展演、装置活动中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艺术课程替代了原来的美术、音乐,它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课本内容更加丰富。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夏星 《上海教育》2007,(11B):36-36
《高中艺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艺术课程通过对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学习,通过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衔接,使学生获得艺术感知与体验、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在有趣的艺术学习中理解艺术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全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程度得到提高,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绘画艺术是通过绘画造型语言把人的内心审美感受和思想观念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转变为三度空间的艺术。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色彩画则是需要综合地运用各种造型语言,特别是色彩的语言去描绘形象,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感染力。中专美术学生由于他们刚刚从艺术爱好转入艺术创造的学习,基础较差,技能不牢,创造意识不强,所以,此阶段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美育主要以开设美术、音乐、书法等艺术课程的形式开展。这些艺术课程主要涉及基本的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让我们拥有欣赏美、体验美的机会,帮助我们掌握艺术特长。同时,艺术美育是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我们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马梅玲 《青海教育》2003,(10):56-56
艺术课程是在原有的音乐、美术分科教学基础上构建的一门综合课程,它融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为一体。立足于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体发展。它不期望培养精通某一门艺术技法的学生,而是遵照人的艺术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综合艺术修养和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9.
正美术是视觉的艺术,是反映客观世界和人们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必须以可视的形象反映生活。美术要将感知到的具体形象,通过认真观察、加深印象、反复比较找出基本特征,运用线条、形状、体积、色彩等形式表现事物。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能,促进学生美术基本能力的形成,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色彩"是绘画、设计艺术中,十分重要而富有渲染力的艺术语言。现行初中美术教材,明确以色彩知识为课节的有11节,约占总课节的五分之一。此外,还有很多的色彩知识渗透在美术"四个学习领域"的其他课节当中。这说明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一、以生活实际来感悟色彩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是国家对某一门课的教学要求,而教材总是体现教学大纲。从美术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采取多种方式,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装饰画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居室装饰艺术形式,学生对这一美术领域并不陌生。它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并且操作简单,材料多样。既可以美化生活,还能通过题材、造型、色彩、材料综合因素的探索研究学习,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及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让"装饰"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徐伟 《中小学电教》2010,(3):121-121
<正>美术观察能力是指通过观察物象形体、色彩、结构等外部特征从而全面、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没有观察能力做基础,就谈不上艺术想象力、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是高中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审美能力直接决定了高中生的艺术鉴赏素质,也直接关系到高中美术教学的成效。美术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形式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美的表达,审美能力顾名思义,就是看待"美"、审视"美"、理解"美"的一种能力和技巧,审美能力越强,对美的理解越透彻,也有助于高中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同时,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推进高中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实现。  相似文献   

14.
美术教育过分的强调了美术本体,既绘画的本体语言:线条、色彩、明暗、意境等,而忽视了美术本身的教育功能.艺术批评是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点,把艺术批评的意义融入高中美术课堂中去,可使高中美术学科的本体语言和教育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视觉传达专业色彩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一鸣 《考试周刊》2011,(66):201-202
视觉传达是一门讲究个性的艺术。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色彩”作为高等院校视觉传达专业的主干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色彩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色彩教学是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在色彩的审美修养、造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色彩教学重在“以技入道”,其内容偏专偏窄,陈旧重复,往往用统一的方法步骤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6.
素描是训练学生对客观物象在形体和色彩属性上的正确认识、理解和表现能力。素描是用单色概括而又生动地表现对象精神实质的手段。素描在美术基础训练中,具有决定作用。它是造型艺术中的重要基础,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素描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是造型艺术中可以单独存在。不会造型,艺术创作就无从谈起,如何去训练这种能力,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赵春燕 《陕西教育》2007,(10):20-20
综合性艺术课程是在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综合性艺术课程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艺术教育的创新精神,打破传统艺术分科的界限,在艺术学习和艺术实践中,注重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及艺术领域与其他非艺术领域的融合,知识技能与人文主题的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动画是影视的一个分支,文学和影视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动画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与文学存在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由文学、音乐、美术等诸多因素组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中文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剧本往往是动画创作的基础,编剧的文学水平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动画剧本的水平。本文以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为例对电影所表现出的艺术及色彩意境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黄武全 《考试周刊》2015,(35):169-170
为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作者通过抓住线条、形体、色彩、质感等美术形式,激发学生与美术形式相联系的事物产生联想,以加深对美术形式的理解,提高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20.
"环境艺术"最终的主要显示状态,是建立在美术思想之上的视觉传达艺术."环境艺术"在间接反映与体现其美术审美意识及形式法则的同时,还更为直接地将雕塑、绘画、工艺装饰等美术形式运用于环境艺术的表现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