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编稿中,遇到这样两件事: 某乡一位通讯员写了一篇反映该乡党委重视新闻报道工作的稿件,他写道:“××乡在2月30号的××会议上提出……”看后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2月只有28天,就是闰年也只有29天,何来2月30号? 一位通讯员写稿,表扬××村党支书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去年夏天,一位刚到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对我说:有一位作者写了一本社会科学方面的专著,在他们出版社出版了。作者拿到样书后,一看印数只有几万册,便要求出版社马上重印。出版社的同志认为印数已经不少了,不同意马上重印。作者便说:“你们不同意,我可以请××出版社另出一版。这本书是我个人写的,我享有版权。”出版社的同志说:“不行,这本书的版权是我们的,著作权才是你的。”作者说:  相似文献   

3.
某公三态     
日前,我的那位编辑报纸副刊的朋友总算露出了笑容,兴冲冲地跑来对我说:“这下可好了,再也不怕抄袭了!”我记得这是他关于抄袭问题的第三次表态了。早些时候,有位揭发抄袭事件的来访者捧着报纸和被抄袭的原作找到他.结果使来访者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因为他给来访者的答复是:“你看,总有两个字不一样么?怎么是抄袭!”晚些时候,又有不少读者来信,指出副刊上署名“××辑”、“××集”之类的文字大多是一字不漏、原封不动地从它处抄来的,同样是一种抄袭行为。结果他给人们的答复又是:“已经标上是辑录的了,不能说是抄袭!”  相似文献   

4.
朋友得子,众友前去祝贺,席间问起大名,朋友不无得意地说:“××××”,既有爷爷的姓,也有外公的姓,后面加上本名。不是双姓硬拉成双姓,叫起来实在别扭,有人便开玩笑说何不将他奶奶和外婆的姓也挂上? 这般就觉别扭了,若再挂上亲戚六眷的姓那将是怎么回事?当然,这位朋友断  相似文献   

5.
我是1972年踏入出版界的,其时36岁。尽管当时我已有21年工龄,但“编龄”却是零,又没有大学本科学历。当年一位朋友曾说我改行走的是一步“险棋”。是的,这等于是一名小学生第一次走进了一座高等学府,确实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一事无成,贻笑大方。也难怪1982年出版界恢复职称评审时,一位评委毫不客气地评价:“×××连评助理编辑的资格都没有!”  相似文献   

6.
沐童 《视听界》2007,(5):3-3
前几天,一位记者朋友发给我一则新闻,说的是某外企女职员的大量裸照被人在网络上暴露的事。我从头看到尾,并没觉得有什么新鲜;而我那朋友却信誓旦旦地说:看吧,顶多再过一周,这个女人就会被中国所有的媒体捧红,平面媒体会发各种独家专稿,或猜测或报道;网络媒体则会制作专题。  相似文献   

7.
我是个爱看报又不多动脑筋的人。不过,看得多了,除看内容外往往还看看暑名是谁。好多新闻稿的署名是:本报记者×××,通讯员×××。我以为这样的稿子一定是报社记者下去采访和通讯员一起采写的,而且主要是记者的功劳。但前不久,有两件事送到我耳朵里,使我为之一惊。一位同志  相似文献   

8.
地火     
五年前,我在湘江之滨的长沙工作。一个燠热的夏日午后,传达室老王递来一封信——一封北京来信,更确切地说,是北京中国古旧书店的来信。信上说:“××同志,你询问的《泰戈尔作品集》第二卷,本店无书。今后当代为留意。”末了是单位署名;字体清奇秀逸,象是出自一位女同志的手笔。从眼下向前倒溯过去五年,那是怎样的一个知识洪荒时代呵。八亿人,两三个作家、七八台戏——这已经是宽宏大量了;闹腾得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好一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说来真叫幸远,一天傍晚,我无意中从一位收破烂的  相似文献   

9.
起早贪黑地连看了罗马大赛的52场电视直播或录像之后,一些球迷的议论至今不绝。诸多议论之中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电视解说员的表现不尽人意,用武汉球迷的话说就是不够“潇洒”。一位名叫刘燕平的朋友曾幽默地直言:“我建议将×××调至中国足球队当‘考勤官’算了,他的解说词老是把场上队员的名字念来念去,报了又报,实在太乏味了。”  相似文献   

10.
园地员通讯     
××系统日前召开经验交流会,会上有五位同志介绍了经验。出席会议的有××书记,×××长×××长。××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他……要求……他强调……”. 这是近日在一家报纸上看到的新闻,读后心头不禁发问,究竟谁是这一会议的主角?无疑,经验介绍者应该唱上角。那为什么新闻报道会“喧宾夺主”呢? 记得周总理生前曾对记者说过,不要把镜头对着我们,要面向群众。为什么时至今日,有些会议  相似文献   

11.
原告:诚信被告:我时间:2003年×月×日×时×分地点:××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结果:我以侵犯他人姓名权、荣誉权、制造伪劣产品并造成10人以上人身死亡的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以上。当憔悴不堪的诚信,泪水涟涟地问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我羞愧难当,无言以对……当无家可归的我在街头流浪时,是一位卖小吃的大娘收留了我。从那以后,我便与诚信成为情同手足、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一起探索。十年后,我们诚信公司终于成就了一番天地,有了钱,我也就有了野心,我想:“诚信太老实干不成什么大事,再说我去开自己的公司,凭什…  相似文献   

12.
切莫把“发现”仅当成一种荣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之茂 《中国档案》2003,(12):35-35
这是一个老话题。老话之所以重提,是因为翻阅档案报刊,我们还是能够经常读到这样一些带有轰动效应的消息:“××档案史料在××档案馆被发现”。接下来,作者会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该档案史料是多么重要,“填补××史料空白”啦,“证明(或推翻)××史研论断”啦,云云。反正不外乎世上独有,弥足珍贵。沉睡已久的档案被唤醒,物尽其用,同时又能令人心服地说明档案馆藏品丰富宝贵,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忽一日,有朋友对档案馆里发现档案的“新闻”不以为然,竟说出使人添堵的话:“我对你们档案馆是做什么的有些不理解了。田野里发现庄稼,教室里发…  相似文献   

13.
搞报道的,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旦发现新闻线索,就要迅速去捕捉。一天早上6点钟,我在交通车上听到一位保卫干事说,家属赵家兰在筛砂子时,筛出一锭元宝。下车后,我找到赵家兰了解,才知道她已将元宝交给滨州人民政府了。我借了一辆自行车立即赶到市人民政府了解情况,下午又到人民银行看了实物。然后迅速写稿发稿,这篇稿件被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采用了。有一次,我发现平时不大动  相似文献   

14.
众议     
苟且偷生的日子2005年8月20日,我无比伤心地主动离开了工作10年的《×××法制报》。因为这里的新闻寻租与新闻腐败,在拷问着媒体和记者的良心,在拷问着媒体的公信力。朋友对我说:“你如果把《×××法制报》的事写出去,你就是疯子。”  相似文献   

15.
幽默笑话     
一言不发有个人在交际场合中一言不发,哲学家狄奥佛拉斯塔对他说:“如果你是一个傻瓜,那你的表现是最聪明的;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那你的表现便是最愚蠢的了。”倒过来试试看有一天,一个初学绘画的人去拜访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阿道夫·门采尔听了说:“亲爱的,请倒过来试试,要是你能花一年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卖掉了。”唯一令男人心跳的办法贝因哈特晚年时极喜清静,多住在巴黎的一家高层公寓里,但崇拜者仍不断来访。某天,有位年事已…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中转了FT中文网的一篇新闻分析,作者是英国《金融时报》科学评论员安贾那?阿胡贾,他在文中依据享誉国际医学界的《柳叶刀》杂志上的一些论文和自己对中国疫情防治现状的观察,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形势做出了比较严峻的判断。帖子发出后,我注意到有一位朋友评论说:“你转发这样的消息,对自己对他人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7.
刘丹 《新闻记者》2003,(6):58-59
最近网上流传一则虚拟的幽默新闻,说的是一位大娘在街头摔倒后,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的四家报纸分别对其进行报道。其间差异甚大,每一篇都有夸张之处,但它们非常形象地表现出媒体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取向。“大娘在街头摔倒”的几个版本大陆媒体:报道极力淡化大娘摔倒所受到的伤害,而是从另一个侧面去大加赞美送大娘去医院的人,宣传助人为乐的事迹,“今日一大娘出门买菜时,一不留神摔倒,随后被路人扶起,后有人拨打110,110×××马上赶到,将大娘就近送到医院。×××忙前忙后,并且为大娘垫付了医药费。经医生诊治,只是掉了一颗门牙,没有生命…  相似文献   

18.
前些天,我接到一篇来稿,内容是:一天深夜十一点钟左右,昌平××公社××大队共青团员张××,在从县城返回家的路上,忽听到路边树林里传来呼救声。他奔到树林,发现两个流氓正和一个女青年扭打在一起。两个流氓见有人来,拿出匕首向张××逼过来。张面对个子比自己高一头的两个流氓,灵机一动,和气地走到两个流氓前,掏出两支香烟递过去。就在两流氓眼盯香烟的刹那间,张飞起一脚将一流氓踢倒在地。另一流氓举起匕首刺来,张顺势抓住他的手腕,来了一个反背挎,将他摔倒在地。这时,女青年找来了附近值勤的  相似文献   

19.
田园 《今传媒》2006,(12):57
做了驻站记者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者都称做“无冕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的不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 ,常被以下两类舆论监督的报道所困惑 :“去年 ,我市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 ,共查处县处级领导干部5人 ,科局级干部26人。某镇主要负责同志受贿12万元 ,被依法立案查处……”“××县××乡×村×组村民×××、××、×××、×××因赌博 ,昨天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并被收缴赌资720元……”孤立地看这两则曝光新闻 ,是客观公正、无可非议的 ;但对照起来看 ,其不公正性就一目了然了 :31个贪官 ,连一个单位、一个姓名都未点到 ,举了一个受贿12万元的事例 ,也只是点到“某镇”为止 ,而且还称之为“同志” ;而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