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两者良好监督互助。然而,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并不总是相得益彰的,他们有时会产生冲突,两者关系处理不当,毫无限制的新闻自由和没有监督的审判,就会出现审判不公和媒介审判。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是一把双刃剑,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在新闻自由与保障人权、社会知情与个人隐私、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是现代文明社会两大基本标志。新闻需要新闻自由,也还需要保障人权;新闻依靠社  相似文献   

3.
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冲突时有发生,但新闻自由与司法程序的冲突比较罕见,本文以"渭南警察进京抓作家"为例,讨论了当言论、出版自由与法律所规定的实施程序发生冲突时,该如何权衡与抉择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5.
默多克新闻集团窃听丑闻案的发生和被调查,是国际新闻界的一桩大事,它反映了西方跨国新闻传媒滥用新闻自由和媒介的社会责任论之间的较量。本文试图描述并分析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受挫的真正原因,它不仅仅是新闻道德的问题,更主要是触犯法律以及腐蚀警界及政界的深层问题。从这一案件我们看出,西方的媒体独立和司法独立不过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6.
媒体报道案件的自律规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迅 《新闻记者》2004,(1):44-48
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的冲突,或曰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冲突由来已久,中外皆然。笔者多年观察这种冲突的发展脉络,找寻缓解或平衡这种冲突的途径,认识到这种冲突的本质,实际是公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公民获得公平审判的权利以及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权等一系列基本宪法权利的冲突。我以为,这绝非一个什么文件、讲话精神或临时性通知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观察世界各国的做法,由于新闻自由这一宪法原则的极端重要性,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运用强力给予限制,而更多是促使新闻业实行…  相似文献   

7.
“新闻自由”概念不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自由”概念不科学宋建武“新闻自由”是我国新闻界习用已久的一个概念,与这个概念相关的问题,一直是新闻界的“热门话题”。笔者在学习研究中;曾经感觉到“新闻自由”概念不够准确;难以严格界定,近日读到喻权域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更引发了笔...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已经越来越成为文明的象征,也成了民主政府和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正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布莱克大法官所言:“言论自由与公平审判是我们文明中两种最为珍贵的权利,实在难以取舍。”新闻自由是指采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包括报刊的出版自由,电台和电视台的播放自由,新闻采访与  相似文献   

9.
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往往是两种竞争性的公共利益,新闻报道可以监督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但当媒介过度介入尚处于审理程序中的案件时,审判者、证人和涉案人员受到新闻舆论的影响难以避免,最终影响正义独立、公正地施行。最近中国媒体在王斌余案审理过程中各执一端的评论一度使二审结果更加扑朔迷离。借鉴澳大利亚大众传媒法对类似报道的司法实践,尽管两国法律体制存在重大差异,在我国法制建设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平衡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审判尤为复杂,但批判地吸收相关立法和司法理念,对于我国新闻业的规范发展,可收他山之石之效。  相似文献   

10.
简论李普曼的新闻传播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名记者的李普曼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新闻传播思想,其对新闻职业规范、新闻自由、拟态环境、刻板印象等问题和观点的阐发有力地引发了新闻传播相关领域的研究。直至今日,这些思想对丰富和深化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末是一个思想激荡的时代,在西学东渐的漫漫长路上,新闻自由的思想随之传入。而梁启超以其办报之多、专论之多、见解之深刻,成为了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然而,由于时代和梁启超所处阶级的限制,在这一思想之中,存在着梁启超难以逾越的局限:一是他的新闻自由思想内在的矛盾,梁启超始终把自由当成一种手段,而不是当成一种目的;二是梁启超在承认自己的新闻自由的同时,却又在否认别人的新闻自由,使得新闻自由的理念一直处于抽象的境地,难以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张振华 《青年记者》2007,(16):41-41
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都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从根本上说,在价值层面上二者是高度统一的:都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的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  相似文献   

13.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把孔子这句话引伸开来说,新闻自由也存在着“正名”问题。由于新闻自由的名不正,引出的麻烦确实不小。在蛇年“双乱”期间,有些参加游行、绝食的人高喊“新闻自由”的口号,你问他要什么样的新闻自由,他却张口结舌,顶多说“想登什么就登什么呗!”有些干了几十年编辑、记者的人,也回答不了究竟什么是新闻自由这个问题,在“双乱”中却跟上起哄。这种情况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有些新闻工作者不重视对新闻自由理论的研究,实践上带有盲目性;第二,新闻教育和新闻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需要,对新闻自由理论人云亦云、纯客观介绍的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的少,即便是论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文章,也脱不开西方古典(近代)新闻自由的模子。这集中反映在关于新闻自由定义的表述上。  相似文献   

14.
新闻自由的认识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主席在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现代传媒对于人们的影响很大。这就要求传媒不仅要注重新闻自由,而且也要注重社会责任。随后,他又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解释说:新闻自由和记者的社会责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光讲社会责任,不讲新闻自由;也不能光讲新闻自由,不讲社会责任。这两者要结合起来。 “新闻自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到底应当怎样看待“新闻自由”问题,怎样处理和把握“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本刊特请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先生分两次对这个问题作理论上的说明。除本次刊出的这一内容外,还有《新闻自由的七种权利》等。  相似文献   

15.
论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及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正强  沙永梅 《新闻界》2004,37(5):13-15
在现代法治国家中,传媒监督和司法独立是构筑社会公正体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时下中国,随着民主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媒监督和司法独立两者之间的冲突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民主与法治体系中,由于司法与传媒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评价的制度性结构,如何在传媒监督和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是其他法律、包括新闻立法的依据。我国宪法包含着新闻自由的思想,体现着新闻自由的精神,并从多个角度规范了新闻自由的原则,但同时,宪法也对新闻自由的具体实践规定了诸多的限制。在新闻立法呼声日高的今天,对宪法有关新闻自由规范的探讨,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我国宪法对新闻自由原则的保障   1.新闻自由是宪政精神的内在要求。   宪政即宪法政治,指国家的机构运转、职能设置和公民权利的保障都按照宪法来进行。因此,宪政基于运行的宪法也须符合权力制约和权利保…  相似文献   

17.
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都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应该追求的价值日标.从根本上说,在价值层面上二者是高度统一的:都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的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权利 ,不是权力 ,但它和司法独立一样都是受宪法保护的。二者的目标统一于社会公正。司法不能封闭 ,新闻自由不能滥用 ,二者应该明确各自的行为方式。论文最后探讨了新闻媒介报道和监督司法的五个要点  相似文献   

19.
1644年英国的弥尔顿在他的<论出版自由>里提出新闻自由(出版自由)的口号,至今已经近4个世纪了.在这36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在不断地争取新闻自由,为新闻自由而流血牺牲的新闻人士也不在少数.可以这样说,目前在大多数国家里基本都实现了新闻自由.但是在讨论新闻自由的时候,大部分人会把目光集中在新闻自由的实现条件上、新闻自由的内容上,却鲜有人来探讨新闻自由的主体,也可以说新闻自由是谁的自由这个问题.其实,新闻自由是媒介的自由,是媒介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20.
新闻自由的问题,至今为止在国际上仍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下面这篇文章,是美国新闻学者的一家之言,他们出于自己特定的观察问题的立场,表述了对新闻自由问题的看法。选译此文的目的,是想协助读者多角度地了解西方新闻学者的观点,所以我们力求反映原文的面貌,对原文作者离开不同社会制度的政治性质去考察新闻自由问题所表现出的种种缺陷,我们不在这里作更多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