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火把节及其民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把节是西南彝语支民族的共同节日,它起源于先民对火的崇拜和农事祭祀。它有原生态、半原生态、“官办、”三种存在形态,它的时间一般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几天,它有许多的起源传说,火把节具有群众性、地域性、传承性、变异性的特点,“官办”火把节是火把节的现代变异,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到二十六日。每逢节日,彝族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打(杀的意思)牲畜祭献灵牌,唱歌跳舞、赛马、摔跤、斗牛、斗羊、斗鸡,尽情犴欢。  相似文献   

3.
家乡火把节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把节的故乡。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火把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的老人们回来吃顿  相似文献   

4.
拉祜族居住在高寒山区,对火的依赖性特别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要过火把节,拉祜语称"阿个独尼"。火把节是拉祜族模仿太阳祈求丰产的行为;是拉祜族消除导致疾病和死亡,威胁一切生物的物质的或精神的有害因素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 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论篇》中说:“《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这虽是评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而言,但我认为对纂修二十四卷,几十万字的《黔阳县志》(以下简称《县志》)来说,“兹事体大”,为能做到“体大虑周”,“思深意远”,也是难能可贵的。《县志》在这方面却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现就个人阅读所得,略陈一隅之见,以就正于领导、方家。  相似文献   

6.
好客的彝家     
彝家待人真诚豪爽,热情好客。彝族有句谚语说:“一斗不会十天吃,就不能过日子;十斗不做一顿吃,就不能待客人。”去年,我和妈妈单位的叔叔阿姨去白马乡的一个彝家山寨过火把节。那天上午,我们下车到了村口,彝家老老少少已站在村口迎接我们了。姑娘们穿着美丽的节日盛装,端着“火把液”美酒,走到我们面前,弯腰敬酒,把我们迎进了寨子。小伙子们忙着杀猪宰羊、烧土豆,孩子们围着火塘追逐打闹,到处都是节日的景象。一会儿,丰盛的午餐准备好了,有麻辣可口的坨坨肉、味道鲜美的辣子鸡、烤肚条、烧猪肝、烤羊肉……美味佳肴散发出阵…  相似文献   

7.
快乐的节日     
一、总目标 (一) 知道每年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感受该节日的国际性。 (二) 感受社会各界的人们对少年儿童的关怀,自己的童年多么幸福。 (三) 感受节日的气氛,懂得关心别人是最大的快乐。二、活动设计活动一:齐美化,庆节日 (一) 目标 1.知道六月一日是小朋友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大家都为过自己的节日而高兴。 2.能大胆地运用绘画、剪、撕、粘、贴等多种手段制作美术作品,布置幼儿园及班活动室 3.为自己能动手美化周围环境,庆祝自己的节日而喜悦  相似文献   

8.
火把节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随着时代的发展,丽江火把节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传统和现代火把节庆祝方式及其所包含的体育项目的比较,剖析其变化的原因,并寻求对策,以达到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一民俗节日以及依附于其中的体育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欢快地2一41=C3呷呷哆丝鲤啊啊12一啊啊啊丝啊耀 /八O。/1罗罗罗 手6 6 36}厂入厂一、}鱼鱼旦Z3212{丝3lI6呷嘿呷哆哩哆哩嘿哩哆哩哆哩呷哩哆哩呷哩呷哩3们火家6·友等大…的朋红们小红我6·呀呀呀3手来舞拉脚起手跳跳肩并肩,手拉手,唱着歌,下煮束匀不二不一万尽鱼兰}1 616一}锣呷呷呷嚼哩哩哩6.哆嚼哆6,哆哆哆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弃族人的火把节。这天,弄族人民都要穿上盛装,跳起脚,弹起三弦欢度节日。晚上,还要围着葺火,刃匕着舞直到第二天天明。这首歌曲表现火把节时弃族小朋友欢度节日的情节。函一起跳(彝族歌曲)@岳永红~…  相似文献   

10.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海禁解除,清政府开放粤海、闽海、浙海、江海四关.粤海关设于澳门(旋改广州),闽海关设于漳州,浙海关设于宁波,但江海关设于何处未作明文规定,以致长期以来成为史学界争论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大致流行两种说法: 一说设在上海.清嘉庆、同治两朝以及民国七年、二十四年纂修的《上海县志》中就是这样说的.三十年代出版的《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一书也说:“清初,实施海禁,贸易停顿.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海禁解除,  相似文献   

11.
李实     
李实,字如石,别号镜庵,四川遂宁人。关于他的生平,见《遂宁县志》张鹏翮所写的传。根据他在清顺治二年(1645)辞官后所写的《岁暮感怀》诗中有“齿到知非方学《易》”,得知他时年五十,古人以虚岁记年,上推四十九年,则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传》说他“享年七开有八”,则卒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  相似文献   

12.
“六月六”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天,布依村寨家家户户杀猪、杀狗、包棕粑等作节日祭典、盛宴。男女老少盛装艳服,欢庆节日。“六月六”节有的称“布依年”。有的称“六月桥”布依歌节,还有称“六月六”——“打保符”、“跳六月坡”等等。尽管各地称法不同,形式不一,但其节日内容是一致的,最为突出的有以下方面:节日时间,都定在夏历六月初六这天。即使有的地区在这前后有活动,但都以这天最隆重;是日,在布依族长期集会之  相似文献   

13.
钱基博先生所著《名家五种校读记》,民国二十四年(1935)五月三十一日出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自印本,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九,无锡民生印书馆印刷.《名家五种校读记》是钱先生对先秦名家五种著作《尹文子》、《邓析子》、《慎子》、《惠子》和《公孙龙子》所作的校读记,既校勘善本,又阐发了其中要义.除《惠子》分“征文记”、“传”两部分外,其余四种皆分“校读记”、“传”、“后叙(或序)”三部分;在“校读记”中,又于各篇分“校勘”和“提要”两种.  相似文献   

14.
关于明代宗学开始正式设置的时间,目前学术界看法不一,有“嘉靖九年六月说”、“嘉靖二十四年说”。通过考证认为,“嘉靖九年六月说”、“嘉靖二十四年说”皆无法成立。明代宗学的设置经历了一个过程,嘉靖初至嘉靖四十二三年是明代宗学设置的探讨阶段,嘉靖四十四年,明政府将设置宗学写入《宗藩条例》,以法规的形式同定下来,确立为国家制度,然至隆庆三年,这一制度才开始得到逐步落实。明代宗学于隆庆三年开始正式设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日期,诸家史书通常都持“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至五月十五日(6月25日)”前后二十余天说,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史书只言“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销烟,无结束日期。也有个别的如杨国桢的《林则徐传》持“整个销烟过程历时二十天(其中六月十五日端午节,暂停化烟)”说。《清史稿·林则徐传》持“四十余日始尽”说,肖一山的《清代通史》持“几月余而始毕”说,英人撷·义律·宾汉的《英军在华作战记》持“于六月四日(阳历)开始销毁说。先谈“虎门销烟”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至五月十五日(6月25日)”前后二十余天说。持此说的,都是依据林则徐的《销化烟土已将及半情形折》和《虎门销化烟土一律完竣折》。在第一个奏折中,林则徐言“计自四月二十二日起截止五月初三日,已销过八千三百二十箱,又二千一百一十九袋……”。在第二个  相似文献   

16.
蒙河南省沁阳县县志编辑室的帮助,幸得一份从未刊印,鲜为人知的关于太平军北伐的新史料—《粤匪犯怀实录》原稿复印本.该“实录”是太平军围攻怀庆时,负责督守怀庆西城的河内县(今沁阳县)候选教谕田桂林(字小山)的守城“日记”①。该日记自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二十二日到五月十九日未逐日记述,只记了一些与太平军活动有关的事情,自五月二十二日到七月二十九日,除六月初八、初九两天外,各天发生的事情全作了详细记载.其内容所及,有怀庆的布防、军实的丰缺、民  相似文献   

17.
不知道是自己对“祝福”有关知识的无知,还是鲁迅先生的疏忽,我对《祝福》结尾关于“祝福”的描写,在日期上一直存在疑问。祭送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辞海》“送灶”条注:“旧时迷信以阴历二十三或二十四为灶神升天的日子,于此日祭送灶神,叫‘送灶’。”祭迎灶神在正月初一,《汉语大辞典》(第10卷 P715)“迎灶”条注:  相似文献   

18.
贵刊1988年第8期刊登了董岩同志《租界、租借地、北京使馆区、铁路附属地、自开商埠和外国驻军营地》一文。该文对“租界”进行了解释,但有些内容还需补充。“专管租界”并非“28处”董文认为“专管租界”有“28处”。这值得商榷。董文中在计算汉口外国租界时,列举了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和汉口英租界,认为汉口外国租界只有这三处。其实汉口还有法租界和日租界(参考拙作:《汉口英租界究竟何时设立?》。见《春秋》1987年第2期)。关于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条约,从1920年出版的《夏口县志》(四)《交涉志》里可查到。法租界立于光绪二十二年即1896年,日租界立于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汉口法租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寄语:“六一”是我们每一个少年儿童欢乐的节日。诗人这首《六月的鲜花》,把新时代少年儿童的欢乐、幸福和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真是一首欢欢乐乐的“六一”朗诵诗。  相似文献   

20.
火把节是彝族年度性重大传统节日。彝族传统火把节有敬天祭祖、占田祈丰、烧虫逐疫、叫魂赎魂四个民俗特征,富含深厚的文化意义。正是这些独特的民俗特征,一直源源不断地推动着彝族火把节的传承和发展,使火把节成为川滇黔桂四省区彝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彝族周期性地演述这些节日民俗特质,不断沟通天地人际关系,同时也规范着彝族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