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雷井生  林莎 《科研管理》2013,34(6):138-145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统计套利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统计套利策略是将统计方法运用于证券市场的重要工具,基于高频数据的统计套利策略可以满足机构投资者套利需求,同时引进一种全新更加有效的投资方式。论文将常用统计套利策略进行改进,设计出新的统计套利策略并进行实证检验。运用各频率数据进行套利的交易次数都显著减少,平均单次收益率则成倍增加,达到了获取最大单次收益及降低交易频率的目的。在新统计套利策略下,运用6个频率数据进行套利均能取得很好的绩效,并且样本内的盈利性对于样本外的盈利性预测性明显增强。说明在高频数据下,统计套利策略运用于我国股票市场上是有效性的,并且新统计套利策略显著优于常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ETFs的一、二级市场间的套利交易机制为投资者带来了一种新的盈利机会,对ETFs的套利交易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套利者提供一个分析的路径,使ETFs套利者能更好地把握套利机会并实施套利操作。  相似文献   

3.
朱博 《科教文汇》2008,(1):125-125
本文旨在研究期权平价关系在中国市场是否能够成立,故在中国证券市场上选用包钢认购,包钢认沽权证,包钢股票的价格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国权证市场上并不符合期权平价关系,套利机会在研究区间长时间存在。  相似文献   

4.
在期货日益发展的今天,期货投机者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套利的出现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较小的获利工具,在广大投资者中普遍使用,但是如果没有制定完美的套利计划,投资者必然将会在套利过程中惨遭损失,因此,本文针对跨期套利,详细探索了计划制定的考虑细节,希翌能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融通仓模式下TPL融资监管服务定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道致  刘君 《软科学》2011,25(12):111-114
以第三方物流企业(TPL)在融通仓模式下为客户(主要是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监管这一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TPL的收费定价优化方法。基于无套利均衡理论,构建了TPL收费定价模型,给出了TPL在融通仓模式中所提供融资监管服务的收费标准确定方法。给供应链在融通仓模式和传统融资模式两种可选择模式前提下,以供应链整体收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TPL的服务成本费率为决策变量,确定了其决策的阈值。  相似文献   

6.
金融套利是投资者利用金融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非均衡来获利的行为。自股改启动以来,机构投资者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套利行为主要有三种方式:股改套利,新股套利和"封转开"套利。机构投资者的这种套利行为对资本市场、证券投资基金、中小投资者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争程 《大众科技》2005,(5):143-144
衍生金融工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由程度很高的前提下金融创新的产物.套利定价理论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衍生金融商品的定价,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理论的不断发展,套利定价理论将进一步发展推广.  相似文献   

8.
非完全市场期权定价的ε—套利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海龙  吴冲锋 《预测》2001,20(4):17-19
首先基于离散时间给出了ε-套利的概念,并讨论了其性质,然后把ε-套利与经典的概率性套利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它们在本质上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最后通过算例进一步说明经典的套利定价理论从本质上讲只适用于完全的金融市场,而ε-套利定价方法既适用于完全金融市场,又适用于非完全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9.
互换套利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海燕  赵培标 《预测》2001,20(1):54-57,77
本文探讨互换套利形成机理,分析套利的基本规律,给出相应的套利特征。通过对套利的本质规律的探讨,给出了套利的定势和求取途径。借助比较优势原理,给出套利基本定理。  相似文献   

10.
高悦 《科技与管理》2008,10(1):98-100
无套利均衡原理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其源于公司财务理论,它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论述无套利均衡分析原理内涵和理论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其主要应用价值,特别是在定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信息检索的3个经典模型——布尔模型、向量模型、概率模型及其主要的扩展模型进行评述,总结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应用途径以及理论上的不足,并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2.
周兴 《资源科学》1994,16(4):70-75
本文在分析广西石灰岩山地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合理利用的模式,如林果药结合模式、饲料林模式、竹林模式、木本粮食林模式、纤维原料林模式、木本油料林模式、特硬材林模式、药用林模式、藤本植物模式、封山育林模式、等等。采用这些模式利用石灰岩山地,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石灰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了发电机组锅炉给水加药系统的特性,给出了给水除氧加联氨系统、给水DH值控制加氨系统的单输入多输出(SIMO)数学模型。针对这些SIMO模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变结构冗余仿人智能控制方法.最后介绍了一个用于300MW机组的实际加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章重 《科技广场》2012,(1):72-75
本文对从landsat影像中提取细小水体的方法作了研究,基于ERDAS软件用新的识别方法提取较小水体。利用谱间模型提取TM影像中较大水体,再将TM影像中某3个波段组成的假彩色合成图转换到IHS彩色空间,构建模型提取细小水体,并与前者识别结果进行叠加,获得较好效果,证明在实际中可用。  相似文献   

15.
余晓泓  詹夏颜 《资源科学》2018,40(1):185-194
巴黎气候大会再次明确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作为碳排放责任划分的基本原则。在现行以生产者原则为主流的碳排放责任核算体系具有缺陷的背景下,对中国主张排放权及发展权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聚焦学者们新提出的碳排放责任划分原则——“收益原则”,构建基于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戈什模型,以中国为主要研究对象,核算1995—2011年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及其他国家组的收益侧碳排放及收益侧碳排放转移。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中国收益侧碳排放远小于直接碳排放,并且净进口的收益侧碳排放规模逐步扩大。俄罗斯、德国、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向中国净出口的收益侧碳排放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收益原则能够纠正生产者原则的部分偏差,建立以收益原则为基础的碳排放责任核算体系有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和有效的碳减排方案,本文的研究为中国主张合理的碳排放责任划分原则和制定有效的碳减排政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学交流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红 《情报科学》2002,20(12):1322-1325
本文在简要阐明科学交流含义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交流模式对我国情报界的影响,分析了传统科学交流模式的理论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考验和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交流模式的研究现状,提出加强对网络环境下科学交流模式与规律的研究势在必行。之后,介绍了两种基于论文的科学交流模式并进行了简要比较,指出两种模式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优势互补,共同融合在现代科学交流模式中,但从总的趋势来看,公共域模式将因其符合社会的潮流而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基于UML的长株潭地区生态地球化学评估系统的建模和设计过程。在分析与设计系统时有选择地利用UML提供的各种视图构建了需求模型、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和实现模型。  相似文献   

18.
For over a decade, researchers have devoted much effort to construct theoretical models, such a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and the 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Model (ECM) for explaining and predicting user behavior in IS acceptance and continuance. Another model, the Cognitive Model (COG), was proposed for continuance behavior; it combines some of the variables used in both TAM and ECM. This study applied the technique of structured equation modeling with multiple group analysis to compare the TAM, ECM, and COG model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AM, ECM, and COG have quite different assumptions about the underlying constructs that dictate user behavior and thus have different explanatory powers. The six constructs in the three models were synthesized to propose a new Technology Continuance Theory (TCT). A major contribution of TCT is that it combines two central constructs: attitude and satisfaction into one continuance model, and has applicability for user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adoption life cycle, i.e., initial, short-term and long-term users. The TCT represents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ver the TAM, ECM and COG models in terms of both breadth of applicability and explanatory power.  相似文献   

19.
审计主体风险偏好差异透析——兼论规范审计市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宏 《软科学》2007,21(2):52-55
分析了导致审计主体产生风险偏好差异的因素,通过实证调研,得出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着无风险套利机会,导致二者在评估风险时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