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空间再造作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空间研究的前沿热点,是图书馆战略转型发展及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网站调研和案例研究法,概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燧石图书馆空间再造过程,并分析历史文化、建筑本体、馆藏资源、技术革新、服务提升、设施配置六个方面与空间再造之间的融合,最后以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指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转型是当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出空间再造及服务转型必须坚持以读者为中心、必须打造具有温度的文化空间、必须保持空间的可扩张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与实践的现状,提出"主题空间"建设思路,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主题空间再造的两个案例,系统阐述两个主题空间建设的创意和实践,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和探讨,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丰富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内涵。[方法/过程]通过对两个主题空间的创意背景、方案设计、建设内容的分析,论述两个主题空间的建设目标和使用成效。[结果/结论]提出高校图书馆宜建设主题空间,认为正确认知空间是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基础,主题创意先行为空间再造赋予灵魂是空间再造的前提,秉持"空间+"思维是创新空间服务和空间体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是近些年图书馆界的热点话题之一,馆内各区域改造后的模样多以主题空间形式呈现,其对高校馆服务方式的转型及服务内容的深化意义重大。针对目前高校馆空间再造研究与实践现状,提出"主题空间"建设思路,探讨建设工作的理念原则,以期丰富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内涵,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空间认知实证研究——以利益相关者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旨在了解馆员、读者对图书馆空间的认知,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 使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调研广东省各高校图书馆馆员及读者对图书馆空间的认知情况,以利益相关者为视角,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跨学科研究法、统计分析法与描述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二者在图书馆空间评价、空间需求和空间改造方面的认知及差异。[结果/结论] 馆员、读者都普遍认同图书馆空间的价值和作用。读者认为图书馆空间应该具有社交、研讨和自习等属性;馆员主张设置群体(小组)研习空间、开展多样化空间服务等。二者的空间认知各具差异,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和完善了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能动性学习与图书馆能动型空间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是当前业界理论与实践的焦点之一。研究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类型属性和服务方向,对于空间再造和空间服务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过程]基于能动性学习能力的铺垫,进而对能动型空间的涵义、特征、功能、作用等进行分析研究,并从空间服务理念、资源与实践和活动方式等方面提出图书馆能动型空间的服务思路。[结果/结论]认为能动型空间是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选择方向,它与当前乃至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助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高校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空间需求进行了实证调研,并借鉴Censydiam模型等理论对需求背后的动机内容展开了分析,旨在明晰和比较高校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空间需求、空间利用动机的具体内容,为图书馆空间再造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皎 《图书馆》2024,(3):77-80+96
为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的浪潮,图书馆的服务变革与空间再造以满足用户知识获取交流的新需求为要素,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因此,文章在深入概述数智时代环境的基础上,探讨数智时代图书馆服务变革与空间再造的意义,论述数智时代图书馆服务与空间再造的类型,提出数智时代图书馆服务变革与空间再造策略,实现图书馆空间优化设计,提供更多的数字化服务和在线资源,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空间功能构建的角度梳理我国公共图书馆空间重组和再造的研究与实践,将公共图书馆功能空间归纳为阅读空间、交流互动空间、休闲娱乐空间、展览空间和安全空间,分析空间功能变迁的动因,并总结和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来空间再造应坚持的方向:以人为本的原则需融入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图书馆自身特色资源和并利用现有技术拓展图书馆服务范围,注重空间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王跃虎 《图书馆》2021,(4):60-67
文章通过剖析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形成,建立描述空间服务的框架,利用该框架系统地分析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服务,并深入探讨了空间服务创新对图书馆的影响。剥离读者空间且不提供空间服务,是对当前实体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最大创新,而空间服务创新、空间再造正促使实体图书馆向双核心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新媒介对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影响,提出应对新媒介发展、创新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应采取的举措;认为空间再造、空间拓展等多元化服务,是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学习和生活新体验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空间:布局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讨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图书馆空间定义;图书馆建筑及外部空间;图书馆内部空间及布局设计;如何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空间。最后给出结论:数字化时代更要重视图书馆空间管理,合理布局公用空间、学习空间、研究空间、服务空间、社交需求空间以及计算机实验室、教室等,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应经常进行图书馆空间布局调整的创新,使图书馆更好地成为读者阅读和馆员服务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2.
空间评估是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工作的核心环节,可以系统了解现有空间的使用效能,GIS技术为图书馆空间使用评估引入了新的视角。文章基于GIS技术提出高校图书馆空间使用评估的方法,通过扫描观察法收集地理数据,利用核密度法可视化图书馆的聚集区域,结合调查问卷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并以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读者在图书馆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和空间偏好,高校图书馆需要从功能分区、家具设备等方面优化空间设计,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科技查新档案管理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文介绍了东南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Journal Of Access Services》2013,10(3-4):107-117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an academic library managed changes in services and space to meet customer needs for streamlined services, increasing efficiency for students, faculty and staff in finding, analyzing, sharing, and producing knowledge.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s John A. Prior Health Sciences Library (PHSL) has merged its circulation and reference desks into one service point, added technology-based services, updated software and hardware on public workstations, and placed more emphasis on a variety of educational offerings. These changes save customers' time and effort by minimizing the need to obtain assistance at multiple service points.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resulting improvements and customers' use of services and spaces.  相似文献   

15.
阐述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空间使用变革的目标和优势,提出优化馆藏空间,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增设双重使用空间等具体的空间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6.
洪范五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他开拓了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是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早期新图书馆运动的重要活动家。洪范五曾任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馆长,历尽艰辛使我国南北高校图书馆工作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时代新兴技术工具的支持下,创新制造者——"创客"在"创客空间"中形成独特的"创客文化",并发起"创客运动"。由于"创客文化"与现代图书馆所倡导的多元与共享理念相似,因而逐渐被引入公共图书馆领域。论文以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为例,分析了其在功能、布局、资源和服务等方面的特点,显示其在共享多元化创意资源、培养创新制造人才、传播"创客文化"等方面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