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建民 《出版广角》2016,(15):35-37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正从传统的纸质文献逐渐转向电子书。文章主要通过分析馆配市场需求主体(高校图书馆)对中文电子书的需求情况和馆配市场中间渠道(馆配商)中文电子书平台的发展状况,提出作为馆配市场供给主体的大学出版社应该尽快进行数字出版转型工作,并且充分利用中文电子书平台加强探索合作。  相似文献   

2.
“2015年是馆配电子书元年”,在第五届中国馆配高层论坛暨2015年度全国馆配商联盟年会上,全国馆配商联盟理事长、北京人天书店集团董事长邹进一语惊人. “馆配电子书元年”意味着什么?一句话,意味着在图书馆采购电子书(确切地说是“电子文献”,还包括数据库、电子期刊、会议文献等)的经费超过纸质书的背景下,馆配商正在进行一场艰难的突围. 发生这一转折的原因显而易见.由于图书馆样本量有限,纸质书无法满足读者需求,尤其在高校,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攀升,书与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而电子书则能够轻易化解这一矛盾.不仅如此,它在文献检索、下载、科研、写作等方面的优势更是纸质书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以近5年入藏书目为匹配来源,从中文在线和掌阅精选电子书平台的采购价格、平台功能、资源量、出版社、匹配馆藏书目资源量及其匹配书目借阅量、访问量等综合角度,分析比较两个可移动阅读的中文电子书平台的馆配情况、阅读需求情况,以评估其采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形成有效可行的馆配电子书平台采购评估机制。从分析结果看:两个电子书平台性价比高、资源量丰富及移动阅读符合读者阅读需求等,但还不足以作为纸电同步的参考数据;掌阅精选平台电子书在I、F和TP大类是比较适合高校的馆配电子书资源,中文在线电子书是补充高校电子书资源和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参考数据库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面临版权保护、定价机制、业务应用平台三大产业链瓶颈.基于CNONIX数据中心,构建能够为出版商、馆配商、图书馆提供纸电一体化采选与交易服务,为用户提供电子书一站式阅读服务的“全国电子书馆配应用综合业务平台(eBook-NBP)”,是推进电子书馆配应用模式优化转型、构建图书馆电子书服务产业链新生态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论述电子图书特点与图书馆对其需求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电子图书营销市场中存在数字资源商投入有限、电子图书同质化严重、缺乏整合营销渠道、侵犯版权现象突出、无统一行业标准等缺陷,馆配商联盟要想扩大电子图书市场,必须发挥其协调、整合的优势,构建统一的中文电子书平台并在纸质图书馆配的基础上进行服务转型.  相似文献   

6.
电子书与纸质书相比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内容丰富、存储容量巨大、保存容易、储存时间长久;有助于避免图书绝版的情况,内容还可不断更新;制作过程环保,可节约大量资源;电子书阅读器携带方便,读者随时可以开展阅读;功能强大,能带给读者更佳的阅读体验和更大的收获;生产和发行成本降低,而且销售方式灵活,适于薄利多销。基于这些优势,电子书造成了纸质书读者的分化,挤占了纸质书的市场空间,导致读者对纸质书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纸质书出版者应正确认识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关系与现状,更新出版理念,积极探索电子书与纸质书的分类出版;借鉴电子书的优点,打造更适销对路的纸质书。  相似文献   

7.
中文电子书是新时代我国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作为中文电子书的收藏单位,其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近年来国内高校图书馆的中文电子书供应市场呈现多元复杂的竞争态势,资源建设受到影响。通过网络调查法、文献调查法、访谈法识别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文电子书的供应主体,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国内高校图书馆中文电子书建设的3条典型路径:一是数据库集成商和图书馆为基,多源协同的建设路径;二是数据库集成商为基,馆配商等新兴主体崛起的建设路径;三是以数据库集成商为主的单一建设路径。提出加强高校图书馆中文电子书建设的几点思考:构建供应层级合理的中文电子书建设路径,提高免费资源整合与资源共建共享能力,提升高校图书馆在电子书产业链中的话语权,科学开展中文电子书馆藏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李颖 《出版发行研究》2017,(10):102-105
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电子书借阅已经成为图书馆的重要服务之一,而超星、方正等国内有影响力的电子书销售平台近几年却发展缓慢,电子书市场遭遇瓶颈.基于电子书市场的这种现状,本文分析了一些主流馆配商入局电子书市场后给电子书馆配市场格局带来的新变化,指出完善电子书馆配市场还需馆社商三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从融合到同步——馆配电子书市场的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图书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目前,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采购不到电子图书新书,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出版社无意推出电子图书,究其原因,在于中文电子图书的产业链不畅通.本文提出了一种解决思路,即现阶段电子图书馆配市场必须基于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捆绑销售,未来再走向同步甚至“电比纸先”,以期繁荣中文电子图书馆配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世界读书日快到了,提起图书阅读,除了纸质书,还有另一种选择,电子书。在报纸、期刊被数字化浪潮席卷之后,终于,图书数字化的日子也来了。传统图书阅读市场出现了新的格局,即传统纸质书阅读和新的电子书阅读。  相似文献   

11.
书籍存在的理由——关于书籍是否消亡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存社会记忆、传递人类知识是书籍的基本功能。书籍在使用中有体现社会权力、制造生活方式的效用。它不会因载体的变化而消失。但纸质书籍会逐步被边缘化,乃至于最终消亡。参考文献35。  相似文献   

12.
传世孤本南宋明州刻本《集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明州刻本《集韵》是现存《集韵》的最早版本和最早刻本。目前仅存的孤本今收藏于上海图书馆 ,是国宝级的文物。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举例论述了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中进行丛书著录的几点经验。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籍保护的问题分析与战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126个古籍收藏单位递交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书"分析,我国古籍的传世保存还存在许多问题。古籍损坏速度加快、程度加剧,古籍保护环境亟需改善。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古籍保护意识不强、相关知识薄弱、管理不善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人才培养、经费投入、调研督导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是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科技创新也推动着我国图书馆古籍修复行业的发展和变革。古籍特藏保护领域中的科技创新体现在古籍修复事业中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传承方式创新等方面。我国古籍修复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主要在于传统修复技艺的提高、人文内涵的丰富与延续以及用不断开放不断学习的思想在科技创新中与时俱进。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6.
论文描述了小语种图书的含义,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小语种图书馆藏状况,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小语种图书建设在藏书体系、书目收集、采购渠道、著录标准以及采编人才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针对上述现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小语种图书在扩展书目源、拓展采购渠道、建立人才资源库以及推进联机合作编目,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网络图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网络图书有数据库和文件两种组织形式。其出版主要有在线版和印刷图书数字化后上网传播两种形式 ,阅读方式有在线、下载到PC机上或手持阅读器上阅读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出版主体有待认定 ,著作权保护状况不好 ,收益模式有待探索 ,选题狭窄 ,相关技术落后 ,等等。上述不足 ,也正是今后对策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 18。  相似文献   

18.
民族古籍保护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我国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保存机构多而分散、立法不健全、古籍损坏严重且大量流失国外。今后,应从更新观念、健全法制、完善管理体制、采用新技术、开展交流合作等方面入手,加强少数民族古籍管理。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失误和藏书偏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藏书失误和藏书偏差的含义,产生高校图书馆藏书失误和藏书偏差的原因及减少高校图书馆藏书失误和藏书偏差的途径和方法.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20.
编纂古籍书目展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珍贵的典籍,对了解古籍善本庋藏概貌和流传、鉴别、整理古籍善本,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先后编纂古籍善本书目多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09年至1988年间编写并正式出版的六部善本书目,其价值巨大、影响深远。论文旨在对善本书目的编纂加以梳理,对主持编写者的学术成就予以评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