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3年新疆慈善会因战乱而立,尽管国民党假借慈善之名行扩张之实,以此扩大国民党对新疆社会的政治影响,但是慈善会通过筹募捐款、掩埋尸体、兴办粥厂和救护伤病等方面的慈善救助,客观上对维护社会稳定、弥合战争创伤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晚清善会善堂向近代慈善组织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会善堂这种慈善组织自明末清初诞生,自此迅速发展,但依然归属于传统慈善组织。直到晚清,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变,加上西方慈善组织和各种社会思潮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传统善会善堂在运转模式、社会功能、慈善理念、慈善内容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开始向近代慈善组织转型。  相似文献   

3.
慈善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慈善行动和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柱。归纳中西慈善文化的异同点,从传统文化方面对其差异性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会扩大视野,形成更广泛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江西民间慈善事业的兴盛和发展与共和国的历史是同步的。各级民间慈善会的建立,为慈善事业打下了组织基础;赣州、九江、上饶等地的慈善工作富有特色。但是江西民间慈善总体上比周边省市落后,需要从经济、法律和政府管理及公民素质提高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关于中国慈善事业史的研究愈益受到中外学者的注意,曾就历史上各时期的慈善组织、慈善活动进行过广泛的探讨,各抒己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对于明清时期的民间慈善组织——善会善堂的形成、发展、作用及其经营实态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已经看到有两部力作问世,即日本学者夫马进的《中国善会善堂史》和台湾学者梁其姿的《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然而,除明清两朝之外,学术界系统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特别是较为全面的断代史性质的慈善史研究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6.
"微慈善"是在传统慈善组织遭遇信任危机的时代背景下,由信息时代的"自组织"与"自媒体"技术平台整合而成的新型慈善模式。对于传统慈善而言,由新型信息技术支撑的微慈善模式带来了"慈善理念"的全新变革,这表现在慈善需求、慈善主体以及慈善方式等方面。同时,在现实世界中微慈善的存在还相当脆弱,面临着制度规范不足、法律保障缺失以及管理运营模式滞后等方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美国、英国、香港等地在慈善能力、慈善体制、慈善文化以及慈善人员队伍的培育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全面提高我国慈善资源的培育,政府需大力进行慈善宣传、制定完备的慈善体制、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捐赠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美慈善文化差异及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美慈善文化的不同特征,主要表现在民众捐赠积极性、捐赠的数额、慈善机构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慈善机构的性质等方面。从传统价值观、慈善组织公信力和慈善法等方面分析中美慈善文化不同的原因,并对推进我国慈善文化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企业为中国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种慈善行为仍然存在某些方面的缺失。企业应从内部和外部双向优化其慈善行为,一方面,通过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营造鼓励企业慈善行为的社会氛围和健全企业主动进行慈善行为的激励机制,来激发现代中国企业的慈善行为;另一方面,应树立现代中国企业应有的慈善理念和慈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悉尼大学慈善捐赠的类型、策略、使用与管理等方面,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特色,相信对处于经费短缺之中的我国高等学校在筹集资金方面会有些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慈善事业发展得好坏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公民慈善意识较差、慈善立法缺失、慈善捐赠不足、慈善组织发展不完善等问题。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培养慈善意识、加快慈善立法、规范慈善行为、建立多元化筹资目标和方式、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处于起步阶段,建立一套完善的“慈善捐赠激励机制”是促使和保障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提。该机制可分为间接和直接两方面。间接方面需要建立多渠道的慈善捐赠筹资机制、健康有序的慈善捐赠运营机制、内外兼顾的慈善捐赠监督机制以及不同层次的慈善捐赠约束机制。直接方面要注重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激励。  相似文献   

13.
慈善公益信托因在解决慈善捐赠组织合法化与慈善捐赠行为非营利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成为慈善事业信托化发展中的创新组织.在慈善法即将出台、信托法亟需修订之时,建议加强慈善法与信托法的相互协调,使慈善公益信托尽快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4.
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宁波的慈善事业也开始逐步恢复重建。原有的善会善堂、儿童福利救济组织、教会慈善组织等传统慈善团体陆续恢复重建。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一批新兴的社会公益慈善团体和国际援助型慈善团体也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15.
企业慈善超市的创办,突破了由政府或民间组织经营慈善超市的传统模式,在组织人力资源、物资来源、物品特点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同时在物资来源、市场化水平、物资变现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提出:通过构建相容性的慈善利益团体、拓展慈善物资来源渠道、优化制度环境、增强市场化运作水平等,不断促进企业慈善超市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虽然时间较短,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也面临公民的慈善观念还比较落后、需要慈善救助的对象数量庞大等六个方面的挑战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加强慈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慈善氛围;积极发展慈善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继续壮大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服务活动;完善慈善税收减免政策,保护公众慈善捐赠的积极性;加强慈善工作队伍建设,促进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我国慈善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我国学者从基本理论、公众慈善意识、制度环境以及慈善组织等方面对慈善展开研究,成果丰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慈善捐赠的行为动机可以从捐赠者的慈善意识、捐赠者的财富基础、社会的文化氛围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等几个方面来解释。为此,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就要积极倡导慈善意识,大力发展慈善组织,褒扬慈善行为,制定捐赠的优惠税收政策,完善捐款筹集和使用的监督法规。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上海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各善会善堂不断整合,形成了一些大型慈善组织。这些大型慈善组织通过联合与合作,从组织结构、慈善活动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社会网络。慈善网络在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从而使得即使在政局变动不居、华洋杂处的上海,民间社会仍然发挥出了巨大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这表明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城市社会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出适应社会变迁需要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系统,而并非全是"一盘散沙"式的无序与混乱格局。  相似文献   

20.
慈善组织是非营利性组织.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以及政府与媒体的职能,直接影响到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者的慈善行为追求的是精神满足。这一特点使慈善行为极易受到对恩善组织主观印象的影响。慈善组织内部的廉洁与否,慈善组织成员的社会声誉,会极大地影响捐赠者的精神满足程度,即影响慈善品的效周,从而极大地影响慈善行为。为了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使公众信任慈善组织,能够放心地把钱物交给慈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