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萍  刘华 《早期教育》2001,(15):34-35
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但音乐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身上所拥有的一种东西。下面的音乐活动倾向于扩展儿童在教室里音乐活动的范围和种类。音乐活动的重点是教师的引导,但教师并不一定要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大多数活动并不要求集体唱,教师也可以邀请父母或其他的音乐同行来园,或表演或演唱或演奏乐器。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对本校初一年级72位学生有过调查,发现有81%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但仅有46%的学生表示对音乐课及音乐学习有兴趣。而对于音乐学习中最不感兴趣的内容就是音乐欣赏。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原因之一是现有音乐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探索一条教育教学的新路,笔者结合对"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关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表达环节,在互动中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活动中。听、看、想——中学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化环节第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是经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以"听"来激发学生的感知兴趣。首先要以优秀音乐作品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感知音乐。然后通过提问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起学生倾听音乐、感知音乐的兴趣。例如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和江南丝竹《欢乐歌》时,教师可以开展比较教学,并设计这样的问题:两段音乐情绪如何?各使用了什么乐器?主奏乐器是什么?音乐旋律的特点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关注地方特色乐器的重要特征及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对本校初一年级72位学生有过调查,发现有81%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但仅有46%的学生表示对音乐课及音乐学习有兴趣。而对于音乐学习中最不感兴趣的内容就是音乐欣赏。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原因之一是现有音乐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探索一条教育教学的新路,笔者结合对"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关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表达环节,在互动中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活动中。听、看、想——中学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化环节第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是经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以"听"来激发学生的感知兴趣。首先要以优秀音乐作品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感知音乐。然后通过提问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起学生倾听音乐、感知音乐的兴趣。例如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和江南丝竹《欢乐歌》时,教师可以开展比较教学,并设计这样的问题:两段音乐情绪如何?各使用了什么乐器?主奏乐器是什么?音乐旋律的特点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关注地方特色乐器的重要特征及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4.
《成长》2007,(6):85-85
凡是学过中文的人都可以证明它的语调是多么难以掌握:难说、难懂。而学过小提琴或其他乐器的人也有过类似的挑战。现在,研究人员发现受过音乐训练的人学习汉语会比较容易一些。  相似文献   

5.
《同学少年》的老朋友们都知道,与我们联系有很多方式。可以写信寄到: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300113);可以打电话:022-27364834;还可以发E-mail:txsn@sina.com。当然,你也不妨亲自到《同学少年》编辑部走一趟。但是——你可曾为信件传递太慢而着急?你是否曾为投稿无门而徘徊?你是否为稿件丢失而担心?你可曾为电话占线而烦恼?你可曾因错过了我们的活动而懊悔?你可曾有过让别人听到你心声的迫切愿望?现在这些都不再是问题,因为《同学少年》的短信服务开通了。用手机编辑短信发给我们,或评刊,或交友,或表达你的心声,或传递一份情谊……你会觉…  相似文献   

6.
话“一石”     
在一堂课的结尾,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结束语:关于这个问题课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但事实上,课后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能够把结束语真正落到实处的微乎其微。这种情况其实大多数教师都心知肚明,可为什么还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结束语呢?我想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发出这样无奈的感叹:有些题目平时讲过不止一遍,最多可能讲过十遍,过一段时间的测试题中,原封不动地出现,相当一部分同学依然出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呢?是学生学的问题,还是教师教的问题?这需要辩证地分析,学生固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情况,但我认为关键还是教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喜欢音乐的人,除了有事没事哼两句外,有不少人想过自己写歌,创作自己的歌曲。有很多读者来信问: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歌曲?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写歌、创造是人的本能、每个人的灵感不一样、对音乐旋律的理解不一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不一样!初学者不像专业的音乐人,我们需要创作出一首歌的主体、灵魂,那就是旋律。你可以随意的哼出来,如果你会弹吉他或其他乐器,你可以随性的去弹奏或吹奏出来,然后用录音设备把它们录下来!之后要确  相似文献   

9.
找件乐器玩     
Monica 《孩子天地》2013,(3):26-27
新生代音乐人们,快来这里围观吧。如果你正在考虑选择学习一种乐器,那你就要了解你的选择。你可能喜欢长笛的嘟嘟声或者钢琴键的叮当声,但是请你仔细考虑一下,什么才是你真正喜欢的。可选择的乐器有很多种,有些人会从小乐器开始学起,如八孔直笛或长笛,而另一些人会选择超大号的大提琴或者钢琴。接下来我们所说的,将帮助你开始自己的音乐之旅。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专递     
教师到底是什么样?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作名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不妨想一想你所拥有过的老师,他们属于哪类?他或她是你的老师,还是你的朋友?他们只是存在于校园里,或是与你的生活同在?再审视一下作为教师的自己在学生的心中是什么样?这些思考虽然沉重,但很重要,也很必要。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沃尔夫认为,凡是正常儿童,大都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艺术家气质”的,生活在这个充满音乐的世界里,他们会对各种各样的音乐刺激作出反应。作为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理应“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开发他们的这种天性。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发他们的音乐天性呢?首先要寻找儿童音乐天性的“蛛丝马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要做有心人,经常在下面几个方面有意识地注意孩子:l郾是否常常自发地唱歌或跳舞?2.是否常常倾听他人歌唱和演奏?3郾是否一有机会就玩家里的乐器?4郾是否跟你说过他喜欢某种乐器的声音?5郾是否喜欢…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对学生这样的埋怨:“这个问题我都讲过很多遍了,你们就是不会做!”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确讲了很多遍,但学生也许照样学不会。究其原因,问题很可能在教师身上。教学不仅仅是一讲一听的关系,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容易,我交给你,东西就在你手里了。教师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果教师讲了很多,学生没有学会,  相似文献   

13.
高等师范学校的公共课教育学这门课,有些学生是不够重视的,主要原因是不愿意做教师。我们曾做过一次“你喜欢做教师吗?”的问卷调查。问卷采取记名或不记名由学生自便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地、坦率地回答问题。问卷的结果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回答:“学生就是学生”,或回答“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那么。你就完全停止了有益的思考。“学生是主体”,这是已被大多数教师认可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主体”的内涵又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恐怕有些教师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如果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会获得一些全新的认识。学生是教育的资源。我们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这固然不错,但只局限于这样一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  相似文献   

15.
陈宇 《班主任》2020,(4):25-28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听到过很多班级文化建设经验介绍—如怎么给班级取班名,怎么设计班徽、班歌、班服,怎样布置教室,开展了哪些班级文化活动……但这些精彩呈现的背后,是什么教育主旨在引领?开展这些文化活动的意义在哪里?即我们“为什么而做”班级文化?如果不能厘清这些问题,班级文化建设难免流于形式,为做而做。  相似文献   

16.
当你正在听一个音乐会,突然,你以声速离开,你是否还能听到音乐会上的声音呢? 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引起空气振动,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再引起我们的耳膜振动.所以,要回答上面的问题,则应回答:当我们以声速离开时,音乐会上的声音能否引起我们耳膜的振动呢?  相似文献   

17.
一、课程导入阶段目标:创设氛围,带入意境,培养学生情趣。教师导言:"同学们,请听一段音乐,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点击课件2——播放《唱脸谱》前奏) (学生活动:聆听音乐,答:听到单皮、锣等京剧中常见的乐器声音)教师要求: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模仿着演奏。(点击课件3——京剧乐器图片) (学生活动:听音乐《唱脸谱》前奏,并模仿乐器演奏姿势演奏)  相似文献   

18.
蛔虫的旅行     
你认识我吗?我长得细细长长的,既无眼睛,又无四肢。虽说整天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但我却过得快活自在,完全不用费力,每天就有现成的食物可以享用。对啰,我就是那臭名昭著的蛔虫。听到我这个名字,你一定很厌恶吧?可我们说不定现在正在你的肚子里优哉游哉呢!别看我们无眼无足,却是个名副其实的人体旅行家呢!从消化系统到呼吸系统,再到循环系统,什么地方咱没去过呀?你问我们是怎么钻进你的肚子里去的?告诉你,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们,上一期的《唱一唱,猜一猜》你猜出那首歌儿的名字了吗?我们的神秘礼物你有没有收到呢?这一回,音乐小精灵飞过碧蓝天空下的川藏高原时,听到一段很有四川  相似文献   

20.
随着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乐器学习作为音乐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学习相对比较枯燥,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教师们有这样的抱怨:课堂时间短,教学内容难以实现;布置的课后练习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