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节省篇幅,本期不再刊发《集邮博览》2004年总索引。《集邮博览》2004年总索引将和其他集邮类报刊索引联合编排,收入《2004年全国主要集邮报刊文章索引》,在《集邮博览》2005年增刊1《中国集邮年刊·2005年版》发表,读者届时可向本刊邮购。上述索引不收录的收藏类文章索引现予刊发。  相似文献   

2.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4):4-4
非邮局订户能得到关注吗我是每月到报摊买《集邮博览》的读者,参加了杂志的读者调查。但发现2008年的邮局预订户能免费得到增刊,2009年1月能够得到赠品邮资封和VIP卡,4月份又将会得到《牡丹花城》特刊一本,像我这样虽每期都买杂志的非邮局订户无此机会,心中不免遗憾。  相似文献   

3.
常春 《集邮博览》2016,(4):78-82
《集邮博览》(原名《北京集邮》)自1982年创刊至今30多年来,共发行18期增刊。改版之前发行8期,复刊改版之后发行10期,除1992年发行的增刊未编号外,其他17期均占总期号。从内容上来看,包括集邮年刊、邮展活动、学术专题、集邮人物、地方集邮等,极具鲜明的主题和时代特点。一、1992增刊——《集邮纪实文学专辑》发行于1992年6月,没有总期号,黑白96页,规格与正刊相同。由集邮博览杂志社编辑出版,安徽安庆市报刊零售公司国内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总发行。安徽省铜陵新华印刷厂印刷,准  相似文献   

4.
收到第4期《集邮博览》,真是喜出望外。记得2008年的征订广告中,第一条就是"特色增刊",《集邮博览》杂志说到做到,惠利于读者,让集邮者肃然起敬。《牡丹花城》具有明显的"增刊"特点:一是使用小开本,有别于正刊的大16开;二是内容紧紧围绕2009世界邮展,既有对邮票上的古都洛阳的全方位介绍,也有针对2009世界集  相似文献   

5.
2006年年末《集邮博览》的休刊,可以说给集邮界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整个集邮界陷入悲痛、消沉,并为之思考,读者更是呼声四起。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谁又能料到,《集邮博览》的休刊竞是她的一次重大转折?如本文的作者。本文作者得知《集邮博览》休刊后,在失望之余开始收集集邮文献,在他收获满仓的同时,他又迎来了《集邮博览》的复刊——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从1982年7月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集邮博览》创造了我国集邮类杂志的多项第一,最早的起脊装订集邮杂志;最早的大16开全彩色印刷集邮杂志,领先于国内各集邮报刊,成为集邮报刊的品牌。她不但面貌越来越美,而且内容也越来越有看头,成为集邮者争相阅读和收藏的对象。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集邮博览》的发展作出过贡献的作者们,让我们从头翻阅一下这220册《集邮博  相似文献   

7.
    
《集邮博览》复刊面市,我们把第一份试卷交到了考官的手上,惴惴然、惶惶然。其实,也大可不必忐忑,从年初打出复刊的口号,就有无数新老读者在关心我们、支持我们,很多读者、作者登门赐教,尤令我们感动不已,信心倍增。《集邮博览》这本杂志应该怎么办,是我们几个月来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栏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见到了《集邮博览》 2004年增刊(2)--《专题与自动化 学术专刊》。该增刊有专题集邮、自动 化集邮、展场扫描、邮集点评等七个 部分50多篇邮文,共192页,是为了 纪念《专题集邮信息网》开通三周年 而专门组稿编辑的。作为一名既爱好 自动化邮品,又喜欢文献集邮的笔 者,细读该刊之后,深感这是近年来 难得的一期好增刊,主要表现在: 1.选题范围好 该增刊内容选  相似文献   

9.
《集邮博览》2008,(3):2-2
《集邮博览》复刊至今已出版了8期,这8期杂志承载了读者的期待、作者的支持及编者的努力。自2007年3月5日召开复刊座谈会后,时隔近一年的时间,2008年2月19日,《集邮博览》杂志社召开了由部分集邮家、作者以及热心读者参加的征询意见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大家推心置腹,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祝贺与希望     
《集邮博览》创刊至今,转眼已20年了,作为一名老读者、老作者、老顾问,感到由衷的高兴。改革开放之后,全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十年动乱中被扼杀的集邮得到复苏。北京市在1982年成立了市集邮协会,又很快的出版了《北京集邮》。如果说当年《北京集邮》的任务主要是为北京的集邮爱好者服务,1994年改名为《集邮博览》并相应的调整栏目和增加内容后,  相似文献   

11.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4,(10):M0002-M0002
正博览通联做得好我是《集邮博览》的老读者,偶尔也给杂志投稿,杂志社每次给作者惠寄样刊都很及时,稿费也及时发出。近日我在整理《集邮博览》时,发现杂志社每年给作者惠寄样刊的红色戳志不一样。2010年和2011年是八边形"集邮博览样刊致谢作者",中间两边还有笔尖和@形图案;2012年是"集邮博览敬赠2012感谢作者",图案是书本杂志形,中间系着花形结;今年又变成折叠卡状"集邮博览感谢作者",从上边这些细节可以感受到博览杂志通联工作做得好。(辽宁邵茂庆)  相似文献   

12.
《集邮博览》一册在手,品味一个"邮"字。《集邮博览》的生命力,也在"集邮"这条线上,就像轮船不能偏离航线一样。《集邮博览》的个性和魅力在于耳目一新的文章奉献给读者。宗旨体现出"博览"二字。集邮爱好者与《集邮博览》连接的桥梁就是信息传递。第10期《奥运邮品永恒  相似文献   

13.
集邮动态     
《中国集邮年刊》(2003年版)《集邮博览·税票研究专刊》出版《中国集邮年刊》(2003年版)、《集邮博览》增刊2(税票研究专刊)同时出版发行。《中国集邮年刊》(2003年版)与2002年版相比较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都有较大的变化,篇幅增加一倍(200页),内容涉及更广泛、活动反映更客观、资料统计更权威。  相似文献   

14.
读编往来     
正稻花乡人:今天是1月28日,我早晨从大街报刊亭就买到了第2期《集邮博览》,回家翻阅一遍,感觉确实不错。从开篇说年,到专题谈吃,年味十足。看来我这个春节有博览陪伴,可以一饱眼福了。谢谢各位编辑的努力!一稿两投对读者不公平《集邮博览》2014年第2期和《中国集邮报》2014年第9期,刊登同一作者的文章,所附插图及文章内容一样,只是开头一段不同,这种做法对于同时订阅《集邮博览》和《中国集邮报》的读者是不是很不公平?(福建叶玉桂)  相似文献   

15.
10月20日晚8点在高邮西苑宾馆会议室,召开了集邮界一报四刊编者、读者、作者、发行者见面会。《中国集邮报》记者王爽、《集邮》杂志主编刘劲、《上海集邮》主编邵林、《文献集邮》主编葛建亚和《集邮博览》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这次会议是集邮行内媒体的一次重要会合亮相。会议由文献集邮研究会会长葛建亚先生主持。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收到了《集邮博览》杂志社寄来的"致作者的一封信"及赠送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会员卡",这是《集邮博览》复刊三周年,送给曾在《集邮博览》辛勤耕耘的作者的一份厚礼。这枚"会员卡"的有效期是从2010年5月至2013年  相似文献   

17.
现在很多的集邮爱好者都在不遗余力地收集大报大刊,如《中国集邮报》、《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及已停刊的《集邮通讯》、《集邮研究》、《中国少年集邮》、《职工集邮》、《当代集邮》、《集邮纵横》等,而忽略了各地方邮报邮刊(即各省市县级集邮报刊)。对这些市县级集邮报刊,常常是阅后便随手一放,就不加整理了,这就很容易造成遗失或破损。  相似文献   

18.
资讯     
贵州协会与《集邮博览》举办读者座谈会本刊讯8月4日,贵州省集邮协会与《集邮博览》杂志共同举办读者座谈会,贵阳当地部分集邮者就杂志的内容、风格、形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贵州省集邮协会副会长魏成康主持会议,贵州协会副秘书长邓曦,集邮博览杂志社社长吕兴华等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集邮博览》办刊30年中,曾于2006年12月后一度休刊,2007年8月又复刊。当时在集邮界引起了热议和极大关注。这一停一复,让读者由惋惜变成欣喜。也给我们留下了十分难得而又颇具收藏意义的两本杂志:《集邮博览》总第224期停刊号和《集邮博览》总第225期复刊号。其中《集邮博览》复刊号。作为五年前国内第一本公开发行的全彩色印刷的集邮期刊,尤为广大热心读者、特别是文献集邮爱好者所追逐和青睐。  相似文献   

20.
读编往来     
新《集邮博览》杂志已经出版四期了,总体来看办得非常好。新杂志起点高,印刷精美,版式新颖,文章有特色。从文章来看,大多以邮政史、集邮史为主,馆藏文物介绍在目前我国的集邮报刊中是独一无二的。紧紧抓住集邮四史,以史赏邮,用邮史说话,善于利用邮政邮票博物馆的优势,这是《集邮博览》的特色,让人耳目一新,完全改变了以往集邮文章重复乏味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