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卡明斯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实验派诗人,本文以陌生化为理论依据,尝试分析卡明斯的诗歌在诗歌标题、诗歌形式和诗歌语言方面所体现的陌生化,并进一步论述卡明斯诗歌中陌生化的根源,即达达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卡明斯(E.E.Cummings)是20世纪的美国著名现代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形式深受其叛逆思想和绘画风格的影响,离奇大胆、独辟蹊径、充满弹性。文章依据新批评理论,从词语的悖理组合、句义的多重含蕴和意蕴的模糊不定三个方面对卡明斯诗歌《爱情比忘却厚》进行探讨,揭示其诗歌创作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E·E·卡明斯是20世纪美国实验主义诗歌的开拓者和革新者,以他标新立异的诗歌模式,成为当时先锋派的主将。本文从卡明斯的创作背景出发,结合他的诗歌风格和特点,通过具体而细微的诗歌例证,旨在说明卡明斯是传统艺术与现代风格的集大成者,是最现代的传统主义者,也是最传统的现代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卡明斯是20世纪美国的著名现代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其叛逆思想和绘画风格的影响,离奇大胆、独辟蹊径、充满弹性。爱情诗《爱情比忘却厚》是卡明斯的一首代表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以此为例,运用变异修辞的相关理论,主要从语词重复、超常组合、语法变异三个方面探讨卡明斯诗歌的语言艺术,让读者深入领悟卡明斯诗歌的主旨和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宋冬冬 《文教资料》2012,(31):25-26,40
美国现代诗人E.E.卡明斯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善于用语言创造光和色彩,由此缔造各种意象,来抒情达意。这位画家竭力用绘画的艺术来表现诗歌,不顾传统的诗歌创作规范,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诗歌形式,甚至是怪诞的、凌乱的、无章无法的;坚持自我,主张人人都是独特的,“我不为他人活,他人亦不为我活”。本文从画家的角度和绘画的艺术分析卡明斯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6.
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的诗歌以其特有的奇思妙喻受到世人的喜爱。文章拟以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解读邓恩的爱情诗歌,认为正是陌生化技巧的运用使邓恩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卡明斯是美国的诗人和小说家,他的诗歌以风格独特著称。卡明斯力求独树一帜,敢于突破传统诗歌形式的束缚,在诗歌的换行,单词的拼写等方面进行创新,创造了典型的卡明斯风格的诗作。他的诗歌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变异。本文以卡明斯的一首小诗ihavefoundwhatyouarelike为题材,站在文体学的角度对其语法、书写和词汇等方面对其变异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麦地”、“卧室”和“乡野”三个诗歌意象,是20世纪现代汉诗的空间诗学符号.诗歌中的“空间”不仅仅是物理性的人事发生场景,不仅是偶然的诗歌装饰性需要,更是一种人文性空间想象.诗学空间也不仅仅是一种本体诗学意义上的修辞选择,它深刻地受制于诗人的文化立场和哲学观念,并呈现为一种文化诗学.诗歌中的“空间”符号,成为我们透视诗人心灵场景和时代文化景观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9.
于赓虞是20世纪20年代天津“绿波社”的诗人,1923年开始与同人合出新诗集。他的诗多写绝望的,厌世的,烦乱的,病废的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的较早时期,诗人们还忙于用白话寻找“诗”的时候,于赓虞已率先去诗中寻找生命的感觉,用诗描画生命各样的色泽,在诗中聆听灵魂的声音。他所坚守的“为诗而诗”的艺术观,使他的诗在20世纪20年代就进入了纯粹的诗歌世界,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纯诗”的先锋诗人。  相似文献   

10.
印刷体式与语言一样都属于社会符号资源,它同样具有语言的系统性和功能性。社会符号学意义上的隐喻包含了以副语言形式为表达方式的隐喻。由印刷体式表征的视觉模态隐喻在卡明斯视觉诗中通过陈述视觉模态与客体之间在世界中的体现关系而体现了其语言的交流功能,它在与语言的转喻和隐喻关系层面实现了概念功能。  相似文献   

11.
e.e.卡明斯(1894-1962)是20世纪美国现代诗坛的名诗人、画家、小说家、戏剧家。在本诗中,卡明斯把春天比成“一只或许的手”,新颖、独特、不落俗套。春天本是自然界的一个抽象而静止的自然现象,诗人却把它比成创造的、呈动态性的、具体的“手”。诗人基本不用标点符号,故意把连贯的句子移入下面一段,造成强烈的切分效果,增强了力度美。  相似文献   

12.
文学语言是不同于日常语言的话符和语符链,文学语言或诗歌语言是原生性的、充满隐喻特性的语言,这就决定了文学语言的特殊表现手段:陌生化。陌生化是通过对普通语言的“扭曲”即“有组织的违反”,造成对事物感觉的“惊奇感”,从而达到“更新我们对生活和经验的感觉”。在这样的理论支持下,“陌生化”在对文学的阐释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作诗如作文”是胡适为新的诗歌品种提出的艺术陌生化标准,其关乎百年中国诗歌发展却又利弊兼有、迭招物议。本文立足于世界诗歌主潮的大背景,借鉴陌生化的方法和理念,着重探讨宋诗的“以文为诗”对于新诗理论建构的意义,并对胡适为何要“旁逸斜出”地提倡“作如作文”试作解释。  相似文献   

14.
冯至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杰出的诗人,20世纪20年代,他创作了大量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歌以丰富的哲学内涵、独特的意象和深沉而平实的感情,彰显了诗人早期爱情诗歌“静敛”的艺术特色。这一特色区别于同时期其他诗人创作的爱情诗,给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诗其实有“自己的传统”,这一传统即20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说的:“二十多年来写新诗的和谈新诗的都放不下形式的问题”,这个“传统”序列上的诗人是陆志韦、徐志摩、闻一多、梁宗岱、卞之琳:冯至、何其芳、吴兴华、林庚等,这些诗人重视新诗的“诗形”建设,不懈地寻求现代汉语诗歌的形式秩序。新诗的这一“传统”对于目前当下中国写诗忽视诗歌形式问题、过于“自由”的风气,应有警示与纠偏之用。  相似文献   

16.
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情感抒发炽热、直率,这与中国传统诗歌的“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抒情方式呈现出相异的状态,惠特曼自由激情的抒情方式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诗坛以艾青为代表的“七月派”诸多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陌生化又被译作"反常化"、"奇异化"、"反熟悉化"等。其基本意义在于:诗歌或文学作品中的一切表现形式,都不是对现实的严格模仿、正确反映或再现,相反,是一种有意识的偏离、背叛或变形、异化。莱蒙托夫是俄罗斯文学史上仅次于普希金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歌颂自由、反对暴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试图运用陌生化的手法从语言的陌生化、叙述视角的陌生化和主题的陌生化角度对莱蒙托夫的诗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继“朦胧诗”后,“第三代诗歌”借助“pass北岛”的口号明确了自己的诗歌创作方向.“第三代诗歌”具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一批年轻人的理想追求与人生感悟.在“第三代诗人”中,海子“私人密语”般的诗歌已经被公认为当代诗歌的经典.海子诗歌以其高度的“个人性”去创建“公共性”,并在当代公众生活中得以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20.
周韫 《广东教育》2009,(11):33-35
[诗歌与诗歌形象] 高尔基曾说过:“在诗歌作品中,第一位重要的是形象。”鉴赏古典诗歌亦当如是。的确,诗歌因形象思维尽显风流,诗人借诗歌形象抒情言志。形象是诗歌的基础.没有形象诗歌就没有办法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