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以来,一批重要的非洲裔女作家的新奴隶叙述文本相继问世,不断的引起学界的关注。新奴隶叙述文本常以黑奴史为主题,以黑奴为主人公,重访非裔美国文学中关于黑人主体、黑奴史和黑人文化的再现问题。玛格丽特·沃克的《欢乐》被认为是第一部重要的新奴隶叙述,它的叙述改造了传统奴隶叙述的叙述模式。从主题模式、叙述对象、叙述形式等方面将《欢乐》的叙述与传统奴隶叙述进行对比,以期发现《欢乐》与传统奴隶叙述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跳出从乔治·艾略特自身经历与小说的关系、宗教思想、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传统研究的窠臼,通过分析乔治.艾略特的小说《织工马南传》的叙述时序的叠合、叙述距离和节奏的变化、叙述视角和人称的转换三个方面揭示了乔治·艾略特的小说《织工马南传》的叙事策略,挖掘出潜藏于小说《织工马南传》表层结构下的多元复合叙述模式,彰显出乔治·艾略特的叙事文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潘万木的《〈左传〉叙述模式论》运用经典叙述学和后经典叙述学相关原理,结合中国叙述之传统,就《左传》的叙述特色及由此而在征引、评论、预言等方面形成的模式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从接受、传播、影响的意义上借鉴接受美学、传播学、阐释学原理,针对几个叙述模式作了探本溯源、沿波讨流的研究,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复活》作为19世纪扛鼎之作,其叙述手法值得考究和借鉴。《复活》的叙述艺术可从叙述视角和叙述话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作品采用全知的叙述视角,叙述者可以随时随地出现在任何角落来向读者报道事件的细枝末节,这种全知性的叙述成为《复活》得以塑造广阔社会画面的前提和基础;此外,与全知的叙述视角相关,叙述者还经常进入潜入他人的内心世界,窥探人物的所思所想,这样,在叙述话语层出现大量的内心话语。  相似文献   

5.
《许三观卖血记》成功运用重复叙述和对话叙述模式,其重复叙事不仅是小说架构的手段、构成细节的主要手法、刻划人物的重要方式,更是一种独有的国家民族命运的叩问方式,重复叙述模式强化了生命的主题意蕴与民族悲剧的社会底色。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一个不解之谜,从脂砚斋到鲁迅再到王蒙对《红楼梦》文本都存在过困惑和疑虑。透过这种困惑和疑虑,可以揭示出隐藏在《红楼梦》文本中的独特的叙述形式:即显叙述基础上的幻叙述和隐叙述,以及由叙述三维共同构成的递进环形封闭式叙述。  相似文献   

7.
《斯人记》的叙述策略主要表现在:全知叙述与限知叙述的相互转换使叙述灵活自如,叙述者化身为作品中的人物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话语模式与对话艺术的衔接产生较强的语言张力,叙述频率与和合律的设置进一步深化了文本主题。这种叙述策略来自对前人小说和戏剧、电影艺术的借鉴,又有作者的独创和时代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无名的裘德》文本出发,运用现代叙事学中的视点理论解读《无名的裘德》中多元叙事视角的运用,主要包括作者叙述、以小说中的人物为叙述者的人物叙述、以旁观者为叙述者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或称戏剧视角三种模式的交替运用。多元叙事视角的使用,颠覆了19世纪维多利亚小说的叙事常规,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效果和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复调效果,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开创了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华威先生》不但主旨深刻敏锐,艺术手法也有过人之处.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叙述角度与叙述者、叙述时序、叙述频率、叙述速度、叙述空白五个方面,详尽剖析了《华威先生》的叙述之美.  相似文献   

10.
康拉德因其作品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的特征而被认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文章试图从叙述模式、叙述视角、人物塑造和创作理念四个方面分析康拉德小说《诺斯托罗莫》所体现出的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女佣叙事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较为普遍和独特的叙事现象。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女佣叙事总体呈现出模式化的倾向,其中苦难叙事、跨阶层的恋爱叙事和"出走"叙事是常见的三种模式。它们在不同身份和立场的作家笔下有共性,也有差异,承载着多重社会文化功能和作家的独特性思考,也给后世文学中的女佣叙事提供了一定的艺术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结构主义叙事学所呈现出的根本矛盾是叙事模式的普遍性原则与文学创作与欣赏的特殊性境遇之间的矛盾。结构主义叙事学提供了带有普遍性意义的叙事成规,但当以叙事成规去解读具体文本的时候,则不断遭遇叙事作品特殊性的挑战。结构主义叙事学式微之后,后结构主义倾向于将每一种叙事模式都放置在一定的政治、文化、历史语境之中予以探讨,比较多地照顾到叙事模式变化的特殊性。这意味着,当代叙事学已经从传统的诗学研究走向了与政治学和文化学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上来。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当代小说中出现的两种新的叙述方式进行分析,认为这两种新的叙述方式是语言艺术与其它艺术结合的产物,这种艺术化的叙述方式突破了语言的线性特质,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是不断累积史学叙事模式、文学叙事模式和学科交叉叙事模式形成的,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始终存在精英叙事模式和市民叙事模式的对抗、交融,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有鲜明的经典叙事模式情结。读者在促成中国文学史累积型叙事模式、孕育推动市民叙事模式的成熟、保持经典叙事模式的流动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同时会继续扮演突破任何业已僵化的叙事模式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在《长恨歌》丰富的叙述中,由“小历史”与个体的生命体验、“民间社会”与个体的生命伦理、“日常生活”与个体的生命意义等所构成的生命关学及其叙事伦理尤值得关注,它们使《长恨歌》成为汉语叙事的“典范”和文学史链条上不可替代的“孤本”。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丁的女性叙事策略体现在叙事内容和叙事方法两个方面。在叙事内容上,她摒弃男性的宏大叙事模式,将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推上前台,让女性人物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而且一反男性叙事文学对女性的歪曲和贬抑,还女性人物以真实的形象,她提倡一种恋爱时理智与感情平衡,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家庭内男女人格平等的婚恋观念。在叙事手法上,她广泛使用第三人称隐含的女性的叙事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反讽等“间接手法”,借小说人物之口隐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谴责男权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奥斯丁采用理智而克制,冷静而平和的女性叙事策略不动声色地摆脱了男性话语的控制,凸显了女性意识,并建构了女性的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examine and characterize student use of narrative and paradigmatic expression in elementary science discourse. This interpretive study occurred over a 2‐year period in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 with a largely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This analysis focused on the narrative and paradigmatic modes of expression used by combined first–second‐ and second‐grade students in a semistructured, fairly autonomous, whole‐class conversational format. Students demonstrated competence with both modes of talk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Over time, students moved toward more paradigmatic talk, but narrative examples continued to be key components of the science conversations. Topically, students used narrative more often for life sciences and paradigmatic talk for physical sciences. For gender there were no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narrative or paradigmatic expression. However, boys obtained more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their use of both discourse forms by either receiving more speaking turns or expressing more language features per turn. These conversations show that narrative and paradigmatic modes in science need not be in opposition but can, in fact, be used together in complementary ways that are mutually enhancing.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Res Sci Teach 39: 793–818, 2002  相似文献   

18.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爵士时代”的引领者,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美国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他在多部作品中展露的叙事方式得到了诸多学者的追捧和关注。从叙事方式的结构性来看,菲茨杰拉德在其作品中嵌入了多元化叙事结构,运用了外围一结构式,平行一结构式,全元一结构式三种叙事方式。小说中三种叙事方式叠加使用,揭示了人物活动的内心世界,升华了小说主题寓意。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how hybrid documentary formats, which embed educational contents into narratives, are cognitively processed. Based on existing research and theories, two reception modes were identified: processing with a focus on the narrative plotline and processing with a focus on the thematic structure. In two experiments, two markers of narrative processing could be found for hybrid television documentaries: the experience of transportation and the narrative distance effect.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it could be shown that re-enactments and personal variables enhance the experience of transportation. The second experiment confirmed the narrative distance effect, which occurs independently of reception goals. This means that educational facts which are closely tied to the narrative plotline were learned better than distant fact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recipients watched the documentary for information 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 The study supplements prior theories on hybrid processing and provides conditions under which narratives are appropriate for learning.  相似文献   

20.
敦煌变文是敦煌文献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写卷特征上,往往同一变文有多份抄本,这些抄本的残阙情况与命名纷繁复杂;写卷中存在大量的俗字、讹字、假借字、避讳字;同一个变文故事,有时候会出现两套写作模式。敦煌变文追求喜闻乐见,导民向善的编纂效果,具体表现为丰富多样的撰写形式、方言俚语俗语的大量应用、将众多人物的事迹集中于一人、因果报应教导人们向善戒恶、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