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提供了新的情境。中国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中表现突出,一些企业已经从追赶进入赶超阶段。通过对互联网科技领军企业阿里巴巴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过程中商业模式设计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共演机制,建立了一个将环境、商业模式设计—技术创新战略、技术追赶以一种复合视角联系起来的框架,得出主要结论:(1)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动态匹配及其共同演化,是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模式;(2)该共演过程会与所处环境形成良好互动,从而更好实现技术追赶;(3)技术追赶的成效会反过来影响后发企业组织架构的设计和战略的选择。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现有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研究。  相似文献   

2.
技术学习是后发企业逐步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途径,但是行业技术周期不断缩短也加大了旧技术学习的时间成本,依靠"引进—学习—吸收—重组—创新"的知识积累线性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TCL集团创立的液晶面板企业——华星光电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描述了华星光电整合从模组、面板到系统的产品知识、市场需求知识以及企业上下游的外部知识,形成产品、工艺和架构的同步设计能力与建线能力,从而实现液晶面板技术快速追赶的全过程。华星光电通过知识整合实现本土企业快速追赶的案例是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既扬弃了传统后发企业知识累积线性追赶模式,也对本土企业通过知识整合作为连接零散和破碎的知识,重构新知识的手段,为新时期本土企业技术追赶实践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后发国家技术追赶历程可以描述为追赶企业、领先企业及后发国家政府之间多主体、多阶段的博弈.具体过程包括"结对学习”与"结对竞争”、二次"深度学习”与"多重竞争”的两个承接阶段.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及我国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案例分析,揭示了追赶企业、领先企业如何依据二者技术势差、追赶企业的学习速度、市场机遇进行行动策略选择;也揭示了后发国家政府根据领先企业的转移意愿、领先企业之间达成技术保守联盟的情况,如何适时调整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4.
双元性对后发企业追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次序双元实现技术追赶的过程机制仍不清楚。慈星1988~2018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过程中可根据行业技术变革性质开展不同的组织学习,技术范式发生转变的根本性变革期以探索性学习为主导,可由独立的自治机构负责,技术范式趋于稳定的收敛性变革期则以利用性为主导,可在主流机构内完成,同时随着追赶技术难度的增加,企业研发团队由轻量级升级为重量级。技术变革性质、组织学习类型与企业内部要素三者之间的动态匹配,使后发企业有节奏地在探索与利用之间进行转换,形成了次序双元,进而实现了对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追赶。本文研究结论对技术追赶和双元学习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摘 要:转型背景下,后发企业同时面临技术和市场双重劣势,如何搜索外部知识实现技术和市场协同追赶备受关注。文章整合创新搜索、后发追赶和组织合法性理论,构建平行搜索对后发企业协同追赶的影响模型,并以212家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领先搜索与跟随搜索对后发企业协同追赶均有倒U形作用;外部合法性正向调节领先搜索与协同追赶的关系,负向调节跟随搜索与协同追赶的关系,内部合法性的调节作用则与之相反;内、外部合法性整合正向调节平行搜索与后发企业协同追赶的关系。文章丰富了平行搜索与后发追赶的相关研究,同时对中国后发企业实现创新跨越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后发企业追赶的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追赶、商业模式。不同于以往研究,从企业创新和战略层面探讨其对后发企业追赶行为的影响,并引入消费者接受程度和领先企业对后发企业追赶行为的态度来衡量后发企业是否采用柔性战略,同时衡量后发企业新产品是否具有市场优势以及追赶超越的难度;基于20个典型案例,通过模糊集定性分析法和二分法进行编码、赋值和校准处理,最终得到后发企业实现追赶甚至超越领先企业的6条路径。结果表明:颠覆性创新在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后发企业往往通过边缘市场培植新技术发展直至符合主流市场需求,但后发企业要善于采取颠覆性创新方式;柔性战略可以避免追赶过程中不必要的竞争,弥补后发企业在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不足,发挥企业创新优势;多元化创新方式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综合性、立体性和多维度的创新能力,且与柔性策略交互作用可以提高后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后发企业的追赶。据此提出在多元化创新能力和柔性战略的交互作用下,后发企业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多元创新能力,并充分结合自身创新能力和柔性战略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立足后发企业如何实现赶超领先企业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借助对华为和长虹两家企业的跨案例研究,尝试探索在不同产业技术体制及不确定性技术变革的条件下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追赶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不同产业技术体制下制造业企业获取后发优势的过程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不确定性的技术变革在技术追赶过程中影响制造业企业获取后发优势,技术变革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越强,为制造业企业获得后发优势创造的机会越大;第三,在不同技术体制内和不确定性技术变革条件下,采用突破性技术追赶战略的制造业企业更容易获得后发优势,采用渐近性技术追赶战略抑或不能获取长期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8.
吴晓波  朱培忠  吴东  姚明明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726-1735
 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过去10余年间,通过建立自主的技术研发与市场结构,成功实现了对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快速追赶。在中国独特的技术与市场情境下它们究竟是如何实现快速追赶的?本文选取阿里巴巴集团作为研究案例,提出了二次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共演模型,较好地展现了两者的共演机制与共演阶段。二次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始于后发企业对支撑技术的引进,通过“二次商业模式创新—市场结构—竞争战略—技术创新—二次商业模式创新”的循环路径形成与本地技术创新的共演机制,并经过“支撑技术引进—自主技术创新—新兴技术引领”三个共演阶段,推动本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追赶。这一共演模型从二次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复合视角丰富了后发企业追赶理论,为后发企业创新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同制造业相比,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与领先企业间存在更高的技术势差。通过对18家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考察发现,高技术势差并不必然导致创新追赶机遇的削弱。"本土环境催化"、"关键人才资源"和"本土市场拉动"共同为本土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创新追赶创造了客观机遇。"国际联接"和"技术地方化"则是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有效的创新追赶行动策略。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创新追赶的"刺激—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10.
王鹤春  苏敬勤  曹慧玲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37-1645
为解决后发国家制造业在国际范围内实现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迁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如何实现技术追赶问题。文章以我国成熟产业的典型企业为样本,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追赶的过程进行研究,力图在后发国家的独特情景下,提炼具有潜在社会应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基于文章所提出的后发国家成熟产业实现技术追赶的惯性传导路径模型,研究发现:(1)与多数研究结论不同,惯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不是企业实现变革的阻碍因素,而是促进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本源性推动因素;(2)在实现技术追赶的不同阶段,主导惯性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并通过不同惯性间的交互作用,驱动技术追赶过程完成;(3)作为惯性贯穿技术追赶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技术追赶历史和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从一个更广的视角提出技术追赶路径选择框架——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政企共演模型,分析政府与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战略选择及频繁互动的内在机理,指出在追赶起步、追赶提升和后追赶三个阶段中,政府技术战略"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升级—创新驱动"演化与后发企业"技术模仿和二次创新—技术集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战略演进同步发生,共同推动了社会环境的改变,并反作用于自身战略选择的变迁。在这一进程中,基于政府意志或行为而形成的政府干预、制度型市场和产权差异等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有着持续性的影响。本文认为要推动后发企业创新能力赶超并形成持续性的技术引领,还需要在企业、产业、政策层面持续性地完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2.
吴晓波  房珂一  吴东 《科学学研究》2020,38(11):1944-1953
中国的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时期积累了一定的创新基础,一些企业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追赶的跨越。后发企业通过技术追赶,到达了相对成熟的技术水平,新的价值主张能够帮助后发企业继续提高市场份额。服务化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帮助制造企业更加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为后发企业在超越追赶阶段持续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通过杭氧2007~2019年服务化过程的纵向案例分析发现,后发企业所构建的服务化能力发生了从离散型到合作型再到融合型的动态演进,同时用企互动和技术能力共同影响了这一演进过程。研究结果加强了对后发企业服务化能力动态演化的理解,并为制造企业进行服务化实践提供了新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的迅速普及,给企业内外部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动性。现阶段,企业急需构建动态能力,以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作为技术、管理以及市场都落后的后发企业,如何通过技术、管理与市场能力的协同演化来构建动态能力,成为现阶段后发企业应对数字化挑战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中国华为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追踪华为公司追赶过程中的技术学习、管理学习以及市场扩张行动,探究其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协同演化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管理-技术-市场”能力协同演化推动后发企业形成应对环境震荡的动态能力,其中,管理能力为企业技术与市场能力积累提供管理基础,技术为市场能力的积累提供产品基础,市场能力对企业技术与管理能力具有资源反哺效应;其次,技术学习、管理学习、市场扩张是后发企业获取与改进技术、管理以及市场能力的重要渠道;最后,在不同追赶阶段,后发企业的能力积累依赖于差异化的技术学习、管理学习以及市场扩张战略。案例企业的追赶过程显示,案例企业通过技术学习、管理学习以及市场扩张的方式实现三维能力的协同演化以及可持续追赶,具体而言,其技术学习行动的阶段性演化特征为:产品仿制引发的技术学习,产品改进引发的技术学习,技术应用与推广引发的技术学习,全球创新网络引发的技术学习;其管理学习行动的阶段性演化特征为:产品质量改善导向的管理学习,组织(机构)建设导向的管理学习,流程改进导向的管理学习,流程融通导向的管理学习;其市场经验积累的阶段性演化特征为:来自于低端市场的经验积累-来自于中高端市场的经验积累-来自于国际中低端市场的经验积累-来自于国际高端市场的经验积累。对现阶段后发企业制定追赶战略而言,本研究主要管理启示为:首先,应对数字化下的环境动态性,后发企业应注重推进多维能力协同演化;其次,针对不同追赶阶段,后发企业应该根据其所处阶段特征制定相应的管理、技术、市场能力改善战略;最后,后发国家应该为国内企业提供有助于其多维能力协同演化的支持政策,推动后发企业实现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市场能力的协同演化,进而全面推动后发企业实现可持续追赶。  相似文献   

14.
对外直接投资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之间的作用机制是企业国际化及后发企业追赶领域的前沿问题。本文以跨国公司理论和后发企业追赶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对对外直接投资、研发强度和制度质量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通过研发强度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制度质量越高,对外直接投资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且对研发强度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当后发企业由追赶向领先转型时,核心技术能力构建成为主要议题.通过对华为公司的实证分析,从总体技术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2个维度考察后发企业转型期的技术追赶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在两大关键电信技术领域内,华为已经基本实现总体技术追赶,但在核心技术上发力较晚,尚未完全达到领先.另外,华为在新兴领域的技术追赶绩效要优于传统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技政策和产业发展的协同演化历程,指出了后发国家科技政策的着力点和着力方式应当伴随其产业追赶的进程而不断调整。在产业追赶初期,科技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应放在促进技术引进,其着力方式主要体现在为本土企业创造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机会。在产业追赶中期,科技政策的重点应逐步转向促进企业自主创新,避免对国外技术形成依赖。而在产业追赶后期,由于走向国际创新前沿的本土企业面临技术和市场的双重不确定性,科技政策的重点应进一步转到引导技术方向和创造市场需求之上。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颠覆性技术理论与新兴经济体的后发企业的商业模式实践的研究差距,成功实现对发达经济体先发企业的快速追赶。在中国独特的技术与市场情境下,"为什么后发企业可以从颠覆性技术中获取价值?"和"后发企业如何从颠覆性技术中获取价值?",以归纳理论为基础,基于价值曲线的淘宝网和eBay易趣网比较案例研究,提出了二次商业模式创新与颠覆性技术的共演阶段模型,展现了后发企业追赶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后发企业虽然在技术能力和市场资源上处于劣势,可以通过二次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地将先进经济体的颠覆性技术引入新兴经济体;客户的价值主张对后发企业至关重要,后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战略伙伴的互补资产构建本地化的独特价值网络。因此,新兴经济体的后发企业不应忽视过度消费和非消费者群体带来的破坏性增长机遇。  相似文献   

18.
以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HTC公司)为例,分析了快变市场环境下基于机会窗口的创新追赶历程及各个阶段对后发企业内在能力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机会窗口出现的成因是多重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技术与市场变化、领先企业"能力陷阱"和后发企业内生能力等因素。创新追赶阶段可分为机会窗口辨识、机会窗口进入、机会窗口扩展三个阶段。机会窗口辨识阶段的能力支撑为企业家技术抱负、市场感知能力、技术搜索能力及快速决策能力,机会窗口进入阶段的主要能力支撑为技术集成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在机会窗口扩展阶段还要求企业具有产业网络整合能力。在创新类型表现上,"微创新"组合也是实现创新追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张娜娜  梅亮  谢伟 《科学学研究》2023,(10):1844-1853
随着后发企业进入后追赶阶段,可持续追赶逐渐成为后发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技术系统观下,后发企业的成长取决于其技术子系统与行政子系统的发展状况。因此,如何改善企业子系统发展水平以及实现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是后发企业实现整体能力持续积累以及可持续追赶的关键。鉴于此,本研究聚焦于技术与管理两个维度,通过采用案例研究法追踪三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追赶过程来解析后发企业改善其子系统以及实现可持续追赶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后发企业的追赶行动受制于其子系统发展情况,其内部技术系统与行政系统发展缓慢引致技术与管理滞后,进而制约企业实施可持续追赶。具体体现为生产设备与生产线、研发软件与工具等技术系统方面发展缓慢,并直接制约了技术能力的持续积累;人员管理、组织结构等行政系统滞后,并直接制约了管理能力的持续积累。第二,后发企业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学习与管理学习改善子系统滞后性进而实现能力的可持续积累,主要体现为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学习从生产、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等环节改善其技术系统的滞后性并实现技术能力积累,以及通过开展管理学习从组织结构、人才培养、管理手段等方面改善其行政系统的滞后性并实现管理能力积累。第三,技术系...  相似文献   

20.
刘海兵  杨磊  许庆瑞 《科学学研究》2020,38(6):1096-1107
后发企业高效追赶模式的内在机理及技术创新能力如何演化已经成为学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纵向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华为公司1987-2018年的技术发展历程展开研究,试图从“创新战略--创新范式--技术创新能力”整合性研究视角探讨后发企业实现高效追赶的微观机制,刻画其技术创新能力演化轨迹。通过研究本文发现:第一,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是从模仿创新能力到初级二次创新能力到成熟二次创新能力再到集成创新能力,最终走向原始创新能力的过程,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技术距离、技术效率、技术储备三个更加聚焦技术层面的维度进行测度;第二,与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匹配的创新战略经历了“市场利用性--市场利用和技术利用—高市场探索性、低技术利用性—高市场探索性、高技术利用性—市场探索和技术探索”的演化过程,创新范式经历了 “技术驱动—技术追赶—技术与市场并驱—市场拉动—市场超越”的演化过程;第三,探索性尝试从知识生态的视角挖掘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即知识循环机制、知识演化机制、耗散结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