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多重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毕业生群体中涌现出的“慢就业”现象成因之后,通过开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出加强思想引领工作、优化培养模式、建立工作台账、创新服务平台、建立长效机制等策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为解决毕业生的“慢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江颉  苏超 《广西教育》2014,(23):168-169
分析全员育人的内涵,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出在进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的时候,应坚持"全员育人"理念,转变观念,全程推进,全员配合,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复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规模不断增加。这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在当前就业环境下的现实态度与选择,也深刻揭示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为精准指导帮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实证调研剖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成因、帮扶需求等。结果表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成因主要受就业能力高低与就业意愿强弱双重影响,就业帮扶需求集中在求职核心能力指导帮扶、求职多元保障支持两个层面,就业帮扶关键人物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学生本人、家族成员和高校辅导员。据此,引入二维度“象限”分析法,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分为5个群体类别,并针对性提出具体就业帮扶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持续深入发展,毕业生规模也持续增长,加之疫情常态化对经济市场的影响,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新挑战。传统“快餐式”的就业指导工作已不能满足当前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怎样做好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完善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建设。文章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理念,全面分析现阶段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建设的新策略,构建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在高校就业育人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生活管理中,辅导员应积极关注学生的需求,采取多种措施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并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心理素质。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就业育人的思考,进一步探究提升辅导员育人技能必要性;通过研究高校辅导员就业育人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分析高校辅导员就业育人的现状、高校辅导员就业育人的重要地位、高校辅导员在就业育人中的工作路径,更精准地把脉当前就业的变化和趋势,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面临的新挑战,实现工作模式的创新,应采用一把手负责、两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需要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整合各种资源,搭建多个平台,促进毕业生就业,引导毕业生理性选择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分流,以实现多元化就业。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高校学生培养过程的最后环节,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应加强这一环节的工作力度,以"全员育人"的理念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全员性的参与,在高校、学生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完成学生培养的最后环节,实现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8.
周远  牧士钦 《江苏高教》2021,(10):104-108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应树立精准化理念,以"目标导向精准、任务设计精准、人岗适配精准、指导保障精准、考核评价精准"为基本要求,以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为支撑,通过"定方向、定任务、定岗位、定导师、定要求"的运作机制,建构高校实践育人的精准化模式.高校实践育人精准化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精准衔接、学生需要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契合、评价体系与实践效果的精准匹配、多元参与与资源供给的精准协同,推动"高校-政府-社会-学生"四位一体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建构,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探索“全员育人”理念下高校就业指导协同工作机制构建路径,以建立主体责任明晰、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推进、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协同工作机制,凝聚教师力量,开拓思路,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7,(5):100-102
校友资源的多样性、社会性、同源性、有限性和品牌性等特点,决定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具有保障信息来源、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等作用。然而,一些高校存在着校友资源服务机制建设不健全、校友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校友资源深层次开发不够、校友向心力文化品牌打造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校友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为此,高校需要树立全员意识,统筹开发校友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发挥校友资源优势;搭建服务平台,增强校友资源助推力;实现互惠共赢,挖掘校友资源潜能;构筑特色文化,创建校友温馨家园,为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强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国际国内局势复杂多变,疫情反复,高校毕业生规模连年创下新高,就业工作愈加严峻复杂。传统学院模式下的人才培养重专业知识教育、轻综合素质培养,没有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综合实力欠缺,难以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本研究在分析书院制育人模式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优势与限制的基础上,探究如何构建精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以期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输送一流人才,旨在鼓励毕业生投身重点单位就业。基于各C9高校2019-2021年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等相关材料,分析“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到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就业现状与引导举措,并从组织先行、制度保障、培养贯通、品牌续力、反馈评价、全员参与等六个维度整体建构高校就业引导机制:以完善的组织领导、制度体系为基础,以开展各项就业引导活动、贯通培养过程为核心内容,通过形成持续的品牌特色、大数据反馈,联动全员力量。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要求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就业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打造思政理论课程、就业指导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协同的思政课堂,实施高校毕业生专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实践教育融合的就业教育方略,建社会、政府、用人单位、家庭、高校“五位一体”的就业引导格局,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就业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14.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全方位、大格局的重任,需要全员参与、协同配合,全过程坚持不懈、始终如一。校友资源是高校发展重要的社会资源,开发校友资源育人功能是高校在现有育人体系下向社会的延伸。校友资源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独特优势,但在全员育人创新路径、全程育人长效机制、全方位育人资源整合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解决校友资源协同"三全育人"现实问题,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维度出发,以校友榜样为教育载体,增加校友与学校的双向互动,搭建校友资源与社会实践融合平台,切实发挥校友资源在高校育人育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CRM管理的角度分析目前高校就业管理模式的薄弱点,认为高校就业工作应有效地分析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建立一体化就业管理平台,形成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决策,进一步确定了高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是提高质量,并明确提出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为此,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的时代内涵,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为重点,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机制为保障,形成了全员育人、全员促就业的工作格局。近5年,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就业面临经济衰退导致就业市场劳动力供需关系失衡,研究生海外留学及签证受阻加大国内就业竞争力度,研究生求职定位缺乏适应性调整等问题。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要开拓思路,构建就业工作“三全育人”机制。高校应全员调动,完善研究生就业工作全员育人机制;全程跟进,强化研究生就业工作全过程育人机制;全面展开,协调研究生全方位育人机制,全面促进研究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首先要建立起系统化就业格局的整体框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工作格局。以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素质教育为系统化就业的根本点,充分发挥校友资源、营销推广、自主创业、就业服务等策略的作用,形成高校系统化就业格局。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校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有效解决毕业生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的结构性矛盾,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正成为高校积极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高校应充分认识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提升育人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在教育、培养、引导、管理、服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从而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自我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庞大的就业群体,就业信息不对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就业帮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促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在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复杂就业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自身角色优势,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精准帮扶,帮助大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探索自己、构建自己,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探索工作世界,多角度、多途径获取工作世界的信息,实现"人职"匹配,从而在职业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尤为重要。从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精准帮扶的意义、优势以及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和择业工作中精准帮扶的方法、路径等几个方面,尝试论证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和择业工作中,进行精准帮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