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机构,孔子学院在海外对中国文化传播的效果影响着中国文化形象构建。本文以泰国素攀孔子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近五年来推广中国语言、文化的战略、进程和效果三方面的分析,寻找新时期中国语言、文化推广与传播的有效路径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扬 《新闻世界》2013,(4):292-294
为推进中华文化在全球的传播,我国自2004年开始在境外设立孔子学院,至今设立300余所。本文阐释了境外孔子学院在汉语言文化推广中遭遇的办学目的遭误读,办学模式单一和语言文化推广模式遭质疑等困境,探究产生困境的原因,并从加强人际传播、促进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实地调研,调整语言文化传播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化解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蒋丹彤 《青年记者》2012,(17):88-89
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 2004年,中国在韩国首尔(当时为汉城)设立了第一家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机构,并以中国儒家文化代表孔子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国为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由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的,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非营利性教育和文化传播机构.  相似文献   

4.
巴晓芳 《新闻前哨》2008,(11):33-35
今天,中外交流更加深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越来越多,中国的孔子学院以更大的步子走向世界。在这个交流过程中,通过媒体传递给世界的汉语言文字。是最基本的元素,是传导中国文化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符号,必须保持其纯正性,才能保证汉语文化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不仅能让世界看到汉语言文化本身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全面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推广中,海外华文教育和孔子学院作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其中华文教育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遍布全球各国,实现了从华侨华文教育到华人华文教育再到世界华文教育的蜕变.由耿红卫所著的《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一书,主要以海外华文教育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分析了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当前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路径,对于丰富海外华文教育学科理论,优化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中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春燕 《传媒》2022,(3):后插1-后插2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深度的展现,也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国民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在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形象,并以此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汉语言文化如何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海外传播?应该选择怎样的传播路径?传播效果又如何……这一系列关于"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话题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与探讨.正是沿着此议题的研究进路,汉语言自身所富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同样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任务之一.立足于此背景,探究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策略,是推进中国故事走向国际成为了当前富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由刘淑妍、陈毅立、刘怡菲所著的《"一带一路"与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一书,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聚焦于汉语国际传播及教育等议题,从中欧文化比较、跨文化传播交流、汉语国际教育模式、国际学生管理培养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的探索,全面搭建起了汉语言文化传播的研究体系,并深度思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海外传播的方法论.总体来讲,本书作为一本论文集,共选择了26篇关于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优质文章,分别从"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海外孔子学院与跨文化比较、汉语国际教育三个维度对该话题进行了观察与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彭梓君 《新闻记者》2020,(4):F0003-F0003
汉语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传统的载体,通过汉语的对外教学发展,我国有力地推进了民族文化的全球传播,在更大范围内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认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陈青文著《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汉语全球传播研究》一书以多元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为语境,深入阐述了汉语在国际传播中的语言发展、媒介应用和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整合了汉语语言文化的全球传播策略,对我国对外汉语传播与推广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孔子学院不仅是一个语言推广机构,更是一个负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播机构。从国情、校情来讲,红河学院成功申办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本文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文化产业、新媒体传播以及微观的传播层面,探索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力的提升策略。同时也提出了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保持平等传播心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以及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汉语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文化传播迎来了新的机遇,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背景下,我国有关部门必须对文化传播的方向及目标加以明确,重视汉语的国际推广,面对西方文化的侵蚀以及阻碍,有关部门必须制定有效的措施应对,对我国整体文化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提高我国文化的整体价值和抗侵蚀能力,从而更好对文化进行传承,并向世界进行有效传播,提高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本文通过对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进行合理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叶丹 《新闻世界》2009,(12):114-115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汉语和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欢迎和重视,中国孔子学院的对外推广传播,既满足了他们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的需要,同时又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让西方更了解中国。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其他国家语言推广机构的启示,结合孔子学院所面临的一些内部和外部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且提出孔子学院面对困难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阮静 《传媒》2012,(6):71-72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国际传播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为汉语国际传播的未来发展拓宽了空间。该文从"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准确的文化定位以及充分的文化交流"三个角度,集中论述了做好汉语国际传播多方面的文化准备,是推动中华文化健康有序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杨夏莹 《东南传播》2012,(9):148-149
相较于运作成熟的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文化教育交流机构,我国孔子学院仍是一块有待打造的文化品牌。孔子学院借我国软实力建设之东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同时也开始积极探索以汉语为载具,以文化推广为目的,展现国家友好形象的跨文化品牌运营模式。但学院本身也存在许多品牌建设问题,尤其是品牌宣传与管理无法与其建校速度齐步,长期忽视会影响品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品牌传播原则和方式为切入,探讨品牌传播策略创新问题,为孔子学院品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民间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崛起,非政府组织的传播也逐渐为学界关注。相对于政治、经济、环保等领域议题,具备显著公共性的文化应该成为非政府组织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本文着重从文化的本质属性和非政府组织的议题传播特点,来分析文化作为非政府组织传播议题的可行性。以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为实例,在规正孔子学院作为非政府组织特性的基础上,阐述其文化传播的可行性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哈萨克斯坦也由汉语传播的"薄弱地带"转变为重点区域。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幅员最辽阔、经济规模最大的多民族国家,也是我国在中亚建立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汉语传播是中哈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研究汉语在哈萨克斯坦传播的影响具有代表性,符合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未来政治、经济与文化合作发展中的需要,并且对探讨未来汉语在中亚的传播趋势提供了可行性建议与规划。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外宣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中国现当代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并以汉语为重要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基于此,应该整理并梳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吸收国外优秀文化,充实丰富自身,形成文化自觉.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理解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描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故事,传播正能量,使文化潜移默化于不同传播媒介中.还要调查孔子学院作为文化传播输出品的效果,特别是汉语作为外语的最佳传播途径;在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学习者特点的基础上,开发多种汉语教材,提高语言学习兴趣,实现文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两级传播理论为主线,通过孔子学院与路加事件的对比分析,侧重从意见领袖的选取条件、意见领袖接触的信息、意见领袖接触的媒介以及意见领袖效果等四个要素来探讨两者在文化传播的"共通性",试图从历史的维度对孔子学院的海外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关照,以期对文化传播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郑才华 《新闻传播》2013,(12):22-24,26
从2004年第一所中国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诞生算起,短短九年的时间,孔子学院就实现跳跃式发展,成为中国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孔子学院建设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评估,以中国文化传播有关问题为重点,探索其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通过文化传播方式得以实现,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孔子学院"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实体机构,逐渐将一个发展、开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全新中国展示给世界,但在文化传播的进程中,孔子学院的发展依然充满挑战。  相似文献   

19.
冯萌萌 《今传媒》2023,(8):153-156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泰国表现得尤为明显。21世纪以来,泰国汉语教学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从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的汉语推广事业来看,泰国的汉语教育和汉语推广模式都具有典型意义。基于此,本文对泰国Sanambin小学汉语教学进行了研究,指出海外汉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海外教学资源开展行动研究,改善对外汉语教学行动研究缺乏的现状,从而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内容,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独立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以明末清初进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为研究对象,从传播环境、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和反馈等层面分析耶稣会传教士的文化传播活动.同时,将当前我国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活动与耶稣会的活动相比照,探索两者在传播规律上的共性与个性,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