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明 《教书育人》2006,(11):28-29
“报告式”教师培训不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实施要求有效的教师培训。几乎所有对新课程实验学校做过调查研究的人都在自己的调查报告中建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但目前大多数新课程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都缺乏实用性。笔者不久前对甘肃陇南实施新课程的几所小学进行了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很不理想,“新课程,旧讲法”的现象很普遍。分析原因之一,是由于我们高代价的新课程教师培训缺乏实用性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调查中,教师谈到: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向纵深推进了四五年,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掌握怎么样,新课程培训情况到底如何?我们带着疑惑对一所40名教师的镇中心小学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震惊:参加省级培训0人,市级2人(各参加3次),县级12人,26人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新课程培训。我们对其中的几名一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大家对新课程都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但也掺杂一些忧虑。“精英特权”现象不少青年教师想在专业上有所提高,除了平时的教学以外很少有机会出去接受更高层次的进修、培训以及各类新课程示范课的观摩。恰恰相反,一些培训中出现了“年年相似曾相识”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针对新课改的教师知识培训和教材培训直红红火火,每位参与新课改的教师都参加了至少一轮的培训,但不少一线教师反映他们并没有从新课改培训中获得多少收益,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也没有多大的改观。究其原因,新课改培训的功利主义色彩太浓厚难逃其咎。说老实话,面对新课程改革,广大的一线教师是非常需要培训,也渴望参加培训的,但他们眼里的培训应该是能够真正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教师获得发展的培训。让新课改教师培训远离功利主义影响,至少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教师培训效果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广实验又要开始启动了,回顾过去一年的课改培训工作,既是检验前期培训的形式、效果的需要,也是后续课改教师培训工作改进与完善的需要。我们以北碚课改实验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参见了全国38个实验区的有关培训总结资料,针对教师是否接受、认同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否自觉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实施,投身课改是否成为教师内心的主动需求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二、调查对象、方法及材料北碚课改实验区参加实验学校:小学155所,中学10所,共15000名学生,920名教师参加本次课改实验。…  相似文献   

5.
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研究如何更好改进教师培训工作,根据高中英语教师的需求,笔者设计并完成了一次利用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教师培训活动。本文对这次培训方式和培训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实证的方式展示了参加培训教师在观看和评价课堂教学案例、听评课(包括参加培训教师评课和培训者评课)与听上课教师讲解教学案例设计以后所得到的收获,说明了此次教师培训各个环节的效果,提出“教师培训工作也要遵循新课程的理念,以新课程的理念去培训教师,教师才能够以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6.
《异步教学研究》2006,(4):F0004-F0004
自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为配合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各地进行了许多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在着三个薄弱之处:一是很少送培下乡;二是广大农村中小学的一线普通教师很少参加县级以上的培训;三是几乎没有进行新课程教学操作系统培训。上述三个薄弱之处,特别突出的是广大农村中小学的一线教师缺乏新课程教学操作系统,不知道新课程教学怎样上课。他们感叹道:“换教材易,变革教学方式难”,“理念可学,一法难求”。也就是说,解决新课程教学操作系统问题,是当前新课程教学应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新课程教学理念,就不能…  相似文献   

7.
杨园田 《文教资料》2010,(2):125-126
2009年暑期,河南大学承办了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来自全省各地的高中一年级1348名教师参加了为期10天、高中二年级991名教师为期5天的培训。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河南大学在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的模式、课程设计、师资建设、管理与创新、服务优化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周一松 《学周刊C版》2011,(12):170-171
走进高中物理新课程,面对课程结构、内容、目标的变化,我们既感觉新鲜,又感觉惶恐。课改对一线教师来讲,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首先,体现在培训的形式上。假期中,教育部组织高中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目的是为了使教师尽快熟悉、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2007,(8):F0003-F0003
集中培训我们根据参加培训人员的实际情况,每年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对于未亲身参加培训的教师,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资源包或教材网站,以自学的形式达到学习、交流的目的。调查表明,一线教师对我社教师培训的平均满意度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张知浪 《南昌教育》2007,(12):16-16
2007年7月21日-22日,我市200余名化学老师顶着炎炎烈日参加了南昌市教科所组织的2007年南昌市初中化学教师新课标教材教法培训。本次培训在市教科所严密组织和科学安排下,讲课专家精心准备,广大教师热情参与,培训地所在学校南昌十九中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后勤服务,整个培训效果显著,教师反应热烈。回顾本次培训,感触颇多。我们认为要提高培训效果就必须创新培训方式,优选培训内容。在设计培训内容时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水平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最近,北京市教育学院教师研修学院、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培训项目组来我区对高一新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阶段性调研,目的在于较为深入地倾听一线干部教师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感受与困惑,为下一步的跟进式培训设计提供参考。作为陪同人员,我们一同参与了调研,直面课改以来的实际状况,思考其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规定,新课程改革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所有进入新课改的教师进行不低于40学时的岗前培训。新课程教师培训在各地搞得轰轰烈烈。然而浮华背后,我们却不难发现培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我先后参加新课改英语教师、英语骨干教师等的培训及外出听课学习,在这多次的培训学习与工作中我经历了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发展的全过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也由当初的排斥新课改到接受直至到最后的沉醉其中而成长为一名英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使我受益匪浅。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感到自己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把我的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4.
教师进修学校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基地和场所.经过近8年的新课程培训.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对应试教育感受最深.还为培训机构带来了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因此进修培训的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基本胜任新课程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同。但教师的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我们所关注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正式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实施了。为了使教师能够理解新课程,尽快地成为课程改革的推动者,从国家到地方陆续开展了各级各类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甚至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程。然而一提到“培训”,很容易就使人联想到那种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收效甚微的短期集中授课模式。正是由于以往教师培训的种种弊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尽量回避“培训”这两个字,取而代之冠以“研修”之名,它强调的是参训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我提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  相似文献   

16.
课题组在调查分析四川省中学英语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的创新模式,模式结构包括理论引领、观摩实践、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综合评价等五大板块。该模式在多次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中实践并不断改进,旨在更新培训观念,探讨培训模式,促进新课程师资培训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蒋菁  蒋益明 《继续教育》2002,16(3):23-25
为全面贯彻全国和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工作,进一步制订、完善培训计划,提高各类培训质量,近两个月,我们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需求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本次调查由通州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市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抽调市教育督导室、市局有关科室以及教师进修学校的有关同志,共17人参加,分两个组赴市区、通海、三余进行实地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了解他们对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和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建设性意见。调查结束后,两个组对全部材料进行了汇总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于君 《广西教育》2006,(7A):26-26
2005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在全国范围内全部进入新课程。之前,教师们虽然参加了各级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及相应版本的实验教材培训,参训教师收获不小,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还是遇到了许多具体问题,存在着许多困惑。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基层教研员如何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服务,给一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异步教学研究》2006,(2):F0002-F0002
自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为配合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各地进行了许多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在着三个薄弱之处:一是很少送培下乡;二是广大农村中小学的一线普通教师很少参加县级以上的培训;三是几乎没有进行新课程教学操作系统培训。上述三个薄弱之处,特别突出的是广大农村中小学的一线教师缺乏新课程教学操作系统,不知道新课程教学怎样上课。他们感叹道:“换教材易,变革教学方式难”,“理念可学,一法难求”。也就是说,解决新课程教学操作系统问题,是当前新课程教学应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新课程教学理念,就不能转化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农村中小学的新课程教学质量也就上不去.  相似文献   

20.
王爱菊 《继续教育》2009,23(2):42-44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效果不容乐观,教师们并不满意。要想大力提高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积极性和效果,必须跳出已有教师培训模式的藩篱。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大多采用“体验式培训”,重视互动、案例、游戏和反馈,效果较好。这对“新课程”教师培训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