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清代著名学者脂砚斋在评点《红楼梦》时,曾引用这么一节:书中第二十回写宝玉和黛玉正在说话,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么爱三四五’了。”对于这段描写,脂砚斋批道: “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则不美矣,今以咬舌二字加之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  相似文献   

2.
“飞白”与“曲解”是两种积极的修辞格,但由于二者有相同之处,人们在认识上极易混淆,故有辨异的必要。请看下面六个例子:①(宝玉黛玉)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  相似文献   

3.
1 飞白 :“白”指“白字” ,飞白就是故意写白字。是明知其错有意仿效的一种修辞方法。用法有两种 :一是人家怎么错的 ,就照直录用 ;二是援引人家的错误以取笑或讽刺。例如 :湘云走来 ,笑道 :“爱哥哥 ,林妹妹 ,你们天天一处玩 ,我好容易来了 ,也不理我一理儿 !”黛玉笑道 :“偏是咬舌子爱说话 ,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 ,只是‘爱’哥哥 ,‘爱’哥哥的 ,回来赶围棋儿 ,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这里的“爱”与“二”谐音 ,实是湘云读不准造成的白字 ,“爱哥哥”的“爱”是第一种用法 ;“幺爱三”的“爱”是第二种用法。2 互文 :指古代诗文的…  相似文献   

4.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  相似文献   

5.
<正>记得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见,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各种词典中对"杜撰"的解释是: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但是"杜撰"这个词的词源却真的来自一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人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t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玟两个字.岂不两妙!”  相似文献   

8.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  相似文献   

9.
明初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里曾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这个评论,历来为《西厢记》研究者所首肯。曹雪芹也在《红楼梦》第23回里通过描写宝、黛看《西厢记》,形象生动地给我们展示了《西厢记》的文采动人之情景:“宝玉道:‘……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过去。黛玉把花具放下,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宝黛共读《西厢记》之后,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惹得林妹妹老大不高兴。其实,宝玉语虽轻薄,说的倒是实情——从本质上讲,"多愁多病身",正是对人类心理、生理  相似文献   

11.
<正> 林黛玉也教过学吗?是的,林黛玉不仅是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人物,还是一位很懂心理学的“教师”呢!请看《红楼梦》中的第四十八回: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  相似文献   

12.
林金炎 《师道》2007,(4):53-54
贾代儒,何方人氏也?曹雪芹《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私塾老师。他与新课改好像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怎么把他们扯在一起呢?我们且看贾代儒的课堂教学:到了下晚,代儒道:“宝玉,有一章书你来讲讲。”宝玉过来一看,却是“后生可畏”章。宝玉心上说:“这还好,幸亏不是‘学’‘庸’。”问道:“怎么讲呢?”代儒道:“你把节旨句子细细儿讲来。”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贾宝玉奉做了皇妃的姐姐贾元春之命,正作《怡红院》一诗,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薛宝钗让宝玉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腊”字。宝玉道:“‘绿腊’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地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腊干’,你都忘了不成!”薛宝钗把晚唐不很著名的诗人钱珝《未展芭蕉》中的诗句,比做刚入学孩子所  相似文献   

15.
《林黛玉进贾府》的宝黛初见的场面中,曹雪芹很。表现了一番贾宝玉的才学:那就是宝玉为黛玉取字。宝玉问了黛玉的名,黛玉告诉了他,宝玉接着问表字,黛玉说“无字”,宝玉说,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随口诌到,“《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牢.岂不两妙?”  相似文献   

16.
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二人的个性相互映照。晴雯与秋纹同是奴仆,二人的个性却又截然不同。三人的个性可谓尊卑各异,泾渭分明。《红楼梦》第七回有段精彩的段落: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叫我送花儿来了。”宝玉听了,便说:“什么花儿?拿来我瞧瞧。”一面便伸手接过匣子来看时,原来是两枝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来到潇湘馆中,向黛玉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则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相似文献   

18.
<正>“爱人是幸福的,被爱也是幸福的。”品味经典名著里爱情的甜蜜瞬间,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远别重逢”的美好初见黛玉的时候,宝玉讲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香菱向黛玉请教作诗。两个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规矩,竟是没事的,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这里,作者曹雪芹实则借林黛玉之口,阐明了他对写诗作文的见解:格律与词句相比,词句比格律重要;词句与立意相比,立意又比词句重要;词句属于“末事”,而立  相似文献   

20.
<正>【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