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起千年三塔的历史名刹大理崇圣寺是大理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典载大理崇圣寺始建于南诏国(唐),盛于大理国(宋),当时其规模"基方七里……有佛一万一千四百,屋八百九十"。降至明嘉靖年间,大理白族翰林李元阳归隐桑梓筹资修葺时,仍存"三阁、七楼、九殿、百厦"的建置。故被时人誉为大理"三都"(仙都、神都、佛都)之一的"佛都"。寺内高标云表的三塔,声闻百里的建极大钟,高盈三丈的  相似文献   

2.
龙女花,古时被称为"大理第一名花"。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校注》"志花第九"中记载:"龙女花,天下止一株,在大理之感通寺。"由李元阳(明)撰写的《嘉靖大理府志》,在《地理志第一之二》"物产"科目第73-75页记载:  相似文献   

3.
漾濞福国寺     
杨纯柱 《大理文化》2011,(10):35-37
距漾濞石门关口三百米外的翠屏山之麓,有一座古老的寺院,叫福国寺。根据1999年底大理民间文化艺人李莼先生献出的《三迤随笔》、《淮城夜话》、《叶榆稗史》三部祖传手抄本整理出版的《大理古轶书钞》(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记载:福国寺是大理国皇帝段  相似文献   

4.
大理有过一座都城,据说在公元1000年前后还是全球十四大城市之一,盛极一时.它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大理古城,那方方正正的古城是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建的,是大理府的府城.府城之西,原有都城,叫阳苴咩城,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南诏王阁罗凤在原有城邑基础上扩建,耗费巨资,历15年才告竣工,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正式迁都于此.  相似文献   

5.
胡毓骅 《寻根》2013,(3):92-99
一抗倭名将胡宗宪(1512—1565),字汝真,号梅林,明代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龙川(大坑口)人。据陈宏谟《忠敬堂汇录·胡襄懋公传》载:宗宪年十七补邑诸生,嘉靖甲午(1534年)举于乡,戊戌(1538年)成进士,进入仕途。先后任县令、监察御史。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经赵文华力荐,擢都察院左佥  相似文献   

6.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11,(12):38-38
主编按:刘傅森先生文中说"‘猪儿碑’无着"。其实,此碑在碑文录中早有记载,现请施立卓先生略作介绍。大理崇圣寺有一块元碑,名叫《大崇圣碑铭并序》。这块碑由第五代大理总管段隆于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立、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参政事  相似文献   

7.
一苇 《大理文化》2010,(1):97-103
时间:2009年10月15日地点:大理州文联话题:大理美术的现状、问题及出路主持人:杨义龙(《大理文化》编辑)谈话人:秦伟(云南省美协理事、大理州第三届美协主席、版画家)  相似文献   

8.
杨周伟 《大理文化》2010,(5):103-110
公元1075年大理国孝德皇帝段思廉退位为僧。后来在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出现的上德帝(段廉义)、段寿辉、保定帝(段正明)、段正淳和段誉先后登上了大理国皇位。金庸先生笔下的这五位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原型是否一致?小说中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天龙寺高僧本因和枯荣大师及段誉之母刀白凤是金庸先生虚构的还是都确有其人,本文将向世人讲述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段氏人物  相似文献   

9.
晓雁 《大理文化》2014,(7):85-95
正时光如水,一晃就流淌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屈指算来也有近六十年,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那是"古时候"了。大本曲那是1955年春夏之交,时任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省文化厅厅长黄铁(女,彝族史诗《阿诗玛》主要收集整理者)来大理地区调研民族民间文艺活动情况,我与黄铁同行,一起到了大理县城(现大理市大理古城)。我们先找到位于古城中心地区、一条西东走向小街(现洋人街下段)上的大理县人民政府。那是一座清代传统衙门式、瓦顶木结构的  相似文献   

10.
任崇岳 《寻根》2003,(3):127-132
河南省太康县古称阳夏,秦王嬴政二十三年(前224年)始建阳夏县,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更名为太康县,以迄于今。这里人杰地灵,特别是魏晋南朝时期的谢氏家族,更是人文荟萃。翻开《晋书》、《宋书》、《齐书》、《梁书》,便有一批阳夏谢氏名人跃入眼帘,他们中有东晋名相谢安、东晋宰相谢混(谢安孙);南朝宋宰相谢晦、谢,南朝梁宰相谢举、谢嘏;有在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的名将谢石、谢玄,武将谢尚、谢万;有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学家谢道韫、被誉为“山水诗祖”的南朝诗人谢灵运、谢惠连、谢、谢瞻、谢晦、谢庄等。诚如宋代文豪苏轼…  相似文献   

11.
正《大理文化》是大理州文联主办的单月刊,以刊载小说、散文、诗歌为主。笔者阅读了2016年至今的刊物,发现其办刊思路清晰,地方特色明显,是一本质量较好的文学性刊物,最值得肯定的有以下几点:一是解读大理历史到位。大理具有厚重的历史,但是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去阅读并理解相关的古籍具有一定的难度,《大理文化》就在每期的"大理讲坛"栏目将与大理有关的历史故事用通俗的方式加以演绎,如2017年第3期《霞客大理行》用2万余字的篇幅,演绎了徐霞  相似文献   

12.
王亚林 《大理文化》2012,(10):91-94
明代御史邹尧臣 李元阳,在大理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与李元阳同榜登科,中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丙戌科进士的弥渡县密祉乡柳城村人邹尧臣,却不尽为人所知。须知,一个地方,两名同是出生寒门的举人同登金榜,这在当时,堪称大理乃至云南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3.
正(1916年-2005年)杜乙简,大理洱源人,白族学者,著名书法家。1938年考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师从甲骨文学者董作宾先生主攻考古、金石;从事考古及古文字研究,编著有《甲骨文简编》《殷历谱》等著作。解放前后,曾在滇西多所中学、师范任教,讲授文史。生前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相似文献   

14.
入明以来 ,女子诗歌总集的编纂汇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虽然当时没有今天意义上的女性诗歌研究 ,但是编选和品评女性诗词本身就是一种广义的妇女研究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妇女创作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及作品的接受和传播情况 ,从而窥见一个时代的价值观。明中期开始有通代女子诗集的编纂 ,如嘉靖三十三年 (公元 15 5 4)华亭士人张之象编《彤管新编》 ,但此书仅收周至元代妇女作品。嘉靖三十六年 ( 15 5 7)钱塘士人田艺衡编《诗女史》 ,开始收录明代女子诗作 ,这是目前已知收录明代女子诗作的通代女子诗总集中刊行时间最早的一种。此集仍以收录前…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青年作家北雁的长篇纪实散文《环湖一周》先后在《大理文化》2018年第10期、2019年第5期"开篇作品"栏目重磅推出,同时有部分章节先后在《核桃源》《祥云文化》《洱源文化》等州内报刊刊发,《大理时讯》更是从今年3月份起对全文进行了连  相似文献   

16.
左了 《大理文化》2010,(7):96-103
采访时间:2010年4月30日下午5:00采访地点:大理古城武庙会《"非藏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活动现场。采访话题:大理民间文艺的发展及出路问题。主持人:左家琦(《大理文化》编辑)谈话人:杨刘忠:大理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大理州群众艺术馆党支部书记兼副馆长。郜金福:大理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省级传承人,瓦猫制作工艺大师。杨万涛:大理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剑川县文化馆副馆长兼阿鹏艺术团团长。  相似文献   

17.
据《朱氏宗谱》中《荆王府重修昭化寺碑记》、嘉靖《蕲州志》关于"法胜寺"和"昭化寺"的记载,蕲春县博物馆1989年普查资料中的《前明藩裔朱氏山主碑记》,证明昭化寺是明荆王府宗庙建筑的组成部分。现存石殿符合明朝宗庙规制,以高浮雕龙纹装饰为主展示了皇家风范,约修建于嘉靖前期,是国内仅存的明朝藩王宗庙建筑。  相似文献   

18.
由大理州委宣传部主管,大理州文联主办的《大理文化》创办至今已35年.读了2014年全年的《大理文化》,感觉是神游了一遍大理的文学、文化海洋. 大理是一块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我国唐代所建的南诏国,宋代所建的大理国国都都设在大理.大理是曾经的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已享有“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文化古都”的美誉.大理是一块多民族,多元文化和谐共融的土地,因此,植根于这样一方沃土的《大理文化》,其历史民族文化气息十分浓郁.  相似文献   

19.
沙琛作品     
正沙琛沙琛(1759-1822年)字献如,号雪湖,别号点苍山人,回族,太和(今大理)人,清乾隆年庚子科(1780年)举人。列任安徽怀远、怀宁、建德、霍邱县知事。书学孙过庭及二王,擅行草,笔势灵动而不失沉着,雅致可观。著有《点苍山人诗钞》《续台纪恩》等集。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16,(5)
正播州冉氏,以现存文献考之,宋淳十年(1250年)《冉彦正墓志》、咸淳四年(1268年)《杨文神道碑》记载冉彦正、冉从周父子事,为其发端。其次,《宋史》余传、《续资治通鉴》理宗纪记载冉、冉璞兄弟故事则详,播州冉氏声名遂显。而明景泰《寰宇通志》、天顺《大明一统志》,成化、正德、嘉靖、万历方志,辗转记述,渐多遗漏,进而讹误。清及民国,史志笔记,叠加记载,播州冉氏事迹,文献层层累积,遗漏讹误,复甚于前。乃至中式科名,父子关系,张冠李戴,支系误接。今搜罗诸家记述,交互比对,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