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学生在求解悬绳所受拉力中将力的平行四边形和长度的平行四边形混淆的问题,以一道典型例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得出"绳长力小,绳短力大"的结论.这将有益于教师在静力学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易错点,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过程,所以力的合成中常用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力的分解中同样适用.而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分解方式.一、按照作用效果分解例1图1是拔桩架示意图,绳CE水平,绳CA竖直,绳DE与水平方向成α角,绳BC与竖直方向成β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131面学生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实验最后只做出一个含有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图示,没有做出合力F′的图示.经过分析,是教材表述存在一些问题才使学生产生上述错误.  相似文献   

4.
比较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通过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把握概念间的联系,清晰地理解概念的含义,认清概念间的依存与制约关系。如教学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时,通过比较,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凡是长方形都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不一定都符合长方形。  相似文献   

5.
<正>“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并且系统认识射线和直线、平行和垂直以及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在抽象平行四边形概念、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相似文献   

6.
演示实验是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的物理教学过程,它对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图像,纠正错误观念,启发思维、诱发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在“力的合成”一节中,教材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基本概念,合力;一是基本方法,共同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教学大纲要求牢固掌握的内容。目前,我校使用的“力的合成”演示仪如图所示:图1        图2图中,在竖直板面上装有三个定滑轮、一个弹簧秤和调好的平行四边形图样。实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如图1,在两分力的滑轮上分别挂上3个和4个小砝码球,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相似文献   

7.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有时为了方便,力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用力的三角形代替。利用几何图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可以化简多个力的共点力。解决此类问题要善于观察,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成平行四边形。下面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执教:贺兰县四十里店学区秦永贵简评:贺兰县教研室金达秀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了解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渗透事...  相似文献   

9.
一、课题:力的合成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力的合成。 (2)教学难点: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力学是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而力的合成是力学的重点内容,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了以下一些媒体进行有机组合,以辅助教学。 (1)要了解什么是合力、分力,首先要知道合力与分力在作用效果上是等效的,是可以“替代”的。故制作投影片如下,比较两个人提一桶水与一个人提这桶水的作用效果。 让学生明白F1、F2与F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使学生有一个感性…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高中《物理》第一章第五节“力的合成”是在前四节学生了解力的初步概念和常见力的基础上 ,研究多个力的合力问题 .它是前几节知识内容的深化 ,依据等效思想总结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同时 ,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 ,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 ,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 ,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 .在初中物理中 ,学生只学习了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 ,“代数和”的运算在学生头脑中已成定势 ,造成了学生思维断层 ,因此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如何突破思维定势、降低思维难度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知识准备学生对力的概念有较深刻的认识 ;学生已掌握了力的图示法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 .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二 )思维目标学会应用等效代替和控制变量的物理思维方法 .(三 )能力目标学会物理中常用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一门学科.在物理课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对学科研究方法的掌握至关重要.<力的合成>这一节课,我们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式.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原有"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猜测、实验、归纳、总结"的完整过程,自己得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提出方法目标和德育目标,让学牛在建立"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过程中,体会到"实验归纳法"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3.
高一物理教学中安排了“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学生实验,这是一个验证性的实验,它要求学生通过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具体来说,就是先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已知的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再  相似文献   

14.
“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等对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方法的影响。运用这种方法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首先,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开放性处理,删去了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是直接给学生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并向学生提出“你能通过剪剪拼拼,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试试看”的问题,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通过剪剪拼拼,最终实现了把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的目的,而且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15.
向萍 《物理教师》2010,31(2):23-24
“力的合成”实验是高中物理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它对帮助学生学习“非直线上的两力合成的规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而“力的合成”演示实验是教师课堂上完成“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内容的关键.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如何简便、有效地完成这个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相似文献   

16.
二次函数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知识点,直接关乎着学生的数学水平,也曾经一度成为数学教学与考试的难点.为此,在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二次函数中平行四边形的典型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良好地运用多种解题方法,加深其对二次函数中平行四边形问题的理解,同时结合常见题型分析,总结求解二次函数平行四边形问题的规律.这既满足了二次函数板块教学水平的提升的要求,同时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在两次试教中,一次是在本班,学生通过“对折”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注:提供的是普通平行四边形)第二次是借班试教,一番“对折”后有两位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有可能是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18.
孙丽红 《黑河教育》2010,(3):57-57,6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平行四边形是比较常见的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绎与推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初中阶段数学学科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教学现状与重点,并从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概念解析、开展合作探究、渗透数学思想、全面重构知识体系五个角度分析了平行四边形性质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课前思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边形之后从边的位置关系进一步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本单元的教材内容编排分为两个板块,分别是“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其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容,教材安排了3个课时进行教学。基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判断标准就是看图形中对边的位置关系,因此,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整合在同一课时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凸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