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窦娥与谭记儿作为关汉卿杂剧中的两位年轻寡妇,都受到黑暗社会的欺凌与压迫,却有着一悲一喜两种命运与结局。二人对贞节观念的不同取向是造成她们命运落差的主要原因。同时,作为女性,她们又有着各自的人生向往和追求。通过窦、谭两住寡妇形象的塑造,也正体现了关汉卿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双重思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马斯洛人本心理学理论,人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其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在中国封建男权社会中,寡妇这一特殊女性群体的基本需要被阻碍、被践踏、被漠视,使得她们原本自然健康的人性极易发生畸变。中国现代小说中即存在着这样一类变态型寡妇形象,她们不仅以自己的伤痛,还以亲近者的血泪,写下了一曲人性压抑的悲歌。  相似文献   

3.
鲁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最出彩的是乡村寡妇。她们是鲁迅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透视点,也是后人研究鲁迅妇女观的恰当切入点。鲁迅对乡村寡妇形象的深度刻画展现了其对妇女解放、社会变革以及知识分子命运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和认知。在鲁迅看来,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是妇女走向解放、知识分子实现启蒙、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根基和资本。  相似文献   

4.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由于受婚姻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女性成为寡妇。男女在丧偶或离婚之后都有可能再婚。不过,人们对再婚的讨论往往指向女性,这也使得寡妇在再嫁时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舆论压力。除此之外,寡妇再嫁时还会受到夫家的挽留、年龄、社会阶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说明,尽管寡妇相比于其他女性在生活状态方面有较多的选择,但就再嫁而言,她们仍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5.
窦娥与谭记儿作为关汉卿剧作中的两位年轻寡妇,都受到黑暗社会的欺凌与压迫,贞节观念的不同决定了她们一悲一喜两种命运与结局。同时,作为女性,她们又有着各自的人生向往和企盼,这也体现了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关汉卿对女性命运的双重思考。  相似文献   

6.
《奥瑟罗》里的苔丝狄蒙娜与《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不同时代和国度的女性,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在男权社会的控制下,她们面临着同样悲惨的命运。这两住女性符合男权文化所规定的女性性别特征,是理想女性的范本。苔丝狄蒙娜由依附父权转向依附夫权,而身为寡妇的窦娥始终依附整个男权,二人都自觉地扮演着“他者”的角色。她们缺乏独立意识,没有自我意愿、自我决策权或自我行为,直到悲剧来临时,她们也只能做无力的反抗,挣扎于男性世界的边缘,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正> 鲁迅笔下不多的女性形象,却有不同的特色:有少女、有山妇、有寡妇;有农村妇女,有知识分子,有遵守妇道的旧式女子,也有具有民主思想的新女性,有为人民解放而献身的女英雄,有含冤而死的女鬼魄……多种类型的女性形象,从各个角度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又从不同侧面折射着二十世纪初期旧中国的社会现象,在一幅幅血泪斑斑的画卷中,她们在专制制度下哭泣、流血、呻吟;她们任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有纯洁幼稚的朴素少女、饱经风霜的底层寡妇、情义深重的风尘妓女等等,她们的人格或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或隐藏着女人的芬芳,或带着暗淡的色彩。无论怎么样,沈从文都对她们的形象赋予如湘西清水的质朴与善良。着重以野花为媒介,对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进行分类研究,并从作者所采用的塑造手法入手,对她们形象的共同特点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众多女性形象表明,女性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解放之路,她们顽强地追求独立与平等,并努力改变着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些女性形象也向人们宣告,女性不是弱者,她们在这个世界上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她们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然,女性的解放不仅是社会的问题,也需要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需要女性自强不息的奋斗。  相似文献   

10.
16至17世纪上半期,英格兰城市的商人和匠人寡妇不仅乐于再嫁而且急于再嫁,其对象往往是比自己年轻的男子。这一特征的形成既与寡妇所处的社会阶层密不可分,也与她们生活在城市有关。她们既没有受到上层及中产阶级上层思想的钳制,也未像底层穷寡妇那样依赖于教区的救济而被摒弃于婚姻市场之外,还拥有比农村姐妹更加有利的改嫁条件。因此,她们的改嫁是常见的,也是基本未被社会文化所扭曲的一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