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佳然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3,(2):70-74+99-100
国家的强大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新时代要高度重视精神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在个人维度具有筑牢爱国爱党的政治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不怕牺牲的意志品质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社会维度具有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凝聚全体人民社会共识、坚定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通过加强红色教育增强理论认知、利用红色文化增进情感认同、组织多样活动开展集体践行的方式,稳步推进伟大建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实践孕育和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开篇之作,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与本、根与魂。从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理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对进一步赓续红色血脉具有深远意义,也为当前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高度概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为青年指引政治方向、明确价值导向和激发精神志向.伟大建党精神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动维度上与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这"三气"相契合,是增强青年"三气...  相似文献   

4.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不仅是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精神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生动范本和重要载体。以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需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体多面出发,依循知、情、意、信、行五重维度,阐明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理路,明晰伟大建党精神与塑造青年理想、担当、吃苦、奋斗品质的契合逻辑,探究用理论知识教育、精神情感教育、意志品质教育、激励感染教育、实践行动教育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伟大建党精神既有理论的引领力,又有实践的指导力,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青春特质的“精神密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培育有其价值意蕴。由此提出以伟大建党精神筑牢学生干部理想信念之基、引领学生干部实干担当作为、锤炼学生干部坚忍不拔之志、厚植学生干部心系青年之情。指出高校应聚焦学生干部群体提升融入精准度、双向遵循提升融入温度和力度、多维发力提升融入效度,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武装与实践培育相结合,切实增强学生干部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同度,切实提升学生干部联系青年、服务社会的行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社会实践团围绕伟大建党精神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实践调查更加深刻地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之源,认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伟大建党精神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业的重要命题。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实践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调查表明,部分大学生存在理论认知不足、社会历练少、斗志不强、担当奉献意识不够等问题,高校助推大学生实践伟大建党精神的“大思政”格局尚未健全。新形势下,应发挥高校各思政主体的引导、推动作用,增强协同育人实效;同时激发大学生主体能动性,做到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知、情、意、行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立党兴党强党的强大动力,也是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因此,要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在培育时代新人过程中的特殊价值,明确时代新人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践行者、弘扬者和传播者。在以伟大建党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过程中,要树立一个理念,将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时代新人培育的全过程;着眼两个维度,强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阐释,重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引领;强调四个重点,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培育斗争精神、厚植为民情怀,切实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明确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要提高其融入国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落实分学段开展教育的理念和行动。在充分遵循学生成长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分学段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是循序渐进实现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学校德育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是增强学校教育效果的现实需要。分学段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要结合诸学段学生认识接受能力,从认知层面引导学生循序感知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精髓,从情感层面引导学生逐渐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感认同,从践行层面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实际行动。分学段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有效路径包括:加强课程融入的学段规划,教育方法手段突出学段特色,开展序列化的学段活动,教师做好学段化引导示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被列入大会的主题,“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则是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早生成和最为重要的精神形态,具有其鲜明特征、科学内涵和丰富样态,进而也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谱系,亦即建党精神谱系。建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子级谱系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体三层五面”的内在结构,绘就了宏大而有序的精神图谱。从价值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对建党精神谱系进行多维考察,从学理层面对其本然依据、实然逻辑和应然规范进行深入探究,对于厘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建党精神谱系的研究和宣传,大力推动建党精神谱系的时代化、具体化、大众化,使之内化为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自觉,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曹鸿斌 《成才之路》2010,(34):55-55
《师说》不仅是说理文的典范,也是抒发性情的佳作。品读《师说》,笔者认为,文中最起码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情感:对世风日下,师道不存的忧虑之情;对士大夫之族自恃清高,不屑从师的鄙薄之情;对后辈子弟有志于学的提携爱护之情。品读《师说》中的情感,能让我们走进当时的社会,了解到真实的韩愈。  相似文献   

12.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伟大建党精神如何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在问题的导向下,精准把握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维度,解决学生面临的困惑与难题,进而在分析伟大建党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应然逻辑基础上,精准把握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伟大建党实践中出场,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长为世界性大党的精神动力。从思想解放看,近代思想启蒙孕育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之魂;从政治觉醒看,近代各阶级为实现民族复兴之梦不懈奋斗,催生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之本;从革命斗争来看,辛亥革命锻造出的斗争精神与五四运动淬炼出的牺牲精神在建党实践中转化成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伟大建党精神之基;从价值嬗变来看,社会价值取向从家族本位主义到个体本位主义,再向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的嬗变轨迹,滋养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之根。  相似文献   

14.
侯燕 《现代语文》2009,(2):9-10
中职语文教材蕴涵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包含丰富的人文意义,这对学生情感陶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应善于挖掘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情感因素,带领学生体验作者之情,作品之情,在体验中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出突出强调,大会主题中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进的宣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是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力量支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强大精神武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题中之义,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提升全党的精气神,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相似文献   

16.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党的精神谱系的源头,生发于党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生动实践,生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内蕴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人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现实需要,是激励大学生勇担历史使命的有效路径。从党史学习教育的角度探索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需要以深化课堂教学为立足点,以网络教学为重要补充,以第二课堂为着力点,以加强社会实践为落脚点,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渗透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机理蕴含着深邃理论洞见、特有文化标识、独特价值禀赋、鲜明实践特色,不仅作为母体和根脉滋养出党的精神谱系的其他形态,也引领着其后系列红色精神的发展走向,为其孕育生成提供了源头活水。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凝聚着我们党信仰坚定、初心不改、意志顽强、情系人民的鲜明品格,这一鲜明品格蕴含着强大真理伟力与道义力量,为其后系列红色精神的丰富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展望未来,在奋进新征程的赶考路上,要继续守好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精神源头”,高举思想引领之“旗”、坚定立党宗旨之“行”、淬炼精神品质之“纯”、锻造政治品格之“忠”,在汲取真理伟力中赓续精神血脉,以更加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带领人民迈向新征程。  相似文献   

18.
整体性原则不仅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其酝酿、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显现出的典型特征,更是我们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与价值的方法论要求。要真正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整体性,就必须做到:其一,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其历史整体性,洞悉伟大建党精神的来龙去脉和渊源趋向;其二,从不同局域的彰显与发挥中把握其空间整体性,探知伟大建党精神在其生存与发展空间中所呈现出的聚合力和辐射力;其三,从民族复兴的现实发展中把握其实践整体性,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内涵并运用其推动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促进各领域事业发展;其四,从"两个结合"的践行中把握其理论整体性,察明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遵循和文化意蕴及其自身逻辑功能的系统运作。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才能更加深刻透彻地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整体性及其强大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9.
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和完整表述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向度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凝结;从实践向度看,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续探索;从人民向度看,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意志。从理论、实践、人民等维度透析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艰辛实践探索和浓厚人民情怀,是深入理解、践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是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客观要求。从价值维度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是落实研究生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是提升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研究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必然要求。从逻辑维度看,伟大建党精神与研究生思政课之间在理论基础、价值引领、核心内容等方面存在契合关系。从实践维度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课需要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授课形式等同向发力,形成一股多维合力,促进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研究生思政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