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袷的临床效果。方法Herbst矫治器采用Pancherz设计的完全支抗形式,选择11例安氏Ⅱ类错袷下颌后缩患者进行治疗,男4例,女7例。对比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评价其疗效。结果ANB、OJ、OB、U1/L1、U6/PP明显减小,SNB、L1/MP、L6/MP、MP/SN明显增大。结论Herbst矫治器对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能有效减小覆盖、覆袷,明显改善患者下颌后缩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颌斜面导板联合NiTi摇椅弓在矫治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具有生长潜力的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的青少年患者,在用方丝弓矫治器整平牙弓排齐牙齿后,用上颌斜面导板联合NiTi摇椅弓矫治深覆伴下颌后缩。结果经过6-12个月的治疗,40例安氏Ⅱ类一分类错患者前牙覆覆盖正常,磨牙达到中性关系,咬合良好,面型明显改善。结论上颌斜面导板联合NiTi摇椅弓矫治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Herbst矫治器采用Pancherz设计的完全支抗形式,选择11例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进行治疗,男4例,女7例.对比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评价其疗效.结果ANB、OJ、OB、U1/L1、U6/PP明显减小,SNB、L1/MP、L6/MP、MP/SN明显增大.结论Herbst矫治器对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能有效减小覆盖、覆(牙合),明显改善患者下颌后缩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Herbst矫治器采用Pancherz设计的完全支抗形式,选择11例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进行治疗,男4例,女7例.对比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评价其疗效.结果ANB、OJ、OB、U1/L1、U6/PP明显减小,SNB、L1/MP、L6/MP、MP/SN明显增大.结论Herbst矫治器对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能有效减小覆盖、覆(牙合),明显改善患者下颌后缩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改良FR-Ⅱ型矫治器的作用原理、制作方法及作者应用改良FR-Ⅱ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垫功能矫治器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的矫治效果。方法:临床选择10例病人应用双垫功能矫治器及直丝弓矫治器进行双期非拔牙治疗。结论:应用双垫功能矫治器进行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矫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II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Herbst矫治器采用Pancherz设计的完全支抗形式,选择11例安氏II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进行治疗,男4例,女7例。对比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评价其疗效。结果ANB、OJ、OB、U1/L1、U6/PP明显减小,SNB、L1/MP、L6/MP、MP/SN明显增大。结论Herbst矫治器对治疗安氏II类下颌后缩患者能有效减小覆盖、覆牙合,明显改善患者下颌后缩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双阻板矫治器功能矫形力与磁力的协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研究双阻板矫治器加与不加磁力对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矫治疗程的影响,来试图证实磁力与肌力的协同作用。方法 将临床收治处于生长发育期Ⅱ类Ⅰ分类功能性下颌后缩患18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9人,A组单纯用双阻板矫治器矫治,B组在双阻板矫治器的导斜面上安放适当规格的稀土永磁体,记录每例患达到稳定的磨牙中性关系时所需要的时间。结果 两组病例面型均获得明显改善,磨牙Ⅱ类关系纠正,咬合关系好,咬合稳定,A组平均疗程为9.6月,B组平均疗程为7.4月,B组比A组平均疗程缩短2.2月,t检验,差异有显性。结论 双阻板矫治器所产生的功能矫形力与磁体产生的磁力能产生协同作用,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总结临床使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错拔牙病例的疗效 ,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方法 对 2 5例年轻恒牙安氏Ⅱ’错采用拔除 4 44 4进行直丝技术矫治。结果 2 5例患者平均年龄 1 3 .4岁 ,平均矫治时间 2 4 .5个月 ,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面外形 ,磨牙关系由Ⅱ类改为Ⅰ类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 ,尖窝关系良好 ,尖牙成Ⅰ类关系。矫治前后头影测量显示ANB角由平均 5 .5°± 2 .1°改正为 3 .1°± 1 .3°,代表面部软组织侧面外形的Z角由 60 .5°± 5 .6°改变为 77°± 5 .8° ,代表上下颌矢状关系的AO -BO距离由 (6 .5± 2 .3)mm改为 (3 .1± 1 .1 )mm。结论 直丝弓技术矫治Ⅱ’错 ,临床效果良好 ,椅旁操作时间短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总结临床使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错(牙合)拔牙病例的疗效,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5例年轻恒牙(牙合)安氏Ⅱ'错采用拔除4)/(4 4)/(4进行直丝技术矫治.结果25例患者平均年龄13.4岁,平均矫治时间24.5个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面外形,磨牙关系由Ⅱ类改为Ⅰ类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尖牙成Ⅰ类关系.矫治前后头影测量显示ANB角由平均5.5°±2.1°改正为3.1°±1.3°,代表面部软组织侧面外形的Z角由60.5°±5.6°改变为77°±5.8°,代表上下颌矢状关系的AO-BO距离由(6.5±2.3)mm改为(3.1±1.1)mm.结论直丝弓技术矫治Ⅱ'错(牙合),临床效果良好,椅旁操作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联合面弓前牵引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颅、颌面组织变化。方法选择24例混合牙列晚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取联合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片、全景片。结果治疗6个月后,安氏Ⅲ类错[牙合]改善,上颌骨向前生长,同时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后牙中性关系。结论混合牙列晚期安氏Ⅲ类错[牙合]采用快速扩弓联合面弓前牵引可得到有效矫治。  相似文献   

12.
总结临床使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错(牙合)拔牙病例的疗效,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5例年轻恒牙(牙合)安氏Ⅱ'错采用拔除4)/(4 4)/(4进行直丝技术矫治.结果25例患者平均年龄13.4岁,平均矫治时间24.5个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面外形,磨牙关系由Ⅱ类改为Ⅰ类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尖牙成Ⅰ类关系.矫治前后头影测量显示ANB角由平均5.5°±2.1°改正为3.1°±1.3°,代表面部软组织侧面外形的Z角由60.5°±5.6°改变为77°±5.8°,代表上下颌矢状关系的AO-BO距离由(6.5±2.3)mm改为(3.1±1.1)mm.结论直丝弓技术矫治Ⅱ'错(牙合),临床效果良好,椅旁操作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联合面弓前牵引矫治安氏Ⅲ类错的颅、颌面组织变化。方法选择24例混合牙列晚期安氏Ⅲ类错患者,采取联合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片、全景片。结果治疗6个月后,安氏Ⅲ类错改善,上颌骨向前生长,同时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后牙中性关系。结论混合牙列晚期安氏Ⅲ类错采用快速扩弓联合面弓前牵引可得到有效矫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性Ⅱ类与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第二恒磨牙的萌出位置和钙化时间上的差异。方法对平均年龄为11.2岁的220例患者的治疗前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其中19%为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32%为上颌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49%为下颌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结果各错牙[牙合]形组中第二恒磨牙钙化阶段的分布相近,骨性错[牙合]形类型与第二恒磨牙的发育阶段没有明显相关性。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组最大年龄组(12岁以上),上颌第二恒磨牙的萌出位置更偏将向。结论上颌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中,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较早,但钙化时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骨科诊断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且适宜行手术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8例(观察组),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凸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微创、疼痛轻、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者依从性对整个正畸治疗过程的影响.方法:在一个月内随机选取固定矫治器治疗的错牙合畸形复诊病例100例,根据口腔卫生状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8例,对照组42例,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托槽脱落率有无差别.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托槽脱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的依从性严重影响矫治效果和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联合常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瘫痪侧上肢屈肘肌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瘫痪上肢屈肘肌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选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肌张力分级进行评估,选用表面肌电仪检测肱二头肌肌电积分值(iEMG)对痉挛情况进行判断,选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选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Ashworth分级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患者肱二头肌iEMG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上述疗效指标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常规治疗可以更有效地减轻脑卒中后瘫痪肢体上肢屈肘肌痉挛,并且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运动疗法联合电针治疗羽毛球运动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90例患有肩袖损伤的羽毛球运动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运动组、电针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运动组采用运动疗法,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联合组采用运动疗法联合电针治疗.各组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通过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和关节活动度评定其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经组内比较发现,3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Constant-Murley评分、关节活动度测量(Rangeofmotion, ROM)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数值提高.经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前3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ROM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ROM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联合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ROM得分与电针组、运动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与运动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及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的效果。方法 58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建军 《考试周刊》2015,(19):11-12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的效果。方法 58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