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赵茂森 《四川教育》2021,(2):43-46,48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走出低阶思维的误区,运用“激趣诱思——善导促思——巧练提思”的数学思维训练模式,唱好课堂教学“三步曲”,形成“三层四步”的行动路径,让学生多动脑、勤动手,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进而达成“为学会而学,为未来而学”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2.
唐文春 《今日教育》2010,(10):58-59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让我想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不正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让学生得出思维之花果吗?如果能挖掘出教材的“支点”,那么一定能巧妙撬动学生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出思维训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以学情为“基础”、以练习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习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思维是无限的.为学生创建科学探究的“思维场”,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开拓思维的空间,是科学课堂教学应落实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适时“布白”,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让学生有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勾起学生思维欲望、开启学生思维灵感、诱发学生思维激情”,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尹佩仪 《教育导刊》2001,(19):28-28,39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问题,深刻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并把它广泛迁移到学习其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说,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明显地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模仿、轻创新等弊端,致使学生的求同思维欠长,求异思维欠短。创新学习就是要改变这种模式,革除这些时弊。根据自身的实践体会,笔者认为:培养创新思维,贵在做到“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思维过程让学生说”、“重难点让学生议”、“学习方法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下”。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答问。怎样处理好课堂学生的答问 ,以激励学生的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应该是每位教师乐于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一、要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之后 ,教师不能仅用“对了”、“错了”予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而应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等问题激励学生思维 ,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 ,教师既可以了解到学生思维的优劣 ,又能让学生从反省中自我调控 ,矫正思维的偏差 ,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如在学习“倒数”时 ,为了引导学生探求带…  相似文献   

7.
“臃肿”的数学课堂需要“瘦身”,数学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这一中心,追求简约的教学过程,让数学教学轻装上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思维“自由”“放纵”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我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节课的核心目标、核心知识进行设问。问题本身要具层次性、开放性,问题之间要有逻辑性和整体性,产生有序的“问题场”。让学生在“问题场”里产生思维撞击,进发思维火花,形成若隐若现的“思维流”。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节课的核心目标、核心知识进行设问.问题本身要具层次性、开放性,问题之间要有逻辑性和整体性,产生有序的“问题场”.让学生在“问题场”里产生思维撞击,迸发思维火花,形成若隐若现的“思维流”.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案例进行一些反思。一、探究新知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思维的“再创造”活动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和富有  相似文献   

12.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为本,让数学课堂成为“引力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尊重学生,及时采用激励性评价;让数学课堂成为“思维场”,训练有效倾听,强调深度思维,难点质疑,重视知识生成;让数学课堂成为“展示场”,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大胆表现.  相似文献   

13.
课堂如何做到真正地“解放学生”,关乎课堂教学核心价值的实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做到“让学”,这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技巧,更是一种教学精神和教育情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理应让学生个体的言说得到眷顾,让情感的萌动由内而外,让独特的感悟漫溯思维深处,在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中,生本课堂才能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14.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是众所周知的交通营运规则,自觉遵守这一规则,有利于保障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数学课堂教学与交通营运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有时也异曲同工.教学中,教师恰当应用“宁停三分”原则,不仅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而且能让学生的思维碰撞更充分,创造课堂教学别样的精彩.课堂教学如何应用“宁停三分”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  相似文献   

15.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思维课堂”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思维品质成为一线教师探索的重要命题。文章围绕一次教学展示,从在“逆向”设计中勾勒“思维发展”目标、在“深度情境”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在“线性追问”中强化思维的深刻性三个维度探索思维品质培养的一般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朝晖 《南昌教育》2007,(12):32-3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表现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广大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要想让课堂气氛活跃,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次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广泛存在的“思维缺席”和“思维惰性”现象的出现;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克服学生的自主学  相似文献   

18.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基于学生思维原态的动态生长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对学生“视而不见”“视而未见”等思维原态的忽视,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原态,从学生视角出发,通过“误区”点拨、“盲区”导引、“外区”勾连、“欹区”突围等思维的动态转换,触发思维的“有机”生长,让学生思维得到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穷尽追问”,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深入的探究活动中感悟数学、发展思维。文章结合多个案例,阐述了“穷尽追问”发展学生思维的策略,通过启发式追问、质疑式追问、引导式追问、拓展式追问等策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让数学课堂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2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强调了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乐之者”,正是课堂教学值得探索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