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初中课本第81页“木炭使红墨水褪色“的实验如照书上操作:将块状木炭放入锥形瓶中时,木炭浮于水面,不能与红墨水充分接触,虽然经过了很长时间,但溶液的颜色依然偏红;另外,木炭屑容易使水变黑,不便于观察红墨水褪色的现象.笔者将实验改进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讲木炭的吸附性时,可以先不告诉学生什么是吸附作用,而是指导学生,先观察木炭分别放入盛二氧化氮的集气瓶和盛红墨水的烧杯里的现象,根据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红墨水的红颜色到什么地方去了?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抓住这两个演示实验,所反映出事物的特征,即这些物质的微粒被吸附在疏松多孔的木炭孔隙表面上,从而使学生形成吸附作用的初步概念.这两个演示实验,还可以进行如下改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讲木炭的吸附性时 ,可以先不告诉学生什么是吸附作用 ,而是指导学生 ,先观察木炭分别放入盛二氧化氮的集气瓶和盛红墨水的烧杯里的现象 ,根据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红墨水的红颜色到什么地方去了 ?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从而抓住这两个演示实验 ,所反映出事物的特征 ,即这些物质的微粒被吸附在疏松多孔的木炭孔隙表面上 ,从而使学生形成吸附作用的初步概念。这两个演示实验 ,还可以进行如下改进 ,效果更好。1 实验装置 ,如图 1所示  在锥形瓶内首先收集一瓶干燥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迅速放入已经…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初中课本第81页“木炭使红墨水褪色”的实验如照书上操作:将块状木炭放入锥形瓶中时,木炭浮于水面,不能与红墨水充分接触,虽然经过了很长时间,但溶液的颜色依然偏红;  相似文献   

5.
初中化学教材(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80页[实验5-2]活性炭(或木炭)投人到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锥形瓶中,[实验5-3]活性炭(或木炭)投人到水中滴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通过振荡,看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溶液的红色变浅或消失了这一实验现象.说明活性炭(或木  相似文献   

6.
义教版初中化学课本[实验53]的目的是说明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若按照课本要求来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不明显。我作了如下改进:在装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然后取出20ml这样的红墨水注入一支长试管中,再加入一些烘烤过的木炭粉(或活性炭),振荡1~2分钟,再将一团脱脂棉塞在试管口,接着用玻璃棒将脱脂棉慢慢推向试管底部,使木炭粉(或活性炭)和水分离,便于观察,效果非常明显。一个演示实验的改进$湖北省枣阳市罗岗镇中学!441208@王银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中课本第81页"木炭使红墨水褪色" 的实验如照书上操作:将块状木炭放入锥形瓶中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对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同学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有关化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演示实验时,教者除了按教材要求正确示范操作外,如能有目的地增加一些简单易行的对比内容,对强化实验现象的记忆,突出实验中心内容,提高同学感知效率有较好作用。 一、同一实验中的对比 在演示木炭吸附二氧化氮和红墨水的实验时,分别准备二份二氧化氮和红墨水,各留一份和加入木炭的做对比,从颜色的变浅上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做既让同学们看清了现象,又节省了时间;在绪言中,为了使同学形成化学变化的概念,安排了点燃镁条和加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5-3]演示实验 ,说明了无定形碳具有吸附性 ,如果按照教材的要求 ,用几块烘烤过的木碳做实验 ,其实验现象并不明显 ,究其原因 :一是块状的木炭与红色墨水的接触面积比较小 ;二是木炭不可能只吸附红墨水中的红色素。如果改用活性碳做该实验 ,对实验方法不加以改进 ,则整个试管内都悬浮着活性碳的黑色小颗粒 ,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更难于观察 ,因为活性碳小颗粒需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沉淀。经对该实验作如下改进后 ,其实验现象十分显著。具体作法是 :将活性碳粉末加入到有红色墨水的试管中 ,振荡后 ,整个试管都悬浮着活…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教材“木炭吸附性”演示实验二,如按教材要求进行,投入木炭块状过大,脱色不明显;木炭过碎,脱色显著,但造成溶液混浊,不便观察。因此为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我们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净水器。现介绍如下。1实验用品矿泉水或纯净水瓶1个、8号铁丝4段(3段约12cm,1段约19cm)、圆形滤纸1张、棉花一小团、研碎的干燥木炭少许、混有红墨水的水。2制作过程a.取长19cm的铁丝弯成圆圈,再用另3段对称地焊接成一个三脚架。b.取矿泉水瓶1个,从其距瓶底1/3处剪断,将截断的上部分倒放在三脚…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三化学课本中,木炭吸附实验的做法是,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再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然而在该实验实际演示操作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我们对其做了如下的改进:1.实验装置如图示2.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两个还原实验虽不太复杂,但却不容易得到理想的效果。笔者对这两个实验作了改进,使实验现象明显,并容易得到成功。一、“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这个实验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要求看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可以看到游离态的铜。但是按照课本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混在炭粉里的铜不容易看清楚,可以用以下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取一干燥的试管,先在试管内加入一薄层碳粉,然后将氧化铜粉末用摺叠的小纸卷盛好,倾入试管内,抖动试管,使氧化铜粉末均匀地覆盖在木炭  相似文献   

13.
(一)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所用的反应管,可用硬质玻管,两头都用橡皮塞代替。(二)教材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不便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我们打算改用启普发生器或如图所示的装置。(三)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用酒精喷灯加热,反应很快,2-3分钟后即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实验时应注意,①实验中木炭用量一般相当于氧化铜重量的1/5-1/4,远远超过理论所需量;②反应前,需将氧化铜与木炭粉混和均匀,药品颗粒都要很细,  相似文献   

14.
一、实验用品试管两支(编号A、B)、红墨水、量筒、活性炭、棉线团2个。二、实验操作1.取少量的活性炭于A试管中。2.用量筒取20 mL(两次)的红墨水分别倒入A、B试管中,并振荡A试管。3.将棉线团(2个)分别塞入A、B试管底部。  相似文献   

15.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初中化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典实验.传统实验用镊子或燃烧匙将燃着的木炭放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该实验有以下不足:第一,木炭块较大,引燃时间长;第二,木炭燃烧时发白光的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实验材料的选择要直观,且对比性要强,我选择了如下材料: 其一:向水槽中滴加2滴红墨水。 其二:左槽:白餐巾纸条,纯棉白线,白橡皮条,白铁皮条。右槽:一长条木炭,一扎吸管(喝太阳神的约12根,喝汽水的约3根)。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存在的不足,在总结文献资料相关方法的基础上,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使用自制的高活性木炭粉,以酒精灯为热源,在传统的固固加热装置中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比较实验,使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有良好的课堂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实验。由于教材实验加热时间长、现象不明显,许多人对其进行改进,主要涉及热源、反应装置等方面。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对该实验加以改进,改进后的两个实验具有不同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合理挑选实验。  相似文献   

19.
自然教材上有的实验效果不很明显,坐在后排的同学很难看清楚。但如果用上几滴红墨水,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第三册P53演示水的压力的实验,如果按图中设计来做,现象就不很明显。如果是演示,坐在后面的学生无法看清楚。但如果将图中实验进行改革,使用点红墨水,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对中学化学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以酒精灯的氧化焰处加热变黑的铜丝或铜片来代替氧化铜粉 ,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时间短 ,易于操作 ,成功率高 ,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