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就难以长进。那么老师用什么方式来提问才能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学习过程中有“疑”有“问”,才是真正有成效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争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教师还要通过鼓励质疑,引导解疑,让学生自主学习,变“我学会了”为“我会学了”。教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且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逐步进行,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下面几点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正明代著名学者陈献章曾说过:"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  相似文献   

4.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难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拨动思维之弦。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激活课堂。使学生在兴奋、紧张、有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云:学则带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就是学生现有认知和所学知识的矛盾。这种疑问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优化问题设计,抓住"疑点"设问,抓住"力点"设问,抓住"盲点"设问,逮住"模糊点"设问,抓"障碍处"设问。因此,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优化提问的切入点:"巧问";优化提问的方式:"曲问";优化提问的内容:"精问";所以,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进课堂的高效务实。近一阶段的课堂上,有效的问题让我的课堂更加紧凑充实。  相似文献   

6.
《不懂就要问》,这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读书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这让我想到,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了“有问不敢提,越不提问越多,问越多知越少”的恶性循环。这既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更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它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三主”、“三自”、“三争”课堂教学改革,我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研究课题,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敢于提出问题,变“问我”为“我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贵在寻求疑问,对疑问挖掘得愈深,学习的进步也愈大.因此,教师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有效的巧妙设疑,借以激发引导学生去求疑解疑,无疑是帮助学生解决认知矛盾的一条捷径,我的做法是;1.在授课伊始设疑旨在引导学生入“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授课伊始适时适度地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创设疑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疑境之中去求疑解疑,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时,向学生提出不上山可以测山高,不过河可以测河宽之类问题,学生想那应该怎么,教师趁机引入新解直角三角形,由已知边角求未知边角的过程.这样做,不但使学生注意力快速自然地聚到焦点上,而且还搭桥引渡,营造一个极为有利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学好这一章的兴趣.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疑,首在快速突破中心一般来讲,教材的重、难点处多是教材的中心所在,课堂的教学重点也应围绕这个中心.教师若按教学常规而平铺直叙地分析处理教材,学生多易因心理疲劳而打不起精神.此时不妨另辟蹊径.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疑,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这样做往往会收到意外的功效.如在处理“倒溶液”部分的应用题时,学生自来就觉得应用题难,倒溶液就更糊涂了,而教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一要求突出强调了阅读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其实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课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达到自己能够读书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的本质就是思考。思考源自疑问,有疑才有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经守红 《阅读》2006,(6):20-21
法国名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都是问号。要我说,开启阅读大门也一样要用到“质疑”这把钥匙。质疑就是善疑好问。读书时要善于思考,发现疑点,敢于大胆地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分析、研究来解决它。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完成生物学知识传授的主要渠道。要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和措施很多,下面笔者仅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探索体会。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引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古人云:“学贵思疑”,又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好的设疑或点化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好奇  相似文献   

11.
能否提出问题是衡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化学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角度出发,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意义,教师如何设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和案例探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设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新大纲也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低段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面对一群六七岁的求知若渴的孩童,教师一定要以学定教,不仅要考虑教材特点,而且要注意针对学生实际,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在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乐问”这  相似文献   

13.
这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教法创新,共展示十二节课。各区展示的课堂教学情况代表了该区的研究现状、教学特点和风格。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感受较深的有以下两个方面。1.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十二节课都注重了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注重了从质疑开始,循疑而进,读中生疑,读中解疑;部注重了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4.
本课的第二段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二段,数数这一段有几句话,用铅笔作上记号。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要重视句子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因此,学习第一句,我首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在什么样的天气里,雷锋和小同学去干什么?”学习句子同时结合课文采用换词法理解“一起”的意思。然后齐读这一句。接下来指名读第二句,问:“他们走到桥边看到了什么?”学习句子同时利用投影片,理解“漫”的意思。小语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想象  相似文献   

15.
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阔学习视野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和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教师“满堂灌”,而他们是模仿、记忆和训练,缺少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探究性学习”则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单纯的模仿记忆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质疑问题、作文的学习。该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纪承 《阅读》2007,(11)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小书虫对于老师课上常讲的这句话深信不疑。这不,在预习《草原》的时候,小书虫发现了几  相似文献   

17.
设疑就是创设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的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设疑贵在“巧”,“疑”设在学生不以为疑的地方,就能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激起自主思考和积极探究的热情,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设疑一般设在教学的开头,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的结尾,教学的衔接之处,以及较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一、教学之初设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如果教学能从提问、设疑开始.那么,学生渴望解决问题的愿望就越强,思维也就越活跃,学习的自觉性也就越高。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学习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切入点。而质疑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 一、研究质疑意义,激活质疑意识 就教育的内涵来说,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对所研究的主体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看法,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提出问题,这就是质疑。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能产生认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始终是围绕着课题(大问题)来进行一系列小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其基本流程如下: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讨→问题的解决→结论的应用及发展其中问题的提出是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正如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每一个问题。一、设计的问题要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从而,在学习中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研究,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二、设计问题要充分运用旧知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只有促进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精神;指导质疑方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