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键词检索"是付费搜索的一种模式。"关键词检索"引发的商标侵权案件因广告主选定他人商标标识作为关键词而产生。针对中、美、欧近年来出现的"关键词检索"案件及相关判决,应坚持"商标性使用"在商标直接侵权责任构成中的前置性地位。同时,网络搜索服务提供者对广告主选定的关键词须负有一定的事前主动审核义务。这样不仅有助于完善网络时代的商标侵权责任理论,而且对于关键词检索中广告主及网络搜索服务提供者商标侵权责任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接受、存储、加工各类信息,构建和发展自身的认知网络。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观察,商标是由人类感觉器官可感知的外在刺激即商标标识与消费者大脑长时记忆中存储的该商标标识代表的商品信息组成。商标的本质是人类感觉器官可感知的,以特定公共性形式存在的信息。商标的心理学本质有助于加深对商标的功能、商标权以及商标侵权的理解。商标的功能在于降低消费者的心理认知成本,商标权在于维护消费者正常的心理认知网络,而商标侵权则不当干扰了消费者正常的心理认知网络。  相似文献   

3.
试析网络域名侵权及其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有关计算机网络域名的民事纠纷案件的发生有上升之势,网络域名侵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不仅损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商标权,也损害了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确认识域名权与商标权的区别以及域名抢注、使用和转让过程中构成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正确适用法律来解决这些民事纠纷,以便及时有效地保护合法网络经营者和其他经营者、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4.
搜索引擎是目前获取网络信息最有效的途径,在使用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时,利用分析检索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抽取适当的关键词、正确构造检索式、及时调整检索策略等检索技巧可以提高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5.
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互联网中作品传播行为。在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的案件中,搜索引擎没有直接提供内容,所以不构成直接侵权,但有可能符合"帮助侵权"的构成要件。"帮助侵权"具有"明知"的主观心态,后者通常适用"通知移除"的规则来加以认定。该规则使得搜索引擎避免陷入侵权之诉的汪洋大海,有利于这一新兴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相同商标商品平行进口是商标权的地域性特点和国际贸易的跨国性特点相冲突而产生的新问题。与相同商标商品平行进口相关的是商标权穷竭理论,在国际贸易中能否适用这一原则,是一个尚存争议的问题,这已成为相同商标商品平行进口合法性争议的焦点。由于对商标权穷竭问题的态度不同,各国对相同商标商品的平行进口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认定存在看较大的差异。我国对相同商标商品的平行进口原则上应当允许,但也要规定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中文搜索引擎成为检索最重要、最迅捷的手段。但是,对于相同问题,利用不同的搜索引擎,不同的关键词搜索,结果大不相同。笔者从中文搜索引擎的性能、辅助功能及用户的检查策略三方面浅析了影响中文搜索引擎检索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付费搜索广告是随着互联网和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营销工具。由于它展现在消费者的搜索结果中,并且按照点击量付费.所以与传统的广告形式相比,付费搜索广告具有投放精准、注意率高、投入灵活、效果可控等优势。为了充分发挥付费搜索广告的功效,广告主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和相关的定量分析来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并为其出价,还要为每个关键词设计具有吸引力的展现信息,并做好目标网站的规划。  相似文献   

9.
反向假冒商标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消除他人的商标而将自己的商标用于他人的商品或腮务上进行销售的行为。通过对理论界关于商标反向假冒中几个争论较大的观点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商标反向假冒不仅构成侵权行为,而且构成对商标权的侵害。  相似文献   

10.
商标近似不一定构成侵权,只有在能够造成混淆可能性的情况下才构成侵权。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内的我国各级司法机关最近公布的一些案例已经突破了《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在这些案例当中,人民法院虽然认定商标近似,但仍判决不侵权,其依据就是是否产生了混淆可能性这一新的侵权判断标准。从司法机关公布的几则最新案例及国外的一些判例中总结出判断"混淆"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商标的显著性、商标的独创性、商标的历史发展过程、被告的主观意图、消费者的范围等。在判断是否侵权时,根据是否会造成一般消费者或者相关公众对产品来源产生误认或者两份商标之下的产品来源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一基本理论,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逐案认定。  相似文献   

11.
MP3搜索引擎作为搜索引擎服务商提供的主要服务方式,已成为了广大网民的宠儿,也处于网络侵权诉讼的风口浪尖之上。文章在初步探讨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基本理论之后,界定MP3搜索引擎只是一种链接行为,其使用的技术是中立性的,对权利救济的手段也只是断除链接。因此,MP3搜索引擎只能承担间接侵权的责任。以“避风港规则”和“红旗规则”为标准,我国现行立法设计了“通知——删除”的机制,但由于该机制的时代局限性,并不能很好地实现权利救济,提出以屏蔽技术为基础,建立“备案——屏蔽”制度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分析化妆品商标的翻译特点,提出化妆品商标的翻译应顺应女性消费者心理。对407个欧美化妆品品牌商标汉译选词、166个中国化妆品品牌商标的英译选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化妆品品牌商标翻译时在选词上往往挑选女性消费者喜爱的字眼,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注重顺应女性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13.
网址标识所标识和商标所标示的商品、服务可能有混淆之处,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商标的效力应自动延展至网络。但在网络上,商标应仅取得禁止权而无使用权的效力,且禁止范围有一定限制。网络标识持有者仅在故意的情况下才能构成商标侵权,且不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既是连接世界网民的一个无形纽带,又是所有网民都参与建造的一个巨大信息库。搜索引擎是开发利用这一巨大信息库的一把金钥匙。文章探讨了搜索引擎在翻译实践中辅助特殊词汇和文本的翻译以及在翻译研究中辅助参考文献编写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林曼辉 《海外英语》2012,(8):147-148
商标是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窗口,体现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如何翻译好化妆品商标直接决定了产品能否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成功销售。为了提高产品的销量,商标翻译者在翻译时不仅应该考虑如何把原商标完美地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还应考虑目标消费者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审美心理等因素。该文试图通过分析一些知名化妆品商标的翻译,来探讨如何结合文化内涵来更好地进行英文化妆品商标的汉译。  相似文献   

16.
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向混淆是一种新型的商标侵权形式,它不仅会使消费者产生混淆,而且会损害在先商标人的信誉。必须根据反向混淆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侵权的救济方式,并适当引入权利衡平和权利通约理论解决争议商标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17.
以判决隐私权侵权方式规制人肉搜索行为,存在诸多问题.人肉搜索行为的本质是侵害个人信息权行为,而非隐私权侵权行为.人肉搜索不属于网民合理行使言论自由权的范畴,应当受到规制.我国相关民事立法存在不足.立法应当明确规定个人信息权的含义及内容,同时规定个人信息权侵权的抗辩事由,在网络侵权责任的制度设计中应合理规定网络服务商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