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童话与一般记叙文一样有“时间、地点、人物(角色)、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也要“写景”与“状物”,也要对人物进行“外貌、表情、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而学生写童话却比写一般的写人写事的记叙文兴趣高得多。所以,可以让学生先学写童话,学生学会了写童话,写一般的习作也就水到渠成,得心应手了。  相似文献   

2.
<正>《巨人的花园》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奇妙的童话”,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这篇童话的奇妙并不是从巨人有什么超能力进行描写的,而是着重围绕“花园的变化”“巨人的变化”两方面来凸显童话的奇妙和表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教学这篇童话时教师可以从童话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入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让学生真正入境、入文、入心。学生在童话的花园里徜徉,可以使学生对童话的主题、人物、场景等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与体会,感受学习童话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印象中,高三女中学生姜荻写的散文,篇幅都不长,而语言却到位,叙述有节制,且张扬着人物或故事的音容笑貌;似乎一切都运作在她叙述的故事或事件里,又似乎是在为单纯的成熟的篇章做准备。这就是短篇小说《谁最忙》出现的必然。读《谁最忙》,是在读一篇小说,勿宁说是在读一篇诙谐、幽默的故事,或是说读一篇有思想、有深度的童话,一篇凝缩当代社会影像的童话。这篇小说,围绕着“忙”而展开,在“忙”中延伸情节,又在“忙”中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小说开头便写小镇上的人都很忙,忙着干自己的事情,第19届镇长因为大家都忙使他开展不了工作而不…  相似文献   

4.
改写为说     
在作文教学中,打破每单元讲完几篇课文即写的习作习惯,可每天只说不写,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丰富的“参考资料”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让资料“动”起来,先从写景状物篇开始,规定他们每天必须背一篇、一段、一句或一词,然后利用下午第三节课外阅读时间交流体会,再把背诵下来的写好贴在墙上、桌上甚至椅背上,同学间互相传阅、朗读、背诵,看谁记得多,记得快,定期评出优胜者,给予特殊奖励。只背不写,简直把学生乐疯了,况且还有奖。接着是写人物篇,记事篇,抒情篇等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累语言量,一天天,一日日,很多学生看到某事、某物简直能出口成…  相似文献   

5.
童话大王郑渊洁上小学时,老师让写一篇作文谈“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可郑渊洁写的是“早起的虫子被鸟吃”。对于四年级时写的这篇作文,郑渊洁现在谈起来那还是相当地满意,认为是“无懈可击”。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童话书看得多了,我们觉得脑子活了,想象力强了,特别想写童话,心痒痒的。“那就写吧!”语文老师说,“痛痛快快过过童话瘾吧!我们班没准能出几个周锐呢!”我们都知道,周锐叔叔是著名的大童话家,据说连眨巴眼、打喷嚏都是童话,我们班能出一个周锐就够“童话”的了。我们的“飞笔女侠”邱娟娟,写了一篇《茶杯里的老鲸鱼》,老师给大家读了一遍,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我就问老师,是不是童话里面的“个头”可以改变?要不鲸鱼那么大,茶杯那么小,怎么进得去!“好,你说到点子上了!”老师冲着我说,“在童话里,人和动物的个头常常是…  相似文献   

7.
对于童话来说,拟人化是它的第一要素。可以这样说,没有拟人化,也就没有童话。在童话的世界里,万物有灵,人可以与动物交流,动物可以和植物交流,甚至可以与非生物如石头、桌子、椅子等等交流。在童话里,动物、植物、房子、车子乃至山川都具有人的形象和性格,它们像人一样思想,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善恶美丑--这是构成童话故事的最主要的特征。如果一篇故事里没有这些“非人”的形象,那就算不上是童话。所以说,没有拟人化,就没有童话。当然,“夸张”也是童话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这里所说的“夸张”,其实说是“变形”更准确,比如《格林童话》有一篇《傻小子学害怕》,写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是“害怕”的“傻小子”。还有一些故事里写一些类似于超人的“非正常人”,这些都属于夸张或者说变形的手法。  相似文献   

8.
想象背景以“冰雪王国”、“雪花”、“孩子”为意象展开想象和联想,写一篇自己喜欢的童话。  相似文献   

9.
艾米的梦想     
读了这篇习作,编辑心中感到无比的熨帖,因为这是一篇真正的童话!大家也许会奇怪,习作中并没有我们常见的大灰狼小白兔什么的,怎么会是童话呢?是啊,童话并不一定要有这些小动物呢。故事的主角艾米是个虚构的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叫“艾米”的人。  相似文献   

10.
这是我自己创(chuang)作的一篇小童话。这篇小童话,我写得好开心!——我好像和几只快乐的小蚂蚁,高高兴兴地出去游玩了整整一天,从“天亮”到“太阳快要落山”。小蚂蚁旅(lǔ)行,就是投(t6u)入大自然的怀抱。  相似文献   

11.
[阅读欣赏]读了这篇习作,大家恐怕会觉得,这个童话写得真美啊。本文作者在原稿中有一段话,说:“想起安徒生老爷爷一篇篇美丽而发人深思的童话,想起格林兄弟手中的《灰姑娘》,想起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稻草人》,我也想有我自己的童话……”  相似文献   

12.
安徒生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此话道出了童话的三个特征:第一,童话的创作来源是作者的一切感情和思想;第二,童话的阅读主体是孩子;第三,童话的文学价值是对儿童的价值引领和对成年人的价值讽喻。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个专题,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两篇精读课文《巨人花园》《、去年的树》,两篇略读课文《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在这个专题中安排了一次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这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那么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次习作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对这篇想象类习作学生不乏兴趣,但如何基于“一天”的要求展开“过一天”的想象,却有一定难度。本设计试图通过“神奇故事分享会”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借助“一天故事线”这一构思支架,引入教材插图、微课、范例等,引导学生把自己与神话或童话人物过一天的经历写清楚。  相似文献   

15.
一捧起童话故事书,同学们的眼睛就会亮起来,故事里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奇异美妙的故事情节,让小读者们爱不释手。是啊,同学们都喜欢童话故事。那么如果让你来写一篇童话故事,你会怎样写呢?想  相似文献   

16.
《从现在开始》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有趣而又令人回味的童话故事,教学中我注意创设童话情境,以重点词句为“抓手”,以朗读训练为“桥梁”,借助课件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  相似文献   

17.
童话是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孩子们的童话世界至多也只是一种拟物化的人的生活,童话的象征意蕴其实是孩于们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只有当大人们有兴趣阅读童话的时候,才可能从“有形的具象”中去抽绎其“无形的理念”的。不少优美的童话孩子们喜爱,大人们也喜欢。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就说过:“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丹麦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写的《皇帝的新装》,是一篇深刻地抨击现实、无情地斥责封建统治的童话杰作。这篇有趣的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新装”,赤条条地参加游行的夸张描写,无情地剥去了统治阶级的画皮。  相似文献   

19.
快乐启航《小草集》《聪明蛋集》《芳草地》《太阳花》……翻阅着案上的这一本本装裱精美、取名别致的童话集,我的内心收获着喜悦,也惊异于三年级孩子的创造。刚接手这个三年级班级不久,周末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双休日的学习任务:写一篇记事,不少于100字,题目、内容自定。刚一转身,就看见一个小机灵鬼高举着手,急不可耐地喊起来:“老师,可不可以写童话?”还没等我回答,下面陆续晃动起十几只小手:“是啊,老师,能不能写童话?”“老师,让我们写童话吧?“”老师……“”老师……”一片嚷嚷。爱看童话是孩子的天性,我自己的孩子就是个童话迷,我小时…  相似文献   

20.
<正>武彦彦到过几次作文童话城,他知道,凡是小学生写在习作里的人物,都会到作文城里报到安家落户的。他上个星期在一篇习作里写了自己童年的可爱,就在双休日里赶快来到作文童话城,想看看童年的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