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雅"和"俗"是一个从古延续至今的话题,是文人学士对文学艺术进行赏析和定性的重要概念。然而,"雅"和"俗"并不是绝对和割裂开来的。老舍以《四世同堂》为代表的家庭小说就在对国民性的批判、传统文化反思以及题材选择和语言运用中呈现出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作品信息     
正老舍《四世同堂》全新完整版即将推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巨作《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长时间以来我们看到的《四世同堂》是残本——其中第三部《饥荒》中多段内容是根据美国出版社"改造"过的英文版返译成中文的。日前有消息披露,近70年前的《四世同堂》遗失英译原稿已被找齐并译出,最后16章未发表佚稿将刊发于2017年第1期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老舍的爱国精神,分析了他的《四世同堂》以及其他有关作品对全民抗战尤其是当时国民政府抗战的表现,也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四世同堂》未能出版,以及老舍因此不愿出文集的原因,并指出了新时期出版的《四世同堂》鲜为人知的被删改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揭露和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表现和歌颂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老舍自己所喜爱的作品之一。”(胡絜青《四世同堂》前言)近年电视台将它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放过,它的作者、人物、故事情节,已经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了。可是,《四世同堂》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呢?却未必是尽人皆知的。本文拟对《四世同堂》的语言特色作粗浅的探索,以抛砖引玉,就正于同行。  相似文献   

5.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田沁鑫成功地将其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0年首演以来,备受关注。话剧《四世同堂》在人物语言上继承和保留了老舍原著小说中的语言风格,通过"儿化音"和老北京方言土语的运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京味儿"特色。同时,在"京味儿"语言的背后也蕴含了鲜明地域性和强烈时代性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老北京人的精神和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6.
正走近名人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写作《茶馆》,为新中国成立后杰出话剧作品之一。老舍的作品很多,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等。有《老舍全集》。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老舍 ,我们会马上想到战火硝烟、激情滚沸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笑里含着泪的《二马》、《老张的哲学》 ,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并因之遭到攻击的影射性科幻小说《猫城记》 ,对旧中国女性悲惨命运深度揭示的《月牙》 ,还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人无法逾越的惊魂之作《骆驼祥子》、《断魂枪》 ,以及中国话剧的一个制高点《茶馆》……老舍的幽默、老舍的讽刺、老舍的平实亲切的京话、老舍笔下的老北京城、老舍对国民浸着泪的爱与关怀……都深深地烙印在中国文学绵延曲折数千年的长廊上。《济南的冬天》是老舍有代表性的优秀散文之一 ,要…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生》2013,(Z1):54-56
姓名:舒庆春,字舍予别名:老舍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899年2月3日逝世日期:1966年8月24日职业:作家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更让人叹息的是,1968年作家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失之交臂。这一年,老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最终在5个候选人投票中,获得最多  相似文献   

9.
《四世同堂》这部近九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以其丰富的蕴含为多种角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切入,通过对作品文化意义的阐释,完成对作品的再评价。一老舍创作《四世同堂》的时候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这是无须证明的,只要看一看作品中许多关于“文化”的议论就可以明白。问题在于:文化意识在《四世同堂》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笔者认为:文化问题是《四  相似文献   

10.
老舍先生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文学大师,是首都人民的骄傲。他的许多作品如《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二马》《月牙儿》《四世同堂》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人称“老舍”先生为“老shě,也有人说应该读作“老shè”。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11.
以老舍著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为特定语料库,聚焦于其中的正反问句,在详尽统计的基础上,探究《四世同堂》中正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将正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分为探询、陈述以及指令三种功能,并在其下进行细致分类,分别列举实例,详细说明不同语境下正反问句的不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尹战波 《语文天地》2012,(23):33-3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最多的参考资料,就是与课本配套的语文教学参考书,但书中不少资料,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分述如下。关于老舍对于老舍之死,教参的作者简介中只有一句话:老舍1966年初因被迫害弃世。在《四世同堂》文化谈——田沁鑫与孔庆东对谈中,孔庆  相似文献   

13.
《喧哗与骚动》和《四世同堂》分别作为福克纳和老舍的代表作品,都是关于家族没落的题材,并以此来反映一个社会的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结束,而这一家族的没落直接体现在青年一代的悲剧中。文章以平行比较的方法,对《喧哗与骚动》中的康普生家的三兄妹和《四世同堂》中的祁家三兄弟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福克纳关注家族没落过程中人内在的精神危机,而老舍所塑造的三兄弟的重点在于展示抗战背景下的国民性格。文章探索两者在以基督教文化为传统的美国家族文化和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中国家族文化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老舍小说创作的关键词之一。站在文化的角度,他对于笔下的市民社会生活进行审视,以东西方文化的双向批判意识建筑老舍式独特的文化观。从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的初期创作,30年代回国后的发展,一直到40年代在美国的创作成熟,他一直坚持着对于文化的批判原则,逐步发展完善自己的文化观。以老舍在英美两国创作的《二马》、《四世同堂》为例,着力分析梳理其文化批判意识的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15.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作品集中地描写了市场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市场形象,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再现了市民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老舍先生对市民刻画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6.
尹战波 《语文天地》2012,(12):33-3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最多的参考资料,就是与课本配套的语文教学参考书,但书中不少资料,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分述如下。关于老舍对于老舍之死,教参的作者简介中只有一句话:老舍1966年初因被迫害弃世。在《四世同堂》文化谈——田沁鑫与孔庆东对谈中,孔庆东说:“他的自杀,根本上说是一个文化悲剧。  相似文献   

17.
以老舍《四世同堂》和《茶馆》为例,本文试图阐释老舍小说和戏剧的贯通性:即结构的简单化、自然化(人像展览结构等);表现手法上的小说戏剧化、戏剧小说化;主题上的对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品格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老舍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下所形成的婚姻观进行了分析,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老舍形成了既保守又叛逆的婚姻观。这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经历上,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本文以其两部代表作品《离婚》和《四世同堂》为例解析其婚姻观。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老舍既是一位杰书的小说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反映都市市民社会生活的小说,以出色的人物塑造和世态风物描写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作为剧作家的老舍,他的话剧主要创作于两个时期:一是抗日战争时期(1939-1943),共创作《残雾》等剧本9部,一是新中国成立后(1950-1961),共创作《方珍珠》等剧本15部。老舍的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以《龙须沟》、《茶馆》为代表。因《龙须沟》的成功,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而《茶馆》更成为中国话剧的享有世界声誉的经典。  相似文献   

20.
《四世同堂》是老舍小说的力作之一,百万字的鸿篇巨制使老舍在选取全知视角的同时,通过对中国民间说书技艺和西方叙事技巧的吸收运用,完成了视角在人物外部和内心的双向流动。这种视角的跳跃实际上为语言的使用和人物的刻画提供了便利,老舍在视角流动切换中对叙述和人物语言的京味儿语言进行糅合处理,以人带事,从而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将纷繁复杂的事件和线索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并从中显示出老舍在抗战时期对文化和社会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