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探讨质性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中的具体运用过程,并对运用过程进行反思。从收集资料、诠释资料、构建理论三个方面,探讨质性研究中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过程,尝试分析如何从研究现象入手,聚焦研究问题,发展出理论。  相似文献   

2.
对外汉语古诗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分支学科,多年来,古诗词的教学效果一直欠佳。教师在古诗词知识储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学时间灵活控制等方面存在优势,而学生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设备齐全,课堂行为可控,再加上教学活动的教学原则、教学资源和教学目标等,都适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本文从教师、学生和教学活动三个方面,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古诗词教学中的可行性,以期对对外汉语古诗词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质性评价是与传统教学评价有较大差异的评价方法,它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重视人文关怀,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考核结果,还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质”的发展。教师需要采用质性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质量评价。文章对质性评价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运用科学计量学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以CAJD数据库为基础,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结构进行概括和分析。描述了知识图谱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将这一分析方法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和共词分析,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研究概貌和热点。同时以汉字类团为例,具体分析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微观结构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一门学科称之为科学的关键在于它有系统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系。对于教育学的学科发展而言,研究方法决定着教育学的科学性质。分析国际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范式运用情况,探讨我国教育实证研究方法存在的范式问题,探索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提高我国教育研究整体水平。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实证与思辨两大研究范式具有相应的方法论地位。当前西方教育研究方法体系被强烈地赋予实证的特征,国际教育研究趋势越来越倾向运用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以及整合量化与质性研究而形成的混合研究。当前我国教育研究范式仍然存在单一化问题,思辨研究仍然是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方法,实证研究虽然逐渐受到重视,但比例很少。我国教育研究方法应加强体系与规范建设;加强实证研究取向,提倡研究范式多元化;加强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探索混合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外汉语教学和教学艺术论均为新兴的发展中的年轻学科,与二者密切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艺术的研究尚十分薄弱,仅见一些零散的、经验式的、个别的论述。本文针对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自身特点,就构建对外汉语教学艺术体系的基本前提和意义、对外汉语教学艺术的含义及特点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艺术的基本框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广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对外汉语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对这项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师资的培养与选拔是对外汉语教育目前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的考试科目,侧重点仍放在静态的知识积累层面,而实际教学中的动态传递、阐释、组织教学等能力的考核似乎没有落脚点."对外汉语教师"素质应具备"杂家"的综合能力,即:学科结构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教师培养通常可从定向型、非定向型与混合型三个渠道进行.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客观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传统教研范式中的问题,主张以教师自主发展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视教师为独立自主发展的人,赋权于教师,尊重教师话语,关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实践的价值与意义。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新教研范式在教研目标、组织管理和学科教研等方面呈现新的特征,为学科教研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研究正经历着从实证主义向建构主义的范式变迁.特殊教育研究长期以来较好地坚持了科学实证主义的传统,但新的范式的接受和应用较慢.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质的研究范式与特殊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从价值追求、实践和理论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质的研究方法;认为特殊教育的研究应该走向多元的研究范式,即在坚守实证科学精神的同时,纳入建构与人文主义的情怀,在进一步规范逻辑验证性质的量的研究的过程中,加强对归纳探索性质的质的研究范式的探索与运用.文章最后倡议:特殊教育研究者积极转变研究范式,加强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和个案研究等质的方法的运用,藉此丰富特殊教育的实践,探索丰富多彩的、具有本土化特征的特殊教育理论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外汉语教学和教学艺术论均为新兴的发展中的年轻学科,与二密切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艺术的研究尚十分薄弱,仅见一些零散的、经验式的、个别的论述。本针对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自身特点,就构建对外汉语教学艺术体系的基本前提和意义、对外汉语教学艺术的含义及特点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艺术的基本框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体态语,能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从教师体态语的分类出发,分析体态语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介绍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合理应用,并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用体态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葛燕 《考试周刊》2010,(35):163-164
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确立开始,对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的培养就一直没有松懈,21世纪是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时代,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而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远程网络技术来推动国际汉语教学则是现代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试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角度谈谈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  相似文献   

13.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要正确地运用体态语,将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概述出发,重点剖析了体态语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词汇、语法上的运用,并对初级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的教学提出了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激励有引发、维持人们行为动机的作用。激励教学法的本质旨在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励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尽快实现教学目标。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对激励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对外汉语的学科特色,设计了ASSURE模式在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中的操作流程:分析学习者,陈述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媒体和材料,利用媒体和材料,要求学习者参与,评价和修正,力争做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和执行过程的步骤化,为对外汉语教师科学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已从外来型、经验型中摆脱出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理论。理论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目标,对象、范围、方法越来越明确。这些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在语音、汉字、词汇、语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不少成果。如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课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不断普及与深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泰国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已有的将儿歌作为教学辅助内容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实证性研究不多。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在泰国彭世洛府圣尼古拉斯学校从事少儿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研究儿歌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少儿对外汉语课堂中运用儿歌进行辅助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但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实施儿歌教学法需考虑语音、词汇、语法等几个方面取材,关注学生的年龄层次,提升教师的课题掌控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论研究范式是从事教学论研究的专业人员共同遵守的信念、价值,遵循与认同的理论、方法等构成的一套相对独立的话语体系。教学论研究范式主要经历了形式逻辑学研究范式、自然科学学科类研究范式、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类研究范式三种类型。从研究的发展来看,未来教学论研究范式的转换将以人、科学、文化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以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需求为价值导向,以融合与创生为手段。  相似文献   

19.
课程研究在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范式的巨大转换。从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量化研究转向以文化人类学、认知心理学和艺术评论等新人文科学为基础的质性研究是第一个范式转换,而另一个范式转换则是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从课程到教师的范式转换,也是作为教育实践之主体的教师视点的转换:重新把握课程与教  相似文献   

20.
人们的言语对话中存在大量指示词,这也是语言学之语用学最早的研究对象之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较新的学科,涉及到语言要素、语用学、言语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等基本语言知识。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常出现言语应用不当等问题。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分析指示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以期为灵活准确地运用指示语并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提供相关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