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当年石皇冠老师教过的小学生们高中毕业了。刚答完高考语文试题,他们就给老师发来微信:"老师,几年前你替我们押好了文言文。看到卷子我又激动又快乐。"《全国高考语文Ⅱ卷》一道19分的文言文试题,曾是小学五年级石皇冠老师用《史记·商君列传》教学生学文言文的阅读材料。石皇冠老师的实验班在一所较偏僻的乡村小学。2013年小学毕业时22人。2019年高考,高考分数超出一本线的5人,低于一本线但远高于二本线的2人,低于二本线但远高于专  相似文献   

2.
<正>《内蒙古教育》2015年第2期刊发了韩中凌老师的《语文课该不该管"亲妈后妈"?》,文章是围绕石皇冠老师的一节听读示范课《小蝌蚪找妈妈》展开的关于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思辨。全文站在"人文性价值"的角度,基本上是以否定的态度述评石老师的语文教学主张的,韩中凌老师对石皇冠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诊断,我个人认为"把脉不准"。韩中凌老师在文章中引述了石皇冠老师之强调:"我们的目标是教会学生朗读,至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常道",如,尽人皆知并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常识,老师们驾轻就熟、相沿成习的教学体系、教学程序、教学途径或教学策略等,其实未必都合乎教学规律,甚或严重背反。多年来,石皇冠老师潜心探寻小学语文教学规律,锐意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独辟蹊径地构建"模仿·尝试"教学体系,取得明显成效。石皇冠老师成功的实践探索,印证和彰显了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其中一大部分还鲜为人知,对于我国语文课程根本性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一、轻理法远灌输:模仿尝试,听说读写,契合语文  相似文献   

4.
<正>4月12日,在包头市土右旗召开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农村教师石皇冠上了一节阅读教学展示课,所教学生是他带了六年的实验班学生。上课前,石老师要求与会者在《史记》当中任选一篇文言文作为他上课的材料。与会者点了几篇,石老师说均已学过,最终确定为没上过的《匈奴列传》(任选其中部分教学)。之后,石老师开始备课,时间是20分钟。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月6日,笔者参观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党三尧中心学校。这所学校距离县城(旗政府所在地)30公里。同行者包括《内蒙古教育》杂志特约记者孙志毅老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负责中学语文教育的田万隆老师和负责小学语文教育的杨华老师及土默特右旗教研室负责小学语文教育的宋老师。在党三尧中心学校,全国优秀教师石皇冠与学校的霍书记、樊老师一道,向我们介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我们参观了石皇冠老师担任班主任的教学改革实验班——六年级二班。  相似文献   

6.
包头的农村教师石皇冠创造了一个语文教育的奇迹:低年级学生,在两年的时间里,不加班加点,没家庭作业,能达到识2000多个汉字,学会流利阅读一般儿童文学作品,20万字以上的阅读量。石老师的实验研究,受到中央教科所多年研究识字教学的课程论专家戴汝潜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研究汉语文考试的心理测量学博士谢小庆和国内小学语文教育界高度关注。石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朗读的过程中顺便使学生认识了2000多字,简直是一个神话。石老师的教改明显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或许会给中国语文教学带来一次震动。  相似文献   

7.
<正>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对石皇冠老师课改实验的体会。我觉得,石老师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是多方面的,带有根本性的。从课标到教材,从教材到教法,从阅读到拼音、识字、写字、写作的教学,从教学到教学的评价方式,他都有自己独到的理念与实践,其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见的。这几乎颠覆了我以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部认知。我曾经有这样的疑问?这样教小学语文,行吗?  相似文献   

8.
<正>《内蒙古教育》2015年第2期刊发了韩中凌老师的文章《语文课该不该管"亲妈后妈"?》,第4期又刊发了刘桂海老师的文章《工具的"马"跑快了,人文的"车"自不会落下》。刘桂海老师对韩中凌老师的文章概括基本准确。"文章是围绕石皇冠老师的一节听读示范课《小蝌蚪找妈妈》展开的关于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思辨。全文站在"人文性价值"的角度,基本上是以否定的态度述评石老师的语文教学主张的。"而刘桂海老师的文章力举"工具性"的旗帜,  相似文献   

9.
怎样教好小学语文阅读课,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听了吉安市古南街第一小学黄招秀老师关于六年级语文《书的故事》的教学,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也有些感想,现谈出来供大家参考。一、关于字词教学生字教学是小学讲读每一篇课文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安排生字教学呢?黄老师是直截了当地在讲解课文前把生字集中起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王庆环 《云南教育》2006,(9S):46-46
近日,一项很有意义的交流活动——“小初衔接”作文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与北京三帆中学间举行。会上北师大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与三帆中学初一年级语文老师各上了一节作文指导课,使两校的老师分别了解了小学和初中各自在作文教学上的特点。会后老师纷纷表示,这样的交流加强了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开拓了教学的思路,希望今后继续办下去。这与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非常相符。  相似文献   

11.
口语交际能力对人们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其中"说"的能力更是与一个人的人际交往活动密不可分。加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说"的能力培养,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益处,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注意为学生讲解"说"的方法以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境、氛围,培养出具有较高人际交往能力的人才。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说"的能力培养有哪些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新课标规定的重要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它始终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老师教得费时、费力,学生学的费劲,没兴趣。那么,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困境的原因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6月25~26日,内蒙古小学语文研究会、土右旗教育局与《内蒙古教育》杂志在包头市土右旗联合召开了"石皇冠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专题研讨会。三十余位来自多个地区、有不同专业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及一线教研员参加了研讨会。内蒙古小学语文研究会会长、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王利生、原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等出席了会议,并做重要发言。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师眼中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看来,新课程改革是有"利"有"弊"的。它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种评价方式更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但因新课程培训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老师们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他们期待得到更多的培训和专家指导,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学生不愿写作文,老师害怕教作文的现象相当普遍。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初,我校由部分骨干教师组成了“自主作文教学法”课题组,就如何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本课题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作兴趣的培养。 第二部分:写作方法的指导。 第三部分: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一、写作兴趣的培养 1.把握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老师拔高作文要求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马之先 《教育文汇》2011,(11):46-46
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陈金龙老师在“全国第六届中青年教育阅读教学大赛”中执教的《白鹅》一课,以语言训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纯正的语文味,受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和听课教师的一致赞赏。这节课最终获得大赛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众多的教育学科中,小学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教改从而加速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那么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依据是什么?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要解决哪些问题?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如何?这些问题为从事教学和教研的老师所关心.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概括地说,就是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研究和解决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正总的来说,石老师走的是目标教学的路子,一课一得是他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格。具体说来,石老师有如下值得学习的做法。一、妙用课文教语文石老师的课是一课一得,每一节课目标明确,用课文做例子,主教语文学习技能,授孩子以渔,让孩子获得终身学习语文的方法。石老师不单纯教课文,课文只是他的工具,他用课文教语文。石老师亲自上课,教《月光曲》(人教版六上第八组课文),为的是教学生"判断文章记叙的主体",让学生以后对此  相似文献   

19.
广东潮州市六联小学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丁有宽老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读写分离等问题,先后进行了8轮“读写结合”教改试验,40多年如一日,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教学改革之路。那么,丁老师的“读写结合”有何特点?读与写怎样结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资借鉴?为了能够说明问题,这里先从丁老师的一个具体教例谈起。  相似文献   

20.
"‘塌腰’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怪现象,表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成绩(看起来)很高,而到了中年级成绩却急剧下降。单从素质检测(卷面)效果上看,一个班级"突然下降十几分,就好像一个人‘扭了腰’似的。"(见《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2期《小语教学要防止"塌腰"现象》)作者焦斌老师在文中把"塌腰"现象归咎于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中未能从字词句段篇(即知识)和听说读写(即能力)方面进行"整体化、系统化、思维化的训练",从而造成学生到了中年级成绩出现落差的现象。焦老师强调"塌腰"现象在农村小学尤甚。我作为一名西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塌腰"现象深有感触的同时,还有话想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