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山东省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高校合理组织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采取问卷调查、 数理统计等方法展开调查研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部分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管理目标不明确,不再组织常规性的课外体育锻炼;2.组织形式以自主锻炼为主,参与锻炼次数较为随意;3.体育运动场地与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需求;4.高校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建立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管理机构的总体比例不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和体育锻炼习惯问卷,对90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满意度明显高于没有锻炼的大学生,每周2次以上和每次30分钟以上,均可明显提高其身体自我满意度;经常锻炼的大学生不仅在运动方面的自我评价比较高,对自己外貌、身材和性方面的认识也更积极;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女生的提升作用比较明显,每周1次以上可明显改善其身体自我满意度;身体自我满意度越高,其在健康生活方式及运动感受方面的认识越积极。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与健康满意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国14个省市1 193名国民的周体育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计划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满意程度与健康满意度(身体健康满意度、心理健康满意度、社会适应能力满意度)的关系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体育锻炼状况与健康满意度呈显著性正相关,即随着锻炼状况的提升国民的健康满意度也在提升,其中与国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满意程度的相关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学生整体自尊、身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的各方面原因;对体育系大学生和非体育系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发现体育运动量与大学生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影响体育锻炼持续性的原因,为大学生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安徽省高校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和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安徽省高校肥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较低,体育运动参与不足。针对肥胖大学生建立健身减肥俱乐部,进行科学健康干预,提高肥胖大学生的体育健身理论知识,提高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格量表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测题对辽宁省7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人格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研究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人格特征、社会适应能力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的关系,研究认为,人格特征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和体育运动参与程度具有明显影响,体育运动参与程度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形成、改变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每周体育运动参与次数超过5次以上的同学其各项得分高于从不运动的学生,与每周参加1~2次和每周3次以上但每次不足30min学生相似,说明适当体育锻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但是过度运动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健康收益.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桂林市6所高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了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涉及桂林市高校体育教师的锻炼习惯、锻炼目的、在体育锻炼上的支出和影响参加锻炼的主要因素。建议高校要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负担;迅速扩建体育场馆设施;采取措施鼓励高校体育教师以理论指导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的促进和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培养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对促进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身体锻炼可以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等。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了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大学生此能力健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专家咨询、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小学生对体育老师的认知、体育运动的认知、健康认知的指标体系,对合肥市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知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80%学生认为体育老师不仅要传授运动技术,也要传授健康知识。51.35%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不是很合理,10.27%同学没有体验到运动的快乐,41.67%学生没有建立合理的体育运动观,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没有正确的认识,31.81%学生认为学习成绩比身体素质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以身体自尊与心理满意度量表为研究工具,并结合体育锻炼情况对83名职业学校学生身体自尊与心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参加锻炼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和身体状况显著优于不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均有非常显著性正相关,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相互之间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正相关。情感平衡与负性情感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与正性情感有非常显著性正相关。负性情感维度与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素质有显著性负相关。职业学校学生身体自尊与心理满意度具有密切关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身体自尊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近5年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以及体质调研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要维持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待于科学干预学生体育锻炼的认知心理因素.采用体质测量法和心理测量法分析了男女大学生体质与身体自我概念及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并基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HAPA)探讨了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体育锻炼态度等心理要素的干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男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且在行为习惯与行为控制两因子上呈显著的性别差异;②男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女大学生,身体肥胖、协调、活动、整体身体因子呈显著差异,身体健康、耐力及总分呈非常显著的差异;③男大学生体质各因子与体育锻炼态度呈显著相关,而女生只有坐位体前屈及800m跑与体育锻炼态度呈显著相关;④男大学生1000m跑与身体健康、自尊及总分存在显著相关,女生体重、握力与身体自尊,坐位体前屈与身体活力,800m跑与身体耐力,自尊呈显著相关;⑤男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主要与行为习惯、行为控制及主观标准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女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多数因子均呈显著相关,身体健康、耐力、外表、活力、自尊、整体身体因子及总分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⑥从认知心理因素干预学生的体质健康,可以将体育锻炼变化过程中的各种策略和变化的具体阶段联系起来,有效激发与维持学生的科学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校女生健康信念与体育锻炼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武汉市6所高校240名(非体育专业)女生的健康信念与体育锻炼行为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市高校女生存在严重"知而不行"现象,其体育锻炼状况较差;健康信念与体育锻炼行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山东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阳光体育运动各地开展得并不均衡,尤其一些学校因教学管理、场地器材、学生健康意识等因素制约,阳光体育运动没有从实质上很好地开展.建议加强对师生的身体运动锻炼意识,加大体育锻炼设施的资金投入,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社区居民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石家庄社区居民10000人进行随机调查。通过研究,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1、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1)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认识。居民中有89%的人认为全面健身很重要,他们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防病治病,对身体有好处,全民健身可以增强人们体质,提高人口素质,对国家对个人都很有意义。(2)对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认识。74.1%的人认为,体育锻炼使自己提高了身体素质,增进了健康。49.8%的人认为体育锻炼能调节情绪、改善心情。46%的人认为体育锻炼使自己生活有规律,另有18%的人觉得体育锻炼增进了朋友间的人际交往,14%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改善了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天津市4所高校抽取的大学生进行生活方式及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旨在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有32.25%的学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男生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略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增;大学生体重增长显著,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造成体质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校体育社团对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培养锻炼习惯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四所高校体育社团成员与非体育社团成员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学生的体育社团参与率为48%;参加体育社团的大学生与非体育社团的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参加体育社团,可以提高身体体能素质,缓解心理压力,修正行为和意识,促进身心发展。结论高校体育社团对高校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研究认为: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依托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与群体竞赛和运动训练等体育教育实践,以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最终目标,与阳光体育运动具有目标一致性,高校应把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和开展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紧密结合。通过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整体效果较差、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满意度较低等问题,从高校体育管理机制、组织运行、实时监督、实效性评价等方面构建了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的长效机制与坚实平台。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抽样、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部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和自我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后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体育锻炼水平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心理自我满意度和社会自我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9.
郭文秀 《湖北体育科技》2023,(3):205-209+255
从锻炼心理学研究视角出发,引入特质正念与身体自尊2个中介变量,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正念注意与觉知量表以及身体自尊量表对河北省65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探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体育锻炼能够直接正向影响特质正念、身体自尊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同时特质正念与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关系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体育锻炼能够通过特质正念与身体自尊进一步作用于大学生活满意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能够有效提高人体特质正念水平,促进运动者身体自尊发展,最终影响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校男生体育专项选修课的兴趣取向的调查与分析,尽可能多地开设学生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做到学生的兴趣、喜好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