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取访谈法等对丽江市永胜县大安彝族纳西族乡大安村藏族村民在祭祀仪式中的"锅庄舞"和周边纳西族祭祀仪式中的"打跳"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丽江地区纳西族和藏族的祭祀仪式有着明显的文化涵化现象,处于"文化孤岛"中的藏族村民也在刻意的表明自己的民族身份,其中标示着民族身份的符号就是祭祀仪式中的"藏族锅庄舞"和"纳西打跳"。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对云南省纳西文化研究领域有过突出贡献的众多专家与学者进行访谈与交流后,收集到了纳西文化的许多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关于纳西族特有文化——东巴文化的许多珍贵材料;对纳西打跳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演进以及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对纳西打跳得出以下多种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东巴跳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遗存,它深深植根于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吸吮着纳西族传统文化的营养,向人们展示着纳西族传统文化无穷的魅力。文章分别从纳西族东巴跳的起源,纳西族东巴跳的传统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阐述,为纳西族东巴跳研究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东巴跳"作为纳西族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但具有健身、娱乐身心的体育功能,还折射着纳西族人民几千年的社会形态、艺术观念、人生哲理、宇宙哲学等等,可以说它是对纳西族千年历史的真实写照.对"东巴跳"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东巴跳”是云南省特有民族纳西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纳西族主要聚居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金沙江上游一带,约有二十余万人。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维西两县及丽江地区的宁蒗、永胜等县,又分布五万余人。据史书记载,纳西族自公元二、三世纪以来,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流域,同汉、藏、彝、白、普米、僳僳等兄弟民族一道,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西南边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俗朴实,文化开萌较早,素有书乡画廊之称。这里也正是古老“东巴”文化发源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纳西族独有的体育项目东巴跳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东巴跳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功能,且其所体现的民族传统、社会规范教育的社会价值以及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十分丰富,在文化大发展和体育强国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探析与石头相关的纳西族传统体育游戏.这些游戏主要有昂古昂美余、抓石子、跳方格、走子棋、老古老美余(老虎抱蛋)、飞索石、射击.它们都是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石头为主,规则较为简单,可开展性强;虽然游戏的形式各有不同,但都具有一定的健身和健心作用并有助于培养心算能力、大局观念、集体主义精神等.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上述这些与石头有关的纳西族传统体育游戏深受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除丽江的大具乡、塔城、文海及一些居住较为分散的边远山区农民依然开展这些游戏活动外,在其他纳西族聚居地,这些游戏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纳西族和彝族在不同地理环境、不同艺术文化及不同生活习俗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不同技术结构、不同风格和不同特点的民族打跳运动进行比较分析。结论:二者之间虽有亲缘关系,但其打跳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形式、风格、动作本质和意义等方面,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等变量因素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9.
畜牧经济、祖先崇拜及送魂习俗的共同作用下,纳西族先民的火葬礼仪形成了献冥马、飞马取死者遗骨、洗马等原始宗教仪式.这些仪式蕴藏着原始的竞争意识,并具备了赛马运动应具有的体育元素和价值,意味着纳西族赛马意识的产生.之后,随着英雄和神灵崇拜的产生,火葬仪式中的洗马仪式演变成对全民进行尚武教育的赛马活动和节庆进行的赛马活动.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属加种差定义法、归纳演绎法等方法,对不同学术观点关于全民健身体系的内涵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就是全民体育健身服务的供给主体在满足接受服务之对象需求主体的互益"过程"中所采用一切软技术和硬技术的集合体;根据逻辑学中"属加种差定义"方法,并结合乡镇行政区位特点和乡镇体育特征,提出乡镇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内涵及乡镇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的责权问题进行研究,旨在理顺责权关系,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责权问题界定的模糊,引发了一系列损害全民健身路径的事件。通过在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树立良好的责权观、加强法律法规的制约、完善过程监管和奖惩机制等路径,能更好地理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的责权问题,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排舞作为一种舞蹈形式,已经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得到广泛开展,成为健身的热点及连接终身体育的纽带,也越来越受人们喜爱。文章通过对排舞的运动特征及价值阐述,促进排舞在各个层次健身人群中的普及推广,作为健身的重要手段,更好地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刀郎舞在新疆全民健身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刀郎舞在新疆全民健身中的应用存在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分析,为刀郎舞能更好为全民健身服务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4.
广场健身舞具有健身、健心、健脑、健美的价值。经常进行广场健身舞练习,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过程,促进消化,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退,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解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并结合广场健身舞特征,对广场健身舞在全民健身工程中开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利用广场健身舞实践全面健身工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应用系统理论中的目标最优化与目标控制等原理,采用比照推理、数理统计、模糊描述、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未来15年全民健身目标系统的规划与控制进行探讨与论证.结论为:探讨全民健身总目标的设置,使其具有引领的价值和超前的功效,以及号召力与向心力的提升;探讨全民健身后计划子目标的优选,及对子目标的量化;探讨全民健身计划分阶段的划分,以及阶段性目标的设定;探讨全民健身控制系统的建设,使其便于在运行中对偏离目标的行为及时进行调控和修正;探讨提高全民健身计划运行过程中的信息采集、整理、交换等工作,保持全民健身目标系统具有透明、有序、高功率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行动纲领下进一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梳理全民健身的工作格局变迁与政策体系演进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在社会学、管理学、体育学等学科理论指导下,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全民健身工作格局的历史变迁脉络与政策体系演进特征。研究认为,我国全民健身的工作格局变迁植根于我国经济社会事业领域的重大变革,体现了党和政府针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宏观布局,并主导着全民健身政策体系的制定与执行。1995年以来,我国全民健身的工作格局先后经历了建设体育大国、建设体育强国和建设健康中国的历史变迁,全民健身的政策体系也相应地经历了全面启动、跨界整合和深度融合的过程演进,并在价值取向、制定主体和主题内容等方面体现了相应特征。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工作格局下,全民健身政策体系需要重点关注活动内容生活化、场地设施层次化、组织体系网格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元、明以来,由于纳西族吸收了大量的汉文化,社会经济文化类型由畜牧经济文化类型向农耕经济文化类型转变.汉纳文化的融合与变迁,促使纳西族传统体育文化也随之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异,并产生了纳西族以麒麟蹉为代表的众多以农耕经济文化为主,兼有渔猎、畜牧经济文化等多元体育文化特征的纳西族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东巴跳源考与属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纳西族特有的体育项目东巴跳,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吸收了本民族的文化,而且还受到外来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自从古纳西象形文舞谱被介绍以来,舞蹈界与体育界都给予了充分关注,舞蹈界认为东巴跳是舞蹈,而体育界则认为是武术,有的学者还提出它既是舞蹈也是武术.本文主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它的渊源,从而进一步澄清东巴跳的起源问题.并对东巴跳属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它是舞蹈而非武术.  相似文献   

19.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政府行为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政府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着主导作用(1)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政府行为的特征:政府行为体现出一定的强制性和公共性特征,它必将受到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统治阶级意志的影响。(2)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政府行为的方式:政府行为的方式就是政府权力的实施方式,它直接表现为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我国政府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行为就主要体现在政策方针的确定;对国民体育权利的保障;体育制度和实施原则的确定;体育经费的投入;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等宏观调控方面。从政府行为的方式来看,我国政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行为方式是…  相似文献   

20.
《全民健身条例》实施过程中的法律缺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全民健身法制建设历程的回顾,以明确立法对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文献,探讨《全民健身条例》实施过程中的法律缺失并提出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