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强化养成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达到培养其良好道德素质的目的,这是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了八个方面的概述:(1)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2)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3)养成朗读课文的习惯;(4)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5)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6)养成勤干练笔的习惯;(7)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8)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徐龙年 《教育探索》2005,2(3):51-52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这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大事。广大青少年要做社会的合格成员必须养成尊重他人和明礼貌的好习惯;要学好语,必须养成勤于阅读、随时写作、自改作、认真写字和坚持自学等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和养成对于英语初学者而言,其意义重大。作者就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思路。论述了英语学习者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历经习惯选择、接受和模仿阶段;习惯强化和巩固阶段;习惯自动化、习惯迁移和习惯发展阶段。探索英语初学者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从简单方面说,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数学而言,养成良好的习惯自然也极为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能有效地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引起学生隋绪低落,学习意志消沉,以至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6.
对话零距离就像每天需要吃饭、喝水一样,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阅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味儿香,身体超级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头脑特好使,学习项呱呱。[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屡屡被拿来当范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一生的重要财富。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而1、2、3年级又是关键期的初始期。所以能否从小学低年级开始重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影响其性格、能力、身体等各项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秀红 《教学月刊》2006,(12):26-27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教育心理学一般认为。学习的形成有四个条件:一是模仿,二是重复.三是有意练习,四是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最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尹存良 《小学生》2011,(6):56-57
习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俗话说:今日的你是你过去习惯的结果;今日的习惯,将是你明日的命运。因此,良好的习惯将是你生命的重要筹码,有良好的习惯才能踏出人生的成功足迹。  相似文献   

11.
董丽芳 《云南教育》2002,(28):13-13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读书活动中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印度有一句名言: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科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学习状态的主动或被动,与其自身习惯的优良与否密切相关。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保证,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障碍。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中外教育家在这一点上也都持共同观点。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尔也…  相似文献   

12.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情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三项提出,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在“阶段目标”中,又分别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不仅如此,在“评价建议”部分,再从教师的角度把语文学习习惯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要求对阅读的“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对写作则要求教师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上述事实足以表明《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了。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专家斯霞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约教育。”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从哪里来?从行为来。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从小事抓起,狠抓习惯,常抓不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认为:“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对于适应竞争的社会、法治的社会、高科技的社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抓住孩子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促使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呢?第一,从生活习惯入手,培养孩子主动、及时学习的行为习惯。第二,培养孩子注意的稳定性,使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习惯。第三,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第四,不断地表扬和鼓励,巩固孩子良好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教育的价值才得以体现。”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应当继承并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实践证明。只有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包括书写习惯、听说习惯、阅读习惯、习作习惯等。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运用体育锻炼心理学的“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理论,对常州师专一至五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特点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中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女生中存在随年级升高不参加锻炼人数逐步增加的不良现象;师范生中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为数甚少,大部分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未养成习惯;师范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有部分学生在校五年学习期间放弃了原有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的成长,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是良好作业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对其学业的完成和自身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就"明确要求渗透习惯的养成""优化作业设计,强化习惯地养成""重视家校联合,促进习惯地养成""重视作业评价,提升习惯地养成"四个方面如何来养成小学语文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