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预印本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印本系统是集预印本文章发布、检索、查询、利用和评论等功能于一体的学术信息交流服务平台,是实现学术信息开放获取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的预印本系统主要有奇迹文库、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三大系统。我国预印本系统的建设规模、质量、功能、影响有待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也有待加强。表2。图1。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2.
预印本在网络环境下的复兴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技术为预印本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同时现有出版体制的弊端促使预印本作为交流系统时效性一种平衡机制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以arXiv为例剖析了预印本的运行机制,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了其在学术信息交流中的作用。文章最后指出预印本的使用与Ingelfinger编辑政策、研究峰值相关。  相似文献   

3.
电子预印本档案——一种重要的网络信息资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电子预印本档案的使用方法,因特网上现有电子预印本档案的学科范围、规模与功能、创办人及信息组织方式。分析电子预印本档案的特点及其作为学术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雷雪 《编辑学报》2022,(6):662-667
预印本是开放科学环境下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了预印本发展对学术出版体系的积极作用,归纳了现行的科技期刊预印本政策,以及设立预印本编辑、将论文同行评审与预印本开放评论相结合等创新实践;探讨了预印本与科技期刊的融合出版流程,以及预印本平台与单刊建立合作关系、科技期刊出版商开辟预印本专区等融合发展模式。在上述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预印本与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的建议,包括加快预印本相关政策制定、建立预印本与科技期刊平台的互通互联机制、推进同行评审与开放评论相结合的论文审查模式应用等,以期促进新型学术出版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建设以预印本为载体、预印本平台为媒介的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可有效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和动力保障。文章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以文献调研结果、主流预印本平台网络调研数据、相关事件与案例分析等多重证据为支撑,阐明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多层次系统构成及互动机制,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对于预印本的保留观望、预印本平台和期刊出版社的分立以及预印本在主流学术体系中的游离,阻碍了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中微观、中观和宏观生态系统的互动共生。为破除上述障碍,应增强科研人员对预印本的认同,促进预印本平台与期刊出版社的协同,并推动预印本融入主流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预印本是未经同行评审就上传到公共服务器上的学术论文,目的是供开放获取,促进新知识的广泛传播。文章通过分析预印本和传统学术期刊的区别,梳理国内外主要预印本平台的发展,预印本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国内外主要学术出版机构对预印本的政策。提出预印本应加强质量审核机制,完善自组织评议机制,与传统期刊有效对接,共同促进开放科研,打造健康、快捷、权威的网络学术生态圈。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博客和电子预印本在学术交流中的应用。从信息资源数字化,学术信息易得性、交互性、权威性等方面总结了博客与电子预印本的相同点,并从信息资源构成、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检索功能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主要收藏的是国内科技工作者自由提交的预印本文章 ,可以实现对二次文献的检索、浏览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国外预印本门户 (SINDAP)子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丹麦技术知识中心合作开发完成的。通过SINDAP子系统 ,用户只需输入检索式一次即可对全球知名的 16个预印本系统进行检索 ,并可获得…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预印本系统已经成为学术出版的主流形式。与国际上大的预印本系统相比,国内的三大预印本系统在作者资源、质量把控体系、影响力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建立一套行而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是国内各大预印本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预印本是高端交流平台的重要文献资源之一,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统一的预印本元数据标准,各个预印本平台的元数据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对国内预印本资源进行高质量整合,预印本平台与期刊编审系统的数据交互也存在问题。依据国内外预印本平台实践经验与预印本资源特点,并结合我国预印本元数据标准应用场景,从通用描述、预印本描述、质量控制以及版权信息4个方面构建预印本元数据标准,以期推动预印本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促进预印本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条件基础平台面上项目的研究成果。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主要收藏的是国内科技工作者自由提交的预印本文章,可以实现对二次文献的检索、浏览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丹麦技术知识中心合作开发完成的,它实现了全球预印本文献资源的一站式检索。通过…  相似文献   

12.
科学交流载体的演变、开放获取运动的推动及学术出版模式的创新,使预印本逐步成为备受关注的科学交流模式。在相关主体的联合推进下,学术界逐渐接受和认可预印本的学术交流价值。本文梳理了预印本学术交流模式演化历程,将预印本学术交流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小型学术团体驱动的探索实验期(1990年前)、学科与技术驱动的初创时期(1991—2012年)、多主体驱动的极速扩张时期(2013—2019年)和疫情影响下的加速发展时期(2020年至今)。从平台类型、出版融合、技术创新、学术社区团体、成果认可和运营经费等方面出发,总结归纳预印本学术交流模式的发展特征,并对我国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1)加强预印本著作权认可,保障预印本首发权认定;(2)促进预印本和期刊协同发展,形成统一的开放学术出版流程;(3)构建预印本论文开放评议机制,化解“以刊评文”难题;(4)营造预印本学术交流氛围,培育中国预印本文化;(5)开放互联形成集群效应,提升预印本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图1。参考文献44。  相似文献   

13.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主要收藏的是国内科技工作者自由提交的预印本文章,可以实现对二次文献的检索、浏览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丹麦技术知识中心合作开发完成的,它实现了全球预印本文献资源的一站式检索。通过SINDAP子系统,用户只需输入检索式即可对全球知名的1…  相似文献   

14.
徐诺  苗秀芝  程建霞 《编辑学报》2019,31(3):282-285, 289
预印本的复兴与繁荣发展为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出版带来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预印本的优势、学术圈及出版行业对预印本的顾虑;结合现阶段出版机构及知名学会对预印本的态度,提出科技期刊应对预印本带来的挑战采取的措施,包括利用预印本寻找优质稿源、缩短评审周期、尝试新型评审方式、探索开放获取模式、期刊平台网络化建设以及尝试与预印本网站建立合作等举措。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放科学运动推动了学术出版生态的变革与重塑,是全球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以预印本平台为代表的开放获取平台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平台数量在不断攀升。【方法】预印本平台的出现使得期刊、图书等出版生态链有了更丰富的结构和更多的角色,应该说是将形成更丰富的知识服务业态,带来新的机遇,预印本平台的发展对建设世界创新高地、集聚一流创新要素具有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结果】文章对比分析国内外预印本平台特点,总结国内预印本平台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路径。【结论】国内预印本平台可以采用重塑观念推广、与学术资源开放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电子印本文库为预印本交流提供了一个开放、可靠的平台.促进预印本交流是电子印本文库最基本的功能.除此之外,电子印本文库的功能也得到了扩展,包括改革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功能、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功能、保存科研智力产出功能、实现全球范围内科研资源共享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电子预印本系统的特点及世界上重要的几个预印本系统,提出了电子预印本系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8.
〔摘要〕 论述电子预印本系统虽然无同行评议,但仍具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因。通过对国内外著名电子预印本系统的深入研究,试图分析出其在新用户注册、预印本提交、存储和发布等环节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并总结其内在质量控制机制,以期对国内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条件基础平台面上项目的研究成果.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20.
丁筠 《编辑学报》2018,30(2):145-147
预印本网站的风起云涌为传统的学术出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分析预印本的特点出发,讨论其与学术期刊相比在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传播方面具有的优势及其未来发展存在的局限性,从而提出了学术期刊面对预印本带来的挑战应采取的措施,包括缩短同行评议周期、增加同行评议的透明度、实行开放获取和修订学术论文的评价体系等,以便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科学研究对学术出版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