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沿煤层顶板水平井分段压裂煤层气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煤发育地区采用垂直井压裂井、多分枝水平井、水平对接等钻完井方式,很难获得经济产量。构造煤破碎松软,钻、完井困难,如果加大钻井液粘度,又会对煤层严重污染,难以形成有效的渗流通道。如果采用沿煤层顶或直接顶板底部钻水平井,进行水平井分段压裂,可有效提高煤层气渗流率,避免钻井液、压裂液直接作用于煤层而造成的储层污染。通过分段压裂在煤层及顶板处形成大范围的三维裂隙网络,可大幅度地提高单井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效超前解决煤矿瓦斯突出和涌出问题。基于上述理念设计施工的宣东二号煤矿XC-01H井,在液柱高度325 m时的排采初期已开始产气,该技术有望突破构造煤采气瓶颈。  相似文献   

2.
延川南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系的主要分布区。通过研究延川南地区的主力煤层厚度、埋深、煤岩煤质特征及演化程度、煤层吸附性、煤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煤层气保存条件等因素,认为延川南地区煤层具有层数多、主力煤层厚度大、储层含气量高、顶底板封盖性能好、构造简单等特点,具有很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是中高煤阶煤层气勘探有利目标区。与已获得较好煤层气勘探开发先导试验效果的大宁—吉县和韩城地区相比,延川南地区具有较高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对平煤八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统计分析,认为地质构造、构造煤发育特征及煤层瓦斯赋存特征是影响平煤八矿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地质因素,同时结合平宝公司实例重点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构造作为突出诱发因素,占主导作用,控制瓦斯压力梯度形成高压瓦斯,控制煤层瓦斯赋存;地质构造促进构造煤变质、变形过程,影响构造煤发育特征;三种影响因素互相叠加形成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物理环境,共同作用至一定程度时即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相似文献   

4.
对于未被巷道揭露的煤层,想要判识构造煤,利用测井曲线显示的特征判识构造煤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介绍了测井曲线判识构造煤的原理与方法,构造煤的判识可为煤矿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准南阜康矿区深部煤层吸附特性和吸附气含量,对5件低煤化烟煤进行高温高压吸附实验,分析温度、压力和煤阶对深部煤储层吸附性的影响;基于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深部吸附气量预测模型,并结合研究区煤储层煤质特征及温度、压力变化规律,对深部煤储层吸附气量进行预测.结果 表明:准南低煤化烟煤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的Langmuir...  相似文献   

6.
煤层顶板的稳定性是影响煤层回采工作安全最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大量钻孔和矿井生产资料,研究了木城涧矿侏罗系煤田主采十槽煤层顶板工程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十槽煤顶板岩性均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局部见泥岩;裂隙都较为发育,顶板破碎;顶板类型以稳定和中等稳定为主.该评价结果有助于该矿加强不同区域煤层顶板的管理及安全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7.
青东煤矿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及褶皱构造分布广泛,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在石门揭煤过程中常遇到突出煤层增厚区,给石门揭煤带来困难。采用顶板岩巷穿层钻孔的水力钻进一一水力冲煤——一水力润湿的综合水力化防突工艺可冲出大量的煤体及瓦斯、降低控制区域煤体应力、增加煤层透气性、加速瓦斯排放,同时软化煤体、降低煤层突出危险性、缩短揭煤工期。  相似文献   

8.
北祁连及走廊区是甘肃省的石炭系地层出露较多的地带,也是甘省境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下、中、上三统都有煤层沉积,但总的说来;下统(C_1)只部分地区以煤线的型式赋存,中统(C_2)上统(C_3)一般有可采煤层赋存,只是厚薄变化较大,构造也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9.
以袁店煤矿为例,从煤层底板岩石力学性质、底板隔水特征及底板岩性组合三个方面对煤层底板裂隙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突水系数法和板模型理论两种方法对煤层底板裂隙突水进行预测。两种预测结果均显示,在开采条件下煤层底板存在突水的可能性,开采该煤层时要制定合理的防水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煤层瓦斯径向不稳定流动理论对临涣矿7煤、9煤和10煤三层煤的透气性系数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临涣矿十一采区可采的三层煤透气性有一定差距,其中9煤的透气性最好,10煤透气性最差,7煤透气性性介于两者之间,7煤和10煤属于较难抽放煤层,9煤是可以抽放煤层。  相似文献   

11.
“煤地质学”课程教学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随着地球科学的现代化,煤地质学的研究领域不断完善和开拓,在含煤盆地、含煤层序地层、煤岩学、煤层气地质学等各个研究方向日益深化,逐渐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研究体系,即煤地质学的课程新体系,不仅包括课堂理论教学体系,还包括煤地质学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煤巷掘进工作面是最容易发生瓦斯事故的地方,有效地做好瓦斯预警工作将为煤巷快速掘进提供安全保障;根据瓦斯流动理论,通过对机械化快速掘进煤巷的考察研究,对瓦斯的涌出来源和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其相关的瓦斯涌出预测模型;为煤巷快速掘进工作面瓦斯预警和治理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目前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课程取舍及教学学时定性分析较多、随意性大的问题,采用多层次分析方法对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建立了各课程体系评价知识模型;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出各门专业课的学时数。  相似文献   

14.
浅谈煤矿井下有害气体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煤炭开采会带来环境污染和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有害气体,它包括CO、CO2、CH4、H2S、NO2、SO2等,通常存在于通风不良的旧巷、采空区和火区附近以及在炮烟、沼气和煤尘爆炸时的风流中,这些气体浓度达到特定值,就会对人体产生损害,有的还会爆炸危及工人和矿井安全;通过分析煤矿井下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基本性质及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国内外煤层气开采现状、煤层气开采专题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煤层气开采专题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的资源类型等方面,对煤层气开采专题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单片机在煤矿井下甲烷数据采集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特厚煤层开采上覆岩层垮落特征及覆岩运动规律,以铁煤集团大平煤矿某工作面特厚煤层为原型,运用室内相似材料模拟技术,对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的周期来压、垮落步距、岩层位移、破坏规律进行模拟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岩层裂隙自下而上不断发展,初次垮落步距为69m,老顶垮落步距为23m和周期垮落步距为46-52m。覆岩离层存在于采空区正上方的0.7H范围内,最大值位置随高度的增加而在水平方向上远离开切眼位置。本模拟实验结果为特厚煤层综采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煤矿的不安全度作了一个定量的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此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