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简析:《海底世界》是苏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第2、3、4、5自然段针  相似文献   

2.
难点及分析 《海底世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组的一篇生动有趣、知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的难点是了解海底世界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同时,要搞清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是海底世界的两大特点,这两大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景色奇异中包含着物产丰富,丰富的物产又造就了奇异的景色。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如:黑暗中闪动的光点意味着海底有许多鱼,宁静中的窃窃私语声说明动物很多。可见海底奇异景象的形成与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同样,丰富的物产也显示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它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从“光”和“声”两方面描述了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了海底的物产,从而让人们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教学目的1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热爱...  相似文献   

4.
缪桂珍 《云南教育》2005,(16):31-32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象和丰富的物产。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学这篇课文,笔者尝试信息技术与阅读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海底世界》(六册)这篇课文一开头就用“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个疑问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最后用“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明确地回答了课文开头的提问,总括了课文说明的中心。这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就是提挈全文内容的纲,是文中的重点句。教学时,可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从“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方面去理解全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分析]《海底世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它是一篇浅显的科普知识性课文,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海底的植物、海底的矿物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海底世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窃窃私语"造句。3.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能分别找出两段的中心句,并能学会围绕中心  相似文献   

7.
正一、构建专题网站,探究问题1.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点击电子白板"幕布拖拉")(1)引导学生归纳问题:海底的景色是怎样奇异的呢?海底的物产又是怎样的丰富呢?(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2)探究问题: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呢?  相似文献   

8.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相似文献   

9.
《海底世界》一文是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传统课文。本课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象和丰富资源,使学生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并启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教学本课可设计这样的教案: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2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通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表达,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的兴趣高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播放录像,展现美丽的海底世界,加深学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教例〕  教学目标 :   1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 通过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学 ,懂得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初步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 学会“涛”、“却”、“否”、“私”等字 ;理解“依然”、“是否”、“窃窃私语”等词语。   4 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 :  指导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的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启发谈话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1 )读准…  相似文献   

12.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第一自然段侧重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如何教出新意,让学生学得主动,读得有味呢?请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断实录。 师指板书(澎湃:却宁静 黑暗:却闪光)过渡: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却依然宁静;海底一片黑暗却又有一些星光闪烁,真是奇妙无穷啊!那么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13.
《古井》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虽短,却集境、情、理于一体,是一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哲理深刻的课文。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一、初读感知教学时可设计几个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2.文中写了古井的哪些事?3.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联系得比较紧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通过检查初读情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 这是一篇介绍海底景象和资源的常识性课文。它为孩子们初步揭开了“大海深处是怎样的”海底秘密。板书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洋基本知识,激励学生热爱科学,立志探索自然奥秘,开发自然资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要求:1.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二、教学时间:两课时。三、教具:有关海洋动植物、矿物挂图。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   1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初冬自然界的景物的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进行词、句训练。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体会课文用词用句的精妙之处。  教具准备 :计算机、实物影仪等。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写了初冬的什么 ?分哪两个部分来写 ?哪几个自然段写下雾时的景象 ,哪几个自然段写雾散后的景象 ?  二、讲读课文   (一 )讲读第一段 (1~ 4自然段 )   1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第六册6课《海底世界》在结构上有着鲜明的特色。课文开头,引发下文。课文开头(第一自然段),述写了“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吗?”这一开头,一方面,自然引起了下文,提出了要描述的问题——大海深处的情况;另一方面,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寻求答案的强烈愿望。课文末尾,总结上文。课文结尾“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联系上文深入地思考,  相似文献   

18.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讲读课文。作者生动地介绍了海底的光、声音、动物、植物、地貌、矿物等方面的知识,描绘出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教学时,应抓纲理线,使学生读懂课文,既掌握有关海底的知识,又弄清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些知识的。  相似文献   

19.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作者重点介绍了海底光线、声音、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时我紧紧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重点词语采用“自学——导读——训练”的方法,体现教学思想。一、自学——立标见疑自学是学生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的学习阶段,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自学机会,激励自学情感,教给自学方法。 1.激发兴趣《海底世界》一文。生动、形象地为孩子们揭开了海底世界之谜。教学时,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出示海底图,巧设疑问:“同学们已学过了《大海的歌》、《珊瑚》等课文,认识了大海的美丽、壮观。那么,波涛澎湃的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它们有哪些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呢?同学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一“推“一“敲“成为千古美谈,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启迪:语文教学中,有时也需要师生一起去咬文嚼字,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lt;海底世界&;gt;时,我围绕“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一中心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到课文中去咬“最“嚼“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