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所谓"动态",即运动着的变化着的状态,课堂教学中的运动变化是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所谓"生成",就是形成或达成许许多多不可预见的教学资源。"动态生成"教学就是在上述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中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动态生成"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贝思思 《中学教育》2010,(11):36-40
当课堂教学不再简单地被看作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开始关注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便或多或少地生成出一些新元素。这些新元素引导着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真实生命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资源"做出解释的基础上,探讨"资源"生成对于教师、学生及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资源"生成面临的尴尬问题,并以教师为着眼点探究课堂教学中促进"资源"生成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3.
马凤萍 《考试周刊》2011,(82):64-65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应该"提倡生成"、"驾驭生成"。语文教师要设计有的放矢的教学思路,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进行灵活有效的课堂处理,采取恰当多样的课堂评价,这样就能促进生成,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动态生成"这一教学名词不断闪现于我们的眼前,激荡着我们的思维。所谓"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即语文课堂目标的实现,是在由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同学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间,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思维与习惯等建构的一个教学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那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发展呢?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有效生成,张扬学生个性的良好"药方",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让整个语文教学"快乐"起来。因此,对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有关尝试:  相似文献   

6.
韩圣芳 《考试周刊》2010,(57):52-52
我们曾经对"精雕细刻、顺利流畅"的课堂教学羡慕不已,但慢慢地咀嚼,发觉这样的课堂只是表面的"完美",实质上仅仅是学生适时"配合"教师完成教案而已,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感觉不到生命成长的气息和创造的欢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和教师。"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践行动态生成课堂观的今天,教师的不少认识及教学行为明显与"预设生成"的理念格格不入。因此,我们要透视现象,分析原因,寻找应对的策略,运用动态生成课堂观,引领教师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一、影响数学课堂"预设生成"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雪涛 《考试周刊》2011,(84):166-167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追求动态生成的品德课堂,必须关注学情,设计弹性方案,开放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将回归生活、开放的品德教学生动有效地展现在课堂上。这样教学才会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知识、情感、能力的生成,倡导生成性教学。因而,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生成。  相似文献   

10.
课堂千变万化,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抓住每一个教学亮点促进教学的生成。而能不能抓住亮点,在于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不受干扰地放飞思维。有了机智才能促进生成,抓住了"生成"就体现了机智。一、偶发事件的机智处理与教学生成1.自然的偶发事件。指大自然的风花雪月,小动物的突然闯入等,...  相似文献   

11.
课堂生成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课堂上的意外生成时有发生。有些教师害怕意外生成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习惯性地把看似与新课无关的生成迅速存入"问题银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原因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去考虑,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定会产生许多"生成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对话,引发生成;同时要敢于摆脱教案的预设,调整思路,促进生成;并且能勇于暴露学生中的错误,适时调整课堂节奏,拓展生成……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教学认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所"预设"程序的过程,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而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传统课堂把处理突然"生成"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而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学生课堂生命活力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呢?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4.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生成性问题教学是指在生成性思维的指导之下的一种教学思想。坚持生物课堂上生成性问题处理的原则,采取有效方法应对生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发现教师为尊重课堂生成,而摒弃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的教学行为,直接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续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而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经历及思维发展.实践中,我们尝试"教师甄别学生已知真伪""延迟评价""适时泼冷水引发思维冲突""创设矛盾生成情景激活思维"等策略,旨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把学生从"已知"引向"未知",促发学习动力.这些实践有效地保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维护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过程性学习.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的正式颁布与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稳步进入了纵深发展的新时期。新课标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见,在数学课堂上关注"生成性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这个以往被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以期更好地实现数学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远程教学范式是教育科学共同体在远程教学领域内,所共有的学术信念、价值规范、基本理论模型、教育技术及教学行为方式的总称。预成性远程教学范式具有预成性和去生活性的特征,在其统摄下,远程教学陷入了成效不佳的困境。而生成性远程教学范式是对预成性远程教学范式的建设性的超越,它具有生成性、情境性、生活性的特征。远程教学范式从"预成性"向"生成性"的转变,对于摆脱教学困境,扩展课程与教学的生成性空间,促进远程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一些与教师教学设计有出入的地方,这些"意外"的生成是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师引导的即时反馈,有的可以促进教学,有的则会延缓课堂的进程,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有偏差的,如何处理这些课堂生成资源,需要教师运用较高的教学智慧,充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9.
学生数学文化价值的有效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也是评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一个重要依据。课程"人教版、浙教版、苏教版"均设置了"你知道吗"这一栏目,旨在强化数学文化价值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学生数学文化价值生成的重要作用。当下,教师对"你知道吗"的数学文化价值存在内涵理解不到位、教学计划性不强、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影响着学生数学文化价值的有效生成,是一个亟待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仔细阅读,深入挖掘这一栏目中的内涵并精心择定教学角度,科学把握教学时机,优化整合教学方法,以壮实学生数学文化价值生成之根基,涌动学生数学文化价值生成之灵性,提升学生数学文化价值生成之效能。  相似文献   

20.
"互动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我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时,实施自主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合作、探究,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追求课堂活动的真实、高效,构建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