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德符《野获编》“四六”条叙述了明嘉靖至万历这一历史时期骈文创作的流变,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明代骈文创作内容.本文对这条资料进行笺证,再现了明嘉靖至万历这一历史时期骈文创作的大致情形,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自清代以来人们对明代骈文的看法.因此,我们认为:沈德符《野获编》“四六”条这条资料对研究明代骈文发展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徵明为华夏作有两卷《真赏斋图》,它们在空间布局及内容上发生的种种变化,揭示了两卷图像的功能差异以及创作情境的改变。与“上博本”开放性的雅集空间相比,“国博本”拒绝了“他者”的进入,转向私密的封闭空间。与此同时,书斋内部的藏品变化也更准确地呈现了华夏的收藏趣味,且上溯至华氏的家学传承,使鉴古空间更具个性归属。结合两卷图像后《真赏斋铭》与《真赏斋赋》在内容及书写时间上透露的信息,本文进一步发现文徵明二度作图的原因或与华夏及其自身藏品的散佚有关。在此意义上,“国博本”便成为华夏的“图传”,同时也承载了文徵明对旧有真赏时光的感怀与纪念。  相似文献   

3.
"文人画"在明代绘画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与所题诗文往往形成互文关系,体现出较为复杂的含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代赵金《江村渔乐图》历来少被关注,而此图可能是其唯一传世作品。赵金为明代隐士,长于诗词文章,与当时名士多有往来,在当时江南文化圈中具有相当的声望。本文认为,将《江村渔乐图》置于整个文人"渔父文化"的脉络中进行阐释有其合理性。该作品所显现出的特征及其图像与之后的题跋,不仅是对赵金、文徵明等人精神追求的诠释,更体现了当时文人在"入世为官"与"出世隐居"之间徘徊不定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文人篆刻艺术兴起和繁盛的重要时期。建国以后通过考古发现和文物部门征集,收获了不少明代文人使用的印章实物,是研究明代篆刻艺术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将这些图像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考述和量化分析,对于明代文人印章的鉴定、断代、艺术特征及印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标本参考意义。本文将新出土明代文人印章,按照出土或征集的地域进行分类,并以印主活动时间为序,进行全面考述。对以往考古报告中所出现的释文、考证等错误,一并加以纠正。最后从这批印章实物的出土地域、印主身份、材质、印文内容、边款等多个角度,对明代篆刻艺术的历史发展与艺术风格作出总结,从考古实物方面弥补传统篆刻史文献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邢薇薇 《兰台世界》2016,(23):144-146
通过明代嘉靖四十四年的《福赞》碑刻,考证了碑刻所蕴含的深刻历史意义,论述了儒家文化关于"福"的智慧和对文人的道德教化作用,并对撰写人张大猷生平进行了研究和剖析,为研究中国福字文化和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6.
明代的关防     
作为与印信类似的身份凭证,关防最早使用于明代,且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勘合产生之前即已存在。明代关防不同于印信,不论在产生时间与颁发原因上,还是在颁给官员、颁发程序与铸造形制上,都与印信存在很大差别。作为一种权力与身份的象征和钤盖公文的凭证,明代关防从根本上说是对印信制度的补充,从广义上讲,可以看作是印信的一种。嘉靖后,关防不断增多且日益复杂,其地位与印信也渐趋同一。  相似文献   

7.
《大明舆地图》是一套反映明代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地图册,是研究明代历史、地理的重要图籍.根据图中行政治所的迁移和行政建置置废的变化,可以推断这套图册绘制年代为嘉靖三十七年王嘉靖四十年间.  相似文献   

8.
明代《南京户部志》在明代官修国家机构衙门志书编纂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所知仅存两部,一部藏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一部藏于日本尊经阁文库。对两部《南京户部志》进行仔细比对、辨别,可以知道傅斯年图书馆所藏《南京户部志》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初刻本的一个残缺本,而尊经阁文库所藏《南京户部志》是在嘉靖二十九年之后经过10次续修增补的崇祯十年(1637年)左右的另一部《南京户部志》。这两部《南京户部志》的存在,充分证明了清修《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的明代《南京户部志》有关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在现今存世传王维的雪图中,《江山霁雪图》《江干雪意图》和《长江积雪图》三件长卷作品,因景致与风格的近似被认为源出一幅早期母本.三者相较,《长江积雪图》问世时间虽在明中晚期,但其画幅最为完整,所据底本应为当时的某件全本,是目前探求早已亡佚之母本画面景致和创作时代之重要凭借.画卷以连贯形式展现的"江天暮雪""远浦归帆""平...  相似文献   

10.
萧大亨(1532-1612),字夏卿,号岳峰,明代泰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土,万历间历官兵、刑两部尚书,是晚明政治、军事舞台上较有影响的一位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1.
近日,西南大学文学院何宗美教授的巨作《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以下简称《演进》)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重要成果之一.全书分上编《明代文学结社现象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研究》和下编《明代文人结社编年辑考》,共百余万字,皇皇之著,对明代文人结社现象作了迄今为止最为翔实的全面考察,对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发展演进的深层关系作了细腻而深刻的剖析.作者以严谨的学术姿态,敏锐的观察角度,纯熟的文学思维,在文人结社的框架下,为我们展示了明代文学演进的宏图.近日翻读此著,感触颇深.兹就书中所论及明代文学研究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天一阁     
鲁非 《浙江档案》1998,(7):36-38
天一阁是明代嘉靖兵部右侍郎范钦的私人藏书楼,创建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间,距今四百三十余载,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0月,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周村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周村区汇龙湖工程建设用地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明代墓葬11座,除一座为土坑墓外,其余皆为阶梯墓道土洞墓,共出土瓷器、木器、铜镜等器物90余件。墓葬的排列具有一定规律,随葬器物也比较一致,应为一处家族墓地。《明英宗实录》中多次记载明英宗令户部旌表出粟义民并诏赐冠带事,M1的发现佐证了这段史实,反映了明代具有文官散官大夫称号的平民墓葬的特点。墓地出土器物以淄博窑瓷器为主,比较固定的组合为四系罐、双系罐、碗、灯盏、缸等,为明代淄博窑瓷器的断代提供了依据,也反映出明代当地民间以使用本地所产瓷器为主。M1所出七星图案木棺底板、M8所出镇墓瓦是道教或民间宗教信仰的体现。这批墓葬的发现为明代平民墓葬的研究提供了资料,丰富了对于明代丧葬习俗、生活习俗、精神信仰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松江人陆树声是明代嘉靖时期的礼部尚书。因其德高望重、世寿长久,他成为当时文人士夫阶层景仰的对象。在陆树声在世的时候,他的肖像就被描绘。现存最早的陆树声肖像是他九十岁生日时,叶时芳所画《陆树声北禅二人小像图轴》。之后,清初松江画家徐璋将这一形象描摹进《松江邦彦图册·陆树声肖像》中,并在晚清时期得以刻石。上海博物馆藏清代佚名《陆树声肖像页》,应该就是介于绘本与刻石之间的过渡本。本文以这些存世的陆树声肖像为研究对象,从面容、服饰、器物等多个角度,阐述它们之间的图像关系。从而加深对陆树声这样的名人肖像瞻仰功能的理解,并对清代佚名《陆树声肖像页》的性质进行鉴定与判断。  相似文献   

15.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河南开封出了一位宗室文人、藏书家、著述家、目录学家朱睦(木挈)(jié音洁),《明史》记载说:“论者以方汉之刘向。”笔者并不同意这种比附:朱睦(木挈)的时代境遇、造诣成就远不逮汉代宗室文  相似文献   

16.
杨军 《图书与情报》2008,(1):128-131
明代翻刻宋本之所以兴盛于嘉靖年间前后,主要是由明初前代典籍出版稀缺,产生古籍出版的社会需求;古籍出版迎合文化复古的风潮;学术研究与典籍整理的需要;文人嗜书、藏书的习尚;明政府严禁窜改旧版文字行格等五个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明代旅游不仅停留在对旅游景观的观赏体验上,同时还形成了明代丰富的旅游思想,陶冶了旅游者身心,激发了文人旅游者的创作灵感,提供了社交访友的良好渠道,并且促进了旅游地经济的发展,为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形成了明代独特的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18.
《宣和博古图》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古器物学图录文献之一,现存最早版本是元至大中重修本,现存版本以明嘉靖本为最佳。《宣和博古图》著录体例完善、图像清晰完整,在古器物学图录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麦河》是著名作家关仁山历经数年精心打造的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土地流转为线索,以各具特色的人物为对象进行叙述.本文以性格特征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为对象,对关仁山《麦河》的人物塑造进行研究.本文运用文学形象分析法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进行形象分析,在此基础上阐明《麦河》的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所赋予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纪录片是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的代表,在纪录片制作中,编导意图会直接影响纪录片的艺术价值.因此,有效贯彻、积极实现编导意图也成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条主线.文章结合纪录片的性质,就纪录片创作中编导意图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有助于人们对纪录片及纪录片创作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