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2013年第2期《集邮博览》上刊登了北京作者林丰年先生撰写的《美观实用的新邮宣传折》的文章,文中详细介绍和展示了2002年至2013年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印制的4种版式的新邮宣传折,唯独没有介绍和展示2012年(壬辰年)新邮宣传折。  相似文献   

2.
肖言 《集邮博览》2014,(6):60-61
正近几年,新邮预报印制水平提升,设计美观,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欢迎,不少集邮爱好者变着花样把玩,引得邮友兴致盎然,其乐无穷。2014年初,换了新颜的新邮预报,一改前三年设计基调,全新推出,引起邮迷兴致。笔者闲暇时,将2011、2012、2013年的部分新邮预报宣传品与2014年仅有的5套宣传品进行了对比,从而发现改版的宣传品有"五大变"、"三不足。"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集邮》杂志每月刊登纪特邮票发行预告,每遇新邮有故事发生地可寻,笔者就向当地邮局或集邮公司汇款,请他们寄新邮首日封。在这些封中,上海市集邮公司所寄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首日封令笔者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国人在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着。我这个普通集邮爱好者也有一个“新邮发行梦”,现在借《集邮博览》这个平台呼吁社会各界的支持,希望这个“新邮发行梦”能够早一天“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5.
新邮宣传折,顾名思义,是配合我国邮政部门发行新邮印制的宣传品。内容主要包括:邮票发行计划、拟发邮票图稿、办理预订事项等。由于该款印刷品为国家邮政部门印制,集邮者免费索取、收藏,多年来颇受集邮者重视与青睐。我喜爱收藏新邮宣传折。它对预告新邮、预订新邮和收藏新邮,有着很好的宣传引导作用。别看它小,用途可不少。有了它,可以了解掌握全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按时购买和研究新发行的邮票。宣传折上的邮票图稿,让集邮者有先睹为快的乐趣,能够激发收藏欲望。对我这样喜爱极限、原地集邮的人来讲,依据新邮  相似文献   

6.
《上海集邮》创始时,用名《上海市集邮协会会刊》。创刊伊始的前几期,大都是会务的消息和报道。由于是“内部发行”,又都供给会员或会友,因此篇幅不多,各类章的发表也受到篇幅上的限制。我集邮凡五十年余年,由于邮票的品种繁多,图案各异,色泽又不同,我对邮票产生兴趣由此而起,因此对各种邮票的设计情有独钟。80年代初,我作为市邮协的早期会员之一,有幸得到《会刊》,于是抱着一试的心情,写了一篇评赏新邮的稿子寄到编辑部。  相似文献   

7.
拜读《集邮博览》2003年增刊第3期上刘经岚、刘宗兴二先生的文章,很受启发。这两篇文章都对“新邮机001邮件收据”做了介绍,本人也曾在第三届全国附加费集邮研讨会论文集中撰文介绍过,但现在又有了新的发现。“新邮机001邮件收据”可分有底纹与无底纹二大类。有底纹类是前期使用的,后期使用的无底纹类逐渐替代了有底纹类。现在几乎见不到使用有底纹的了。  相似文献   

8.
朝晖 《集邮博览》2003,(4):58-58
当前邮票市场正处于寒冷季节,新邮打折一片,邮人苦不堪言。尽管管理层多次采取减少发行量等救市措施,但市场并没有启动,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以为新邮的销售方式或许有问题。大家都知道,邮票有双重属性。其一是邮资凭证,这是根本;其二是供人们欣赏、研究、收藏,这是派生的属性。按上述属性,新邮应该先在通信领域流通,然后进入集邮领域。而纵观这些年新邮的发行方式,恰恰相反,新邮发行后直接进入集邮领域。在很多地方,新邮被人们戏称是“集邮邮票”。因此,要振兴邮市,改变新邮打折的局面,应从改变其销售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9.
正读了《集邮博览》2013年第11期《"邮"在西安》,我正好在11月初也去了西安,跑了两个邮市和几个邮局,也寄了些封片留念。对比这篇文章,我再补充2个集邮爱好者游邮西安感兴趣的地方。一个是在钟楼邮局北侧的集邮专卖店可以免费加盖近两年的西安新邮纪念日戳,大约有36枚,需交押金100元,盖完  相似文献   

10.
每每拿到一张“新邮预报”时,总是急于翻看“新邮”的新貌,因为,那是一套邮票的第一次亮相,而一年一度的邮票发行计划,则算得上是一个全年的“新邮预报”了。岁末年初,也会急于看看“新邮”究竟有哪些新意。正值2013年到来之际,面对“新邮预报”,我想就一个“新”字,说几点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11月19日,黄浦区邮协在"集邮者之家"召开2013年新邮预订、《上海集邮》发行工作会议,基层邮协秘书长出席会议。会议由会长叶清良主持,秘书长劳兴康传达11月16日市邮协直属基层邮协  相似文献   

12.
对2000年新邮预报齿度的校正 今年上半年共发行纪、特邮票13套53种(含小型张1种),各家集邮报刊预报的新邮齿度与实测数据不符的占半数以上,《集邮》、《中国集邮报》和《上海集邮》等概莫能外,而且都属北京邮票厂产品。1~6月共发行北京邮票厂印制的纪、特邮票8套38种,共中7套36种(含小型张)齿度错报或漏报。  相似文献   

13.
正色调清新、简洁明快、大方隽永,这是笔者见到2014年《新邮预报》后油然而生的感受。以2014年第5期《新邮预报》为例。正面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特种邮票的票面,右边为中国集邮总公司启用的纪念戳,图案清楚、大气。右下角为扫描二维码。背面则为《保护消费权益》特种邮票的技术资料和背景资料,并附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首日封图案。左上角新加"方寸集天下,邮票藏万家"宣传语。  相似文献   

14.
近日《集邮博览》、《集邮》与北京马连道邮币卡市场联合举办了一次集邮沙龙。本次沙龙就新邮预订的利弊集中进行了讨论。与会人员:李伯琴(华夏专题集邮研究会会长)、鄂文江(北京市崇文区集邮协会会长)、狄超英(集邮家)、吴刚(北京外邮研究会与北京附加费研究会成员)、黄玉魁(《集邮》编辑)、谢元宏、孟朝阳(马  相似文献   

15.
收到《上海集邮》第2期,因为我集有一些近年的新加坡实寄封,所以对司徒一凡先生的《有关邮政和集邮的新加坡新邮》特别感兴趣。晚饭后,拿出票品与文章对照,玩味正浓,突然停电。室内一片漆黑,但桌上  相似文献   

16.
随着集邮的发展,沪上许多公开发行的报纸开设集邮专版。现按开办时间顺序作如下简要介绍。 《上海邮电报》“集邮世界” 1980年问世,逢周三出版,是上海开设集邮专版最早的报纸。刊于第4版,设新邮报道、集邮课堂、方寸论坛、欣赏与评析、港台之窗、封片戳等栏目。经常报道国内外(重点上海)集邮动态和专访,重视刊登引导集邮者正确集邮的文章。集邮课堂栏目刊登过多组邮识连载,颇受集邮者欢  相似文献   

17.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12):4-4
新邮不新每当我拿到《集邮博览》,看到"新邮前沿",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舒服,因为它来的太迟,已经起不到新邮预告的作用了,还白白浪费了版面。作为一个集邮爱好者,制作极限片或首日封等,都急切地想尽早知道新邮的发行情况,如发行  相似文献   

18.
向辉  叶军 《上海集邮》2012,(6):36-37
在谈到中国集邮历史时,都要提及1880年《花图新报》刊登的《各国信馆之印图》。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是由什么刊物刊登的?笔者有一些新的看法,与集邮界同仁讨论。一、《各国信馆之印图》一文的内容关于该文的内容,《中国集邮史》(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编,北京出版社,1999)一书刊登了全  相似文献   

19.
1948年,在美国国会的要求之下,美国邮政也发行了大量新邮,造成新邮过剩,全年30套新邮使得著名的《生活》杂志刊登了专题文章《邮票太多了》(附图)。邮票作为一种商品,必然也存在着供求关系。当邮政当局发行的新邮数量超过了正常的邮政用量和集邮爱好者可以吸纳的数量之后,必然要造成供给过剩。现  相似文献   

20.
在2003年的《人民日报》上,有204篇消息、文章、图片的内容涉及邮政与集邮。这里说的“涉及”,是指文献中出现的词汇有“邮政”或“集邮”,或“邮票”。提到“邮政”的文献有134篇,提到“集邮”和“邮票”的有70篇。在这70篇文章中,最多的是纪特新邮发行的消息报道与相关知识,有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