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海宇 《新闻窗》2005,(4):17-18
2004年全省电视新闻奖参评作品佳作纷呈,令人欣慰,观看时眼前不禁浮过这些年来电视新闻发展和变化的情景片断: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早间新闻栏目《东方时空》,其意义后来被称为“是新闻改革、崇尚创新的孵化器”;1998年,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开播《晚间新闻》,以一种鲜明的“亲民性”特点来“说新闻”,带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在语态上的又一次转变;2003年元月,中央提出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会议新闻明显减少和变短了,声画并茂,展示新闻鲜活性的报道增多了:2004年5月,贵州电视台《贵州新闻联播》实行总制片人制,开放的大编辑部、大采访部形成……。  相似文献   

2.
一、声势强劲 保持力度 《“三个代表”在基层》系列报道自2002年5月19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中播出,截至6月底,共播出62集。 中央电视台从新闻中心的新闻采访部和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3.
董岩 《今传媒》2009,(10):4-7
赵立凡,1943年出生,江苏宿迁人.历任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新闻采访部副主任、新闻编辑部主任、新闻中心副主任、国家播电影电视部总编室副主任、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书画院院长、<中国电视报>总编辑、央视网总顾问,国家广播电视协会常务理事、专家组副组长.  相似文献   

4.
田安莉从事电视新闻工作近20年,做过多年采访记者,现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新闻中心评论部主任,曾任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采访部副主任、东方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专题部主任。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首届韬奋新闻奖”揭晓。获奖者多为新闻界德高望重的资深前辈。但其中也有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胜。走出校门九年的他,以年轻的活力、激情、超乎一般的毅力、才能和强烈的事业心,书写了一个年轻的电视新闻工作者一段闪光的履历。一展风华1990年,孙玉胜被提拔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采访部副主任时,年仅31岁,是全台最年轻的处级干部。1993年他担任新闻采访部主任时,同样是全台最年轻的“一把手”。一时间,他曾成了人们猜测和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的"嫦娥奔月"报道,事件重大、时机敏感,过程紧张,应该说是一个政治难度、技术难度、传播难度都极高的高难度电视动作。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准备、多方协调,特别是新闻采访部动员了精悍的力量,提前准备,充分计划,不仅先后推出了《泉灵探嫦娥》、《张萌追嫦娥》、《百姓看嫦娥》三个专题栏目  相似文献   

7.
“记者要多走基层多思考多实践,好新闻出自基层。”这是笔者最为深刻的体会。 1998年7月,笔者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在福州日报社采访部工作至今已有13年,都在基层一线采访,参与了不少新闻策划,采写了大量鲜活的新闻作品。笔者2005年被授予福州市第四届“双十佳”新闻工作者,采写的新闻作品有74件获全国、省、市各类...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12,(1):1
2011年11月,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采访部主任、高级记者杨宏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中宣部等5部门联合表彰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他战斗在新闻一线达21年,始终坚持"三贴近",记录历史,讴歌时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跑遍了荆楚大地的山山水水,采写  相似文献   

9.
黄枫 《今传媒》2007,(10):4-5
肖东坡,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主持人兼制片人.1994年进入山东电视台,1997年到央视"乡村季风"栏目担任记者、主持人至今.作品曾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2002年获得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惟一的电视作品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金奖提名,中国电影电视神农奖金奖(两项),全国对农节目奖一等奖(三项).2001年,所主持的"乡村季风"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  相似文献   

10.
《新闻爱好者》2005,(6):21-21
党报记如何适应当前新形势抓独家新闻?如何扩大党报独家新闻的传播效果,不让独家新闻成为“独家享用”?……围绕这些热点问题,5月11日晚,河南日报经济新闻采访部在报业大厦三楼会议室举行首届新闻业务研讨会。围绕田宜龙的本次主题发言及各自在新闻工作中的体会,进行了将近4个小时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11.
徐正强 《军事记者》2009,(12):61-61
10年前,朱铭还是77556部队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战士,对新闻基本业务知识一知半解。10年后的今天,他却有近千篇新闻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军内外数家报刊、电台发表,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10多次被西藏军区后勤部、西藏军区、成都军区表彰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2.
人们总是把新闻作品当作“易碎品”。有没有让“易碎品”的新闻“延年益寿”的方法呢?通过近20年的新闻实践,我感到这个办法还是有的,其中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增加新闻中的化含量。因此,在新闻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努力提高新闻中的化含量,已经成为媒体一个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8):I0005-I0006
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至今已三年。三年来,新闻频道在舆论引导力、新闻时效、报道贴近性等多方面都有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用"含金量"来比喻和衡量某条新闻所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低.通过考察和解析近几十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媒体的新闻作品,我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评判新闻作品之新闻价值的新概念--"含科量",即新闻作品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5.
电视精品与制片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4年的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中央电视台以制片人制运行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都有作品获一等奖。电视新闻同行认为,这类节目采用制片人管理体制,不但产生精品,而且产生精品群。上海电视台《新闻观察》,北京电视台《北京特快》,广州电视台《城市话题》,实行这种...  相似文献   

16.
视野     
《视听界》1998,(2)
多出精品繁荣屏幕1998.01.02《新闻出版报》刊登杨伟光关于新一年宣传重点的打算。他说,中央电视台的宣传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高举一面伟大的旗帜,即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今年2月将播出大型系列理论片《伟大的旗帜》、专题片《丰碑》,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将到广西百色地区演出,录像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二、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宣传。“新闻  相似文献   

17.
杨文萌 《新闻知识》2007,(2):13-16,79
一、风生水起的电视民生新闻国内电视理论界人士认为,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到现在的40余年中,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经历了三次浪潮。197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新闻联播》,开辟了“时政新闻”的先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创办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开播《焦点访谈》、推出《新闻调查》,一系列的新生栏目让新闻有了故事,有了深度。中国电视新闻的这两次改革浪潮都是由中国最大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发起和推波助澜的,而进入新世纪后,电视新闻改革掀起第三次浪潮的始作俑者则是地方电视台。2001年是新旧纪元之交,当年一个标志性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18.
之所以写作《“天价”为何请不动院士》,主要是因为我从这个话题看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并试图对这个较重大的社会现象进行剖析,以发挥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 记得那是2002年元旦之际,我还在采访部负责教育新闻的报道。元旦前后正值教育新闻的  相似文献   

19.
对一个伟大灵魂的追寻──电视系列报道《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诞生记庄道宽,陈伟一石激起千层浪4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推出了由山东电视台记者王闽京、王杰昌拍摄的7集系列报道《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之一),拉开了中央各大新闻单位全面...  相似文献   

20.
自去年8月中央号召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中央电视台的"走转改"已经走过整整一个年头。在这一年时间里,中央电视台累计派出近800路、超过2800人次记者,后方编辑力量投入超过2000人次,深入一线"走基层";新闻中心播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