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措施等条款,此外还规定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凡是被列入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公约》的管理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76年成立,同时建立《世界遗产名录》。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的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自1975年《公约》正式生效后,已有176个缔约国。截至2003年7月4日,全世界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754处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582处,自然遗产149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3处。中国有29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名录,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文化遗产21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相似文献   

2.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 称《世界遗产公约》)。为了有 效地实施《世界遗产公约》,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6年成立了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从泰姬陵和帕特农神庙这样的人造奇迹,到大峡谷和伊瓜苏瀑布这样的自然奇观,这些令人惊叹的世界遗产你不容错过。  相似文献   

4.
世界遗产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自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到2002年,已有124个国家的7300处遗产成为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遗存。对自然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而景区经营权转让却违背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代际公平原则。在现实奈件下,保护和管理好世界自然遗产应当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法规、建立评估监测体系、狠抓世界遗产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产,这些遗产散见各地,对于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的研究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为了不使这些宝贵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而泯灭或损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认为,这些罕见的无法代替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不仅属于所在国家人民,而且也是属  相似文献   

7.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设立基金,对由各国不断申报、审核批准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世界遗产是指:从过去继承下来的地球和人类宝贵财富,是当今人类所共同拥有,并要珍惜和郑重传给下一代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申遗越来越火热,世界遗产及其保护主体的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问题的厘清,关系到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权责、动员和参与性等问题。通过对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背后的理念根源进行梳理,从比较宏观、中观的层面来分析世界遗产地及其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世界遗产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自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到2002年,已有124个国家的7300处遗产成为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特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包括文化、自然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最近又增加了“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指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的口头文化表述形式。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0.
1972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17届大会,各缔约国(现在140多个)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由“世界遗产委员会”负责实施.旨在以整个国际社会的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历经近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以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为标志,我国又步入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快车道。可谓基础坚实,成就辉煌,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刊中地理报     
2007年6月27日,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审议,同意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申遗成功,使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的世界遗产项目总数达到34个,这也是中国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中国的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约占  相似文献   

13.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成绩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令人忧心的问题与不足。其具体表现在:一、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二、世界遗产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三、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法律不完善;四、公众的主体意识有偏差。  相似文献   

14.
198 5年 1 1月 2 2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中国政府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成为该公约的 1 52个缔约国之一。我国自 1 986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 ,拥有“世界遗产”已达 2 7处 ,包括文化遗产2 0处 ,自然遗产 3处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4处 ,是继西方文明古国西班牙、意大利之后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一、中国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物和遗址。明清故宫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原名紫禁城。规模宏大 ,建筑精美 ,布局奇特 ,富丽堂皇 ,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保护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学术界对世界遗产的研究渐趋活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有些方面的研究有不足之处:一是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之间的研究较多,而其他类型的遗产如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景观等研究相对较少;二是自然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价值认识和遗产资源保护两个层面,其他方面如遗产资源利用等问题涉及较少;三是针对遗产资源遭到破坏的状况,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自 198 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 ,到 1999年底 ,我国已先后向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并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达 2 3处 ,其中文化遗产 15处 ,自然遗产 3处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4处 ,文化景观 1处。此外还有 30余处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项目 ,将逐年分批予以申报。随着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在我国的推广和深入 ,一股前所未有的“世界遗产申报热”正在形成。目前 ,申报工作已引起我国各地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些未被列入预备名单的项目所在地区纷纷行动起来 ,申报列入预备名单 ,一些已列入预备名单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的小读者卢熠提问)为保护世界各国文化和自然遗产免遭破坏,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各国政府以申报形式提供遗产资料,经考察审核符合要求者列入正式保护名单。截止到2003年10月,我国的世界遗产共有29处。其中,文化遗产有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故宫、周口店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北京等地的18座明清皇家陵寝,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陕西秦始皇陵和兵马俑,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山西平遥古城、云冈石窟,江苏苏州古典园林,云南丽江古城,四川青城山、都江堰、…  相似文献   

18.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有效地保护和展示世界遗产是各缔约国在《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的庄严承诺.近年来我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不尽如人意.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作为云南所拥有的世界遗产,在保护和管理工作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现行管理体制的缺陷与不足,文章作者在实地考察了丽江古城世界遗产后,对云南省的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体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倪豪孔 《新高考》2009,(10):56-57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各国代表审议决定,把“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三十六项世界遗产,也是继武夷山之后,福建又一个获此殊荣的文化成果。“福建土楼”作为植根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聚族而居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因其符合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第三、四、五条标准,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榕树在福州地区原生植被遭到明显破坏时期脱颖而出,成为优势树木。榕树是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典范。“榕城”是自然与人工的联合工程,也是福州人民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福州的榕树象征着平安吉祥、造福荫庇、和合和谐。历史不仅为福州留下“榕城”的品牌,还留下了充满福气的榕文化:榕历史、榕树意象、榕城风貌、榕文学。为使这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建议借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机制与经验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