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经济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但今天的大多数经济新闻读并不爱看,问题主要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
3.
就经济报道视角而言,它是一种广角镜,可以帮助受众从宏观的角度.跳出一时一地的局限,了解经济大的走势。如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加强宏观报道,有利于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我们加快发展的紧迫感,破除自我感觉良好、安于现状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5.
电视民生新闻以城市平民及弱势群体为关注对象。而相对于弱势群体,城市平民的数量及行业涵盖范围又宽泛了很多,是城市的主体人群。因而电视民生新闻对城市平民形象的勾勒,对当今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及未来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闻样本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出电视民生新闻所表现出的城市平民形象的要素,及其在勾勒城市平民形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电视民生新闻应该重新检视自己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标准与诉求,还当代城市平民一个真实、全面、客观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以城市平民及弱势群体为关注对象。而相对于弱势群体,城市平民的数量及行业涵盖范围又宽泛了很多,是城市的主体人群。因而电视民生新闻对城市平民形象的勾勒,对当今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及未来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闻样本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出电视民生新闻所表现出的城市平民形象的要素,及其在勾勒城市平民形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电视民生新闻应该重新检视自己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标准与诉求,还当代城市平民一个真实、全面、客观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闻与平民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闻报道,记者经常面对的是一组组枯燥呆板的数字。数字本身并不是新闻,百姓关注的热点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数字背后的故事。如何把日常大量出现的经济类工作会议和经济政策、法规、措施,甚至行业简报,用新闻的视角展现在大众面前,克服经济报道内行看了不过瘾、外行看了不知所云的弊端,是每一位经济新闻报道记者必修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谷喜合 《青年记者》2012,(20):35-36
经济报道平民化的内涵,就是在开展经济新闻报道时,充分选择平民内容题材、科学把握平民视角的报道立场、在价值取向上体现平民意识、报道方式彰显民众话语,以平民的视角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需求,关注大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等等.  相似文献   

9.
脱困与图书馆的泛平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能力贫困和知识贫困的分析 ,认为图书馆的泛平民教育是使贫困者脱离贫困的途径之一 ,并对平民教育、泛平民教育的内容、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许姗姗 《新闻世界》2009,(10):122-122
在当前我国经济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经济类报道,对于各行业提振信心、化危为机具有十分重要的舆论引导和鼓舞作用。经济报道需要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不但要充分反映最新的经济动态,更要在节目中培养受众理性分析经济形势的能力、发挥推动经济发展的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业的飞速发展,电视传播手段及传播观念的不断创新,使得电视在短短的几年中经历了由纪实到栏目化;由电视谈话节目的迅速崛起到电视游戏娱乐节目的红红火火等,几个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而电视的节目形态也从单一单调到丰富多样,电视传播视角由高高在上的俯视转为平视,电视传播模式由传者为中心转向以受者为中心,这种巨大的变化正是电视传播理念不断嬗变的结果。其中平民化传播理念的张扬以及人文关怀的生活类节目的崛起,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 平民化传播观念的张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社会文化重建的新时期,健…  相似文献   

12.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13年入香港大学就读,后到美国耶鲁大学主攻政治经济学获学士学位。1919年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学且获硕士学位。晏阳初自大学毕业后就立志献身平民教育。  相似文献   

13.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提出对中国人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意味着民富国强的理念大大增强。面对这种不可阻挡的进步潮流,职能部门、企业、个人都将在经济活动中做出新的重大调整和改变,相应地,媒体的经济报道也须顺应时代要求作出应有的改变。顺应这种大势,经济新闻报道更应注重新闻民生化、平民化,即用平民视角撰写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5.
一名出色的编辑、记者必须善于平视生活,也就是要学会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搞报道,学会用"平民意识"去编辑、报道。具体地说,作为编辑、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时政报道、经济报道,还是社会新闻报道,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多从基层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群众日常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魏世泰 《新闻前哨》2004,(11):53-53
8月上旬,《楚天金报》推出一组经济报道“烈日下的身影”,向读者讲述了6个普通人的故事。尽管文字很简短,反映的也只是武汉经济生活中普通平民生活的一个个侧面,但报道深深打动了广大读者的心。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专门对这组报道进行了评析和表扬。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广播、电视、报纸和因特网等各种媒体重新整合优势、互争高低的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随着现代社会民主进程的日益推进,平民化已成为各类媒体争取受众,扩大影响力的一项利器。其中电视作为一种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声情并茂、语言通俗易懂的电子  相似文献   

18.
白鸽 《中国广播》2009,(11):78-80
目前,有关人文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坐而论道的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文精神的讨论过多地驻足于形而上的领域。事实上,人文关怀主要不是一个纯理论形态,而就是对普通人生存状态的一种关注。  相似文献   

19.
平民叙事是当前电视传媒操作的框架模式,其存在和发展有其固有的时代意义,但其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大众为终极的指归,潜在地为现代电视产业的赢利为终极目的的走向,其表现形式也显示了激情淡化、内涵缺失的大众文化特质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刘贤政 《视听界》2001,(5):28-29
电视纪录片用平民视角去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展现百姓生活中酸甜苦辣,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是时代赋予电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一、平民视角观照社会和生活电视人如何看待自己与受众的关系将直接影响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技法。传统的中国传者由于从事的是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思想、大造舆论的工作,“理所当然”地把“俯视”的镜头对准受者。而受到现代文化启蒙洗礼的新一代中国传者认同的则是平视受者,“平视生活”,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