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找规律”一课是义务教育课改实验教材第二册内容。本文拟对安徽省芜湖市利民路小学张娅老师所上的这节课试加评析。本节课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教学基本功较强,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心,教学活动的呈现层次清楚、衔接自然,教学模式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听语文课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议:“这节课语文味很浓!”“这节课语文味似乎淡了一些!”……类似的话语大家因为听多了,不会觉得什么,也不愿进一步去思考,结果也就只能停留在这样的直觉层面上了。  相似文献   

3.
我在美国听了一节小学的自然常识课,课题是“蚯蚓”。在我们国内的上法,一般不外乎,老师先板书“蚯蚓”,然后出示蚯蚓的图片或投影,再是介绍它身体的特征,最后讲讲它对人类的益处。美国的老师怎样上的呢?一上课,老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担着纸片纷纷上讲台盛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成一团,老师却一言不发,站在讲台上旁冷眼旁观。课后老师对我说,上了一节“蚯蚓”课后,假如连蚯蚓也抓不住,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同学们抓住…  相似文献   

4.
动起来     
酞学课左上,老师R到同攀们叹吐吧吧现招本木@在上裸.老师便闻岂厂位们刚才笆五节螺,上件么科a丁”-有同学谷自:“音乐课.’走师匹又同由:‘唱什么戳入 坏么面动了一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答田:“动起泉.’-- 动起来@姚念!537118$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新塘一中73班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一个幼儿园连续听了二十多节以“好朋友“为主题的竞赛课,可以肯定的是老师们非常有创意,教学涉及多个领域,表现形式也很多样,二十多节活动竟然没有一节重复。但在听课的过程中以及课后和老师们的交谈中  相似文献   

6.
触摸新观念     
教数学的王老师,在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新课程理念时.心里总是不踏实。尽管同事们对他多有肯定.说在他的课上,学生表现活跃,参与教学已经根主动了.可他还是觉得自己依然是在领着学生学习.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可怎样做才算放手,他又不是根清楚。受人启发,他决定在教“等腰三角形的画法”时,  相似文献   

7.
徐洪殿老师的《课例 3》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融进了现代气息 ,教者能积极准备教具 (长方形盒盖和长方形纸板 ) ,能以学生为本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 ,学生们明确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化简 ,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对于这节课 ,笔者有几个问题想与徐洪殿老师商讨 :问题 1 在引入新课时 ,教者手拿教具提出两个问题 :“( 1)这个纸盒可以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呢 ?( 2 )怎样将其展开在平面上 ?”笔者认为顺着教者的思路应该把…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靖宇幼儿园王淑华老师的一节小班语言课给我印象很深。这节课是语言游戏课。教学目的:一、学习动词:“拍”、“打”、“踢”;副词:“也”。二、教会幼儿说短句:“我也拍皮球”、“我也打排球”、“我也踢足球”。教师先让幼儿猜谜语:“红的瓜、绿的瓜,一条线儿牵着它,飞到蓝天不回家。”小朋友们高兴地猜出气球之后,老师出示两个气球,问:“除了气球,你们还玩过什么球?”小朋友们依次说:玩过皮球,玩过排球,  相似文献   

9.
唐海燕 《山东教育》2008,(11):28-30
最近在一个幼儿园连续听了二十多节以“好朋友”为主题的竞赛课,可以肯定的是老师们非常有创意,教学涉及多个领域,表现形式也很多样,二十多节活动竟然没有一节重复。但在听课的过程中以及课后和老师们的交谈中发现,老师们在备课以及上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活动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缺乏对幼儿真正的鼓励等等。现选取一则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进北京丰台区东高地一小的教室,记者吓了一跳:这间教室里不但没有课桌椅,连黑板也不见了。20多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老师则站在学生们中间,倒像是在开“联欢会”。这确确实实是一节正式的英语课,只是为让学生们学习时更加放松,老师用上了特别的讲课方法———“联欢式”授课。学生们上这种课的时候一点儿也不拘束,老师刚刚讲到一个问题,大家就你一句我一句地“分析”开了。更特别的是,教室里占据了整整三面墙的白瓷砖就是大“黑板”,不但老师可以在上面写板书,学生们也可以在上面做课堂练习,写错了也不怕,拿手一涂就可以写…  相似文献   

11.
一次,听一节观摩课《第一次抱母亲》,我们都能感觉到授课老师有着较高的教学艺术,亲和力极强,课上得行云流水一般自如,又有着一唱三叹的回环之美。快下课时,老师问学生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有的回答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有的回答自己情感上的升华。不料,一位学生突然答道“:今天我有点感觉了。”那一刻,老师愣住了,我们也愣住了,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公开课上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我们已经习惯了他们对老师的溢美之辞,习惯了他们用一些充满激情的演说般的语句来为一节课续上一个美丽的“豹尾”,习惯了他们的“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2.
姚伟 《学苑教育》2012,(2):92-93
上复习课时,很多老师往往摒弃了应有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得复习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新课改的今天,“静悄悄”的复习课,与课标格格不入。教师要转变思想,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课标理念融入高三总复习课堂中,打破复习课原有的框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我应大连大学师范学院邀请为大连市中小学教师做《全脑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究》报告,并执教一节语文课: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一路花香》,同月在北京海淀区永康小学、教育部规划项目南北交流现场会上也执教此课,课后我还针对此次课的设计和思考与与会的老师们做了交流,得到大家的肯定。反思这节课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究其实质,广而言之就是灵活运用“全脑”教学策略,找准教与学的矛盾点,让学生学会学习。小而言之就是相信学生,一切以生为主。两节课例在执教中虽有差异,但是“全脑”、“自主”、“尝试”成了课的主导思想和操作策略。真的由衷感叹,课堂因为用脑而成功,因为信任而和谐,因为尝试而精彩。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需要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以此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要推动构建“三真三动”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叙事、运用上要“真”,注重内涵和外延、个体和生活、扩展和应用;在教师、学生和师生之间强调要“动”,主动提高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思政课改革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全市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观摩比赛中,一位老师布置给学生的课堂作业是:请你画出一幅参加学校升国旗仪式时的画。课后,评委们对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其中一位细心的教授却发现,在老师点评的那几个小组的作品中,学生画的“国旗”上都只有四颗星,不知为何偏偏少了一颗。再仔细观察,原来老师自己所提供的范例中竟然也只有四颗星。于是他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课堂上出现如此原则性的失误能算得上是一节好课吗?教授的话引起了一番争论。但最后这节课还是被评上了一等奖。 假如你是评判长,会把这节课评为一等奖吗?  相似文献   

16.
今年我教六年级的《太阳系》这一课,备课时反复思索,这一课该怎么教?还是像以前那样用上几张挂图或投影,老师干巴巴地讲?说不定老师知道的还不如学生知道的多,而且这也不符合“让学生主动地探求和应用知识”的自然教改方向。因此,对这节课我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我们通州区教育局邀请了著名的国际教育培训机构——加拿大邦德教育集团的六位专家为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暑期培训.在培训的两个星期中,培训学员们热情高涨,基本无人翘课,甚至有其他在职老师或在校学生主动前来听课,人人直呼过瘾,收获颇多.现在虽然三年多过去了,但其中有一节由Nancy教授执教的诗歌赏析课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8.
本刊每期都会发表一定量的课堂教学实录,尽可能真实地再现老师们的研究成果和风采。读者对这种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杂志实实在在地为老师们服务的特色之一。我们矧遒,一节好课往往是经过“否定之否定”后“磨”出来的,课堂教学实录反映的也是几经反复研究之后的最终的成果。在研究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背后的故事”:最初是怎样设计的?试教之后发现了什么问题?对教学设计又做了怎样的修改?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等等。这些问题相信也是老师们感兴趣的,而且,“磨课”的过程同样也能给人以启迪和借鉴。我们期待有更多全景式展现课堂教学研究过程的稿件: 李伟臣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稿件。作为教研员,他感到“脱离教学一线,越来越觉得没有发言权了”,于是决定“下水”,选择《磁铁的性质》这样一个“老课”来研究,并且愿意把自己的课当作“靶子”,让经常听他评课的老师也对自己的课“评头论足”,这是需要勇气的。李老师上的课是否精彩,自由读者评说,但他对自己的课的分析几乎没有“好话”,更多的是反思,是实实在在的探索,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老师们的评课也没有任何忌讳,实话实说,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教研氛围! 因此,我们不惜篇幅,将《磁铁的性质》一课的研究全景式地呈现出来,请广大老师也来评说评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兼职教研员,由于工作的缘故经常深入学校听课,一学期至少也要听加40~60 节课.可我发现,从去年到今年老师们的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油少盐,滋味寡淡.虽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课堂显得沉闷乏味.老师老老实实地在讲台上或讲,或引导,或指挥:学生规规矩矩地在座位上或听,或回答,或做题.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有幸参加了《教学月刊》社的“好课多磨”活动,得以欣赏各位名家的风采,不仅让我学习到“课要怎么上”,更让我知道了“课为什么要这样上”!其中,特级教师钟麒生老师提到“他为什么上《平均分》一课”,缘于上学期的“同一堂课”。正好,我也观摩了那次教研活动后,更巧的是,我也尝试上过了“平均分”一课。对于这节课,对于钟老师磨课心路中提到的部分内容,我有自己的想法:[片段一]钟老师:用分奖品引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有悖生活常理。钟老师分析:6枝铅笔分给一、二、三等奖得主,同样的6枝铅笔分给三个鼓励奖得主,就会出现鼓励奖的奖品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