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牟剋蓉 《精武》2012,(28):54-54,56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建立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分别从高校拥有的有利条件、在高校建立经营性俱乐部产生的效应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高校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建立提供一些较为可行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客户服务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从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及其客户服务体系的概念入手,对我国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会员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剖析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优化我国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客户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会员满意度,促进我国经营性健身俱乐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沈阳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为研究对象,运用营销学理论,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沈阳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服务产品进行实证调查与研究,并剖析了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促进经营性健身俱乐部提供规范化服务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我国经营性健身俱乐部职业健身教练专业素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要改变目前我国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不温不火的经营现状,稳定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健身会员的年保有量,解决现阶段职业健身教练专业素质发展滞后等原因,必须加强政府行业部门的培训机制和监管。以此来实现我国的经营性健身俱乐部职业健身教练专业素质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座谈讨论等方法对宁波市健身俱乐部的投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了调研。并基于对调研的分析、论证,揭示了健身俱乐部市场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即健身俱乐部体系的网络化,健身俱乐部管理的多元化和健身俱乐部服务的多样化。1.健身俱乐部体系的网络化(1)经营性商业健身俱乐部:指经营者以面向大众提供休闲、娱乐、健身服务为目的,以商业性健身娱乐设施为活动场所,依靠市场机制和利益机制运转的会员制群众体育俱乐部。政府行政部门应注意总量控制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6.
商业健身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健身市场中经营性商业健身俱乐部在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采用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市场营销学等理论与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健身俱乐部进行调查,从经营者、教练员及消费者三个层面出发,分析当前影响我国健身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市场、环境等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宏观管理、内部经营及健身俱乐部之间三个维度对四川省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管理机制进行了调查,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在宏观管理上:相关政策法规滞后、缺乏优惠政策的支持和扶持;在内部的经营管理方面:经营者素质整体水平不高,营销手段和方法传统,体育俱乐部专业指导人员较繁  相似文献   

8.
董维鹏 《体育世界》2014,(10):21-22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促进了人们的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的发展应当迎合时代的脚步,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参与者提供了良好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和科学的健身指导。但部分地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发展速度缓慢。通过调查与研究,探究影响长春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因素,试提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经营管理理念,以加强现代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旨在为长春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有利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和访谈法对沈阳市部分以人为本与非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经营性俱乐部员工忠诚于俱乐部,员工的待遇优厚;俱乐部服务优良,让会员具有归属感,会员忠实于俱乐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利于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能使俱乐部后期达到很好的盈利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指导员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万斌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23-24,30
采用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成都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指导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了解指导员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指导员地位与作用;完善机制;重视培养和造就健身指导员;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扩大健身俱乐部的社会影响等对策,为有关体育行政部门对经营性健身俱乐部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厦门市88家健身俱乐部进行调查,并对类型结构、营销方式、消费类型、人才建设、位置部署及软硬件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俱乐部类型多依附于酒店或采取连锁经营模式,而社区高端会所则成为发展的风向标;营销方式多以价格战为主;队伍建设过于单一,结构不合理;健身俱乐部多位于商业中心,过于集中;过于注重环境外部的装潢。建议通过建立行业联盟促进健身行业的发展;定期进行市场调查,更新营销方式;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其经济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政府部门的引导和规划,并加强服务质量、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商业健身俱乐部中的营销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误区,教育营销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营销的崭新模式,它有利于我国商业健身俱乐服务质量和国内健身俱乐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避免商业健身俱乐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营销在其他行业运用中的误区,故而提出,教育营销在商业健身俱乐部中的开发要具备长期效益理念、科技健身理念、人力资源理念。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健身俱乐部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深圳市15家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深圳健身俱乐部指导员队伍学历程度较高;开展的健身项目多样,深受会员欢迎;会员多来自白领阶层而且参与健身意识较强。建议提高健身指导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增加运动营养师,整合俱乐部收费与经济发展水平,做到场地设备高档化、价格合理平民化,以满足大众健身需要。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合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和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参考Kim&Kim的QUESC评价模型和Yong&Donna的SSQRS评价模型对商业性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从顾客的角度建立起适合我国商业性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天津市跆拳道俱乐部中具有代表性的5个俱乐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等研究方法,对跆拳道俱乐部的场地情况、资质情况、价格可接受程度、教练综合素质和消费群体等一系列情况进行调查、走访,试图通过对上述的分析,剖析青少年健身跆拳道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健身跆拳道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特征与经营模式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商业健身俱乐部一般实行会员制,它的服务产品由核心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构成;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生产消费的同步性、异质性、易逝性,产品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健身后效性,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性特征。认为:特许加盟连锁经营模式是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苏州市为例,对其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空间分布结构、空间布局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商业型健身俱乐部以中低档为主,投资主体呈多元化;空间布局以古城区为核心向东西方向发展和南部发展的态势,空间格局属于非集聚分布,呈现四种布局模式;布局的成因主要受经济、人口分布、交通区位及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政策与社会环境的双重良性刺激下,健身俱乐部商业模式的优化与改革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采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基于预付式消费视角,对预付式消费盛行的动因、健身俱乐部传统商业模式的运行特征与主要矛盾、发展困境与完善途径、缺乏转型动力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可借鉴的成熟商业模式。研究认为,预付式消费是当前健身俱乐部商业运行的主要特征,基于预付式消费的销售性规模扩张与服务性精细运营是其传统商业模式运行的主要矛盾;预付式消费下的健身俱乐部面临内部治理缺失、经营内容单一、制约章程缺乏、同行恶性竞争等问题,应通过章程制约、内容开发、回归本源、优化营销和扩展服务进行优化;阻碍健身俱乐部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内生动力的缺乏和外部推力的不足;全服务体系商业模式、标准化简服商业模式、健身共享平台商业模式与多样健身社群商业模式是可借鉴的成熟模式。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商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骆秉全  张连民 《体育科学》2004,24(11):13-1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研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北京市商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问题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从经营者和消费者两个层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商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规模编小;股份制经济是商业体育俱乐部的主要所有制形式;会员制有利于商业体育俱乐部改善经营管理;有60.6%的商业体育俱乐部不盈利。  相似文献   

20.
健身房运动环境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健身必须依赖于环境,良好的健身运动环境是科学健身的内涵之一。诸多因素可以影响健身的环境,其中空气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健身房空气质量的检测,分析健身房环境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健身房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运动健身的关系,从而为指导大众科学健身选择有利的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空气质量检测:温度、湿度、风速、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空气细菌总数,三个健身房:动感单车房、有氧健身房及跑步机房;生理指标测试:选取平均年龄23岁大学男生12名作为受试者,测试项目:心率、血氧饱和度、主观用力感觉等级评价表;心理学指标测试:采用简式POMS量表。测试时间:2011年1月-2月。结果:健身房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浓度、可吸入颗粒物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有所变化,这些指标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感单车房温度增加最为明显,上升6℃,空气细菌总数上升明显达15.5倍;跑步机房相对湿度增加幅度最快,上升20%;动感单车房二氧化碳浓度起始为0.084%,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最高峰为0.4%,二氧化碳浓度与心率呈正相关P=0.0274,二氧化碳浓度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P=0.0088;运动中平均心率高组和平均心率低组的心境疲劳分量表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室内健身房的环境指标二氧化碳浓度在运动过程中超标,有氧健身房使用前后湿度低于标准值,表明室内健身房存在问题,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运动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影响;健身房室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空气细菌总数,随运动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二氧化碳浓度与心率呈正相关,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室内动感单车的运动心率范围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RPE等级在12-15之间,表明动感单车强度在有氧运动处方有效范围,从而可以达到改善心肺功能,消耗能量,减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