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一壬 《精武》2012,(35):89-89,91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及其影响力的扩大,国内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国际化大都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在2009年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而体育传堪,作为我国迅速崛起并得到快速发展的产业,在推动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提升城市影响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调查、走访、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体育传媒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所产生的影响,以期摸索出体育传媒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所应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儒家经济学原理分析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发展中存在困境,对儒家经济学核心在景观体育赛事所起的作用给予重点剖析,并提出四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以人为本,体育赛事规模由小向大发展,采取"草根行动"与"体育精英"发展思路;科学构建"家文化"成为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景观体育赛事应推选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产品,并注重产品设计的视觉效果;景观体育赛事在借鉴西方景观体育运营模式过程中应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实现我国体育赛事与举办城市共生发展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探讨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关系,认为城市应具备安全有保障、体育设施齐全、交通与通讯设备先进、有较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以及有成功举办体育赛事的经验等基本条件。政府支持、选择与城市特点具有匹配性的体育赛事、注重城市与体育赛事的特色、实施科学的赛事规划是实现体育赛事与举办城市共同发展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有强 《体育科研》2012,33(2):39-45
在对城市文化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进行了历史回顾,分析了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结构、与上海城市文化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上海建设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的战略,探讨体育赛事如何在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5.
体育赛事和城市文化均属于文化概念视域下的一种文化现象,体育赛事促进城市区域文化的发展,城市区域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赛事。以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为出发点,研究了体育赛事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支持作用,研究认为:体育赛事首先作为一种文化丰富了城市文化的内涵;其次,体育赛事文化效应促进了城市其它文化的繁荣。具体体现在体育赛事对城市市民素质、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城市教育科技和艺术、城市文化产业、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丰富大型体育赛事选择与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赛事举办与体育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利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意义和世界城市网络研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城市国际体育赛事网络的概念,整理出赛事网络指数和联系度的计算公式,并以上海6大品牌赛事为样本考察国际赛事网络关系,认为运动项目的国际化、商业化程度、赛事的等级和影响力,以及赛事价值链体系的完整性是城市影响国际体育赛事网络联系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城市与体育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上海的城市体育理念与政策举措。提出:上海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进程中,上海体育学院应利用自身优势,肩负起高等院校对城市建设的辐射作用和以教学科研服务城市建设的人才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举办国际或国家级体育赛事成为了我国各大城市以及中小城市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各级城市举办体育赛事,形成了体育赛事热.研究从"体育赛事热"现象出发,以近年来国内举办的相关体育赛事为典型案例,分析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正、负效应及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互动的相应策略,为实现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问法等,以上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为重点,对上海市大型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机构、运作、现状、资源体系及其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上海构建国际化大都市及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背景下的大型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文化丰富了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同时,体育赛事的举办必将影响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结构的重构.具体体现为:体育赛事物质文化、体育赛事产业文化、体育赛事制度文化、体育赛事的精神文化对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从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突出城市文化优势、科学规划体育赛事、加强赛事文化与举办城市文化的融合提升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上海全球体育城市排名位次持续下降,这与卓越全球城市建设的愿景存在偏差。体育赛事作为体育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国际机构对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量化评估的基本看法。目前学者们没有给出“赛事之都”的确切定义,对体育赛事之都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了解不够。在城市发展中,体育赛事往往被当作一个孤立的要素存在,缺乏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将赛事之都建设纳入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之中,对“赛事之都”定位进行分析。调查发现:上海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广度与深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赛事亲民化不足,由赛事推动的城市设施规划的大众利用转化率较低,缺乏国际话语权等问题。提出:上海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过程中应进一步丰富赛事种类与级别,加快引进或成立体育赛事发展的专业性机构,提升依托赛事建设的体育设施社会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2.
张鲲  石娟  王栋 《福建体育科技》2012,31(1):1-3,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竞赛与赛事文化的概念、内涵及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体育竞赛与赛事文化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体育竞赛为赛事文化创造展示的机会;赛事文化又需要通过体育竞赛得到体现。体育竞赛与体育运动中的肢体文化、项目文化以及其他衍生文化的有机结合,使人们重新认识体育赛事独特的文化功能,更好的为观众提供丰富的体育文化盛宴,促进竞技体育的文化发展,并引发人们对于体育竞赛与赛事文化关系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欧洲发达城市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实践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城市营销理论,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总结、归纳欧洲发达城市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现状特征。认为,对照国际经验,以及建设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目标,上海在举办重大赛事方面,如体育赛事规模与等级、市场运作等还存在差距。为了使定期举办国际体育大赛成为上海市经济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在2020年前,上海应举办一次,乃至若干次国际最高等级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14.
黄海燕 《体育科研》2021,42(1):8-14
在梳理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理论逻辑的基础上,结合上海与国际顶级体育城市的赛事发展差距,提出上海建设国际体育之都的思路和举措。认为:体育赛事为发展城市新型经济、提振城市社会活力、提升城市软实力、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带来澎湃动能;上海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工作存在赛事的全球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体育赛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体育赛事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体育赛事本土化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等不足。最后结合《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提出2025、2035、2050三阶段的发展目标,并从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合作、完善体育赛事布局、夯实体育赛事资源配置基础、加大对本土体育赛事扶持力度以及落实长三角体育一体化战略等方面实现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以竞技体育发展的隐性指标为视角,探析体育强国建设路径,指出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应充分利用建立邦交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对外推广我国的成功经验,宣传"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以点带面、层层渗透,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在竞技体育项目的拓展上,可将奥运弱势项目分散到各省市,利用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优势,打造和形成具有各省市地方特色的优势竞技体育项目,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国际体育大赛与国际化大城市发展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国际体育大赛,特别是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F1赛车赛与国际化大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国际体育大赛对主办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市民生活质量、文化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缪佳 《体育科研》2011,32(2):16-18
上海“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国际大都市,这对上海竞技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上海竞技体育的发展为主线,分析和思考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赋予竞技体育的任务和使命。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ening ceremonies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and the building of a positive image of China. To do so, we draw on the concept of soft power, which establishes that one way in which states seek to achieve their goals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is through attraction rather than coercion.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construction of promedia images is one of the privileged means to deploy soft power. Thu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avourable projection of China’s image at inaugural ceremonies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These images show China as a country heir to a millenary past and brilliant civilization, which aims to assi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tter future. The paper concludes by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ev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llective imaginary about what government elites establish regarding what China is and should be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