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文言虚词用法灵活,因而成了同学们阅读文言文的障碍。要想掌握文言文虚词的使用规律,这不仅需要在阅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后而形成的语感,还需要掌握辨析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技巧。下面就向同学们介绍四种辨析文言虚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文言文教学中,虚词的用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由于充作文言文虚词的字人多为兼类,使得文言虚词看起来量较少,似乎很简单,实际上用法灵活,比较复杂,不易掌握。而掌握好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又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文言虚词的教学,应给予充分重视,应通过一些灵活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虚词,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掌握得不好,就会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产生负面影响。高考考纲要求考生掌握的虚词不多,但由于虚词用法灵活,要弄透弄懂也不容易,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一、考点解读《考试大纲》在“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总体要求下,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基本前提。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虚词,即2005年《考试大纲》明确划定的18个。对于文言虚词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伟明先生在其《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一文中指…  相似文献   

4.
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意义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表示实在意义,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是文言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很高,其词性意义和用法也相当复杂和灵活,给我们阅读文言文增加了相应的难度。可见,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科书内容有限,所以系统地学习一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罗仁礼 《高中生》2010,(36):6-7
【考查特点】1.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的难点之一是正确理解文言虚词,而考纲中明确提出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要求,因此,文言虚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必考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近年来,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日益受到重视,众多的模拟卷、高考卷根据新"考纲"精神将原先的对人物形象的考查题改为文言虚词题考查,就是对文言虚词采用直接考查的办法进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对"考纲"规定的"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进行学习之外,还加强了学生做文言虚词题能力的训练。在文言文虚词教学中,笔者遭遇到的最大尴尬就是"虚词多解",即课文中同一处虚词的用法,不同资料、不同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8,(6)
文言中的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需要注意的是,代词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实词,在文言中则属于虚词,且用法灵活多样,使用频率高。掌握好文言虚词,对学好文言文,进而对中考  相似文献   

8.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考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不表示明确意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它是构成文言文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文言虚词数量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较大。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呈稳定趋势,而且仅限于常见虚词和一般用法。但由于虚词使用频率高,是组织句子的一种手段,各个实词是靠不同的虚词的组合、连接、修饰、辅助而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的。因此,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学习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虚词,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我们学过的文言虚词,从词的用法方面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意义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表示实在意义,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是文言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很高,其词性意义和用法也相当复杂和灵活,给我们阅读文言文增加了相应的难度.可见,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
秦振良 《新读写》2011,(10):40-43
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而要真正掌握一个虚词,必须能对这个虚词几种不同的用法准确辨析。为此,本刊特邀请专家对初、高中课本中使用频率高和用法复杂的文言虚词的用法逐一辨析,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于内容较多,本栏将分期发表,敬请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12.
陈智 《广东教育》2005,(12):38-39
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掌握得不好,就会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产生负面影响。高考考纲要求考生掌握的虚词不多,但由于虚词用法灵活,要弄透弄懂也不容易,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高考17套试卷中有9套单独设题考查了文言虚词,2012年则有10套。没有单独设题考查的高考试卷也常在文言文翻译题中涉及到虚词的用法及意义。但在复习过程中,不少教师与考生却对文言虚词颇感头痛。因为考纲要求考查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却十分复杂繁冗。不少考生是靠  相似文献   

14.
跟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少得多,然而使用的频率却高得多,每篇文言作品中,都要使用一定数量的虚词,有些虚词又往往不止一种用法。如果能够较好地区分一些虚词的用法,那么对于同学们读懂一个句子、一篇文言文是大有益处的。当前一些同学(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同学)对课文上的一些文言虚词用法常使用死记硬背的办法,用笔记本把一些虚词用法和实例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51):2-3
文言虚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多而散,用法灵活复杂而琐碎。现行教材淡化虚词的解释,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力度不断趋弱。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忽视虚词教学,学生怕学厌学。虚词非虚,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扬 《广东教育》2011,(12):9-10
一、考点解读文言虚词数量不少,但考纲中明确规定考查的文言虚词仅限于"而、何、乎、乃、其、且"等18个。而且,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能力",要求考生在浅易的文言文的阅读中,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加以了解和辨析。  相似文献   

17.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每年高考考试的一个难点。从历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道题的答题情况不很理想,其原因是文言虚词因依附的句子的变化,意义和用法也发生变化,考生难以把握。其实判别文言虚词的用法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下面的方法就可以帮助考生快速而准确地判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8.
现行职高语文课本在“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中,专章介绍了“文言常用实词”,“常用文言虚词,“文言常见句式”.这些文言知识的系统介绍,对于培养和提高广大职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遗憾的是,对文言词的一些用法,即“词法”没有专章作系统介绍.笔者认为,介绍词法跟介绍实词、虚词、句式一  相似文献   

19.
张雪魁 《现代教育》2012,(6):102-102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明确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学习中,能否正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至关重要。不论是实词还是虚词,词性的非单一性,决定了它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充当的成分是不同的,意义和用法是不一样的。由此可知,对文言词语的词性、位置和成分的把握是正确理解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