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刊编辑的白日梦》是刘以鬯主编《香港时报·浅水湾》时,因有意介绍现代主义文学等的外国新文学思想,同时因副刊投稿者有限而要自己创的条件下,促成的其中一篇作品。作品以诗化小说等的艺术形式,表达作者当副刊编辑时,在经济与政治的压力下仍想推广文艺的感受。下文将结合诗与小说,叙事与意象等方面分析刘以鬯的实验小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艺术技巧、艺术形象、情节、内容等多方面,论述了香港作家刘以的实验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香港的横的移植,表现了香港文化人的痛苦现状与不屈精神。  相似文献   

3.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小说《酒徒》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作者在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技巧时,从四个方面即意识流与现代诗意象的结合、情节交待与意识流动的交替展示、社会现实与“内心真实”的交融、意识流与象征手法的结合,说明了作者在对新感觉派、西方意识流及传统文学中的意象、情节及象征手法的整合中,形成了自己的“意识流”小说的特色,但他这种特色不可避免地具有肤浅性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4.
伍尔夫、刘以鬯在小说创作中都崇尚诗化小说,而且在小说诗化理论的建构到文本实践的过程中,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实验,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他们对诗化小说的成功探索与实验,为小说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王蒙的“意识流”试验在李欧梵眼里成了“技巧的政治”,与同在文学“意识流”问题上进行卓有成效实验的刘以鬯的文学观和审美观的比较中,可以见出此言并不怎么为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刘以鬯小说代表作的反小说化特色,并探究这一特色的成因。当刘以鬯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他对人物的内在真实也就有了十分精准的把握。他的种种探索,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虽然小说并不等同于自叙传,但《酒徒》中主人公"酒徒"和作者刘以鬯在某种意义上有着身份同构性,他们都在半梦半醒之间进行绝望的挣扎与反抗,坚守心中的一方文学净土;不同的是,酒徒无力挣脱困境只能在酒中继续沉沦下去,而刘以鬯却逐渐找到了解除身份焦虑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香港作家刘以Chang是中国长篇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人。并分别对其长篇小说《酒徒》和中篇小说《寺内》作了论述:《酒徒》是借鉴西方现代小说技巧写中国题材的成功实验,是中国意识流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寺内》用精神分析作全新观照,是对古典名剧的现代意识诠释,可谓当代“故事新编”的精典作品。  相似文献   

9.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意识流小说《酒徒》,以主人公老刘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为主体,用诗化的语言传神的塑造了一个被金钱社会无情吞噬的中年文人形象。改编自小说的同名电影以字幕和旁白的方式表现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导演在忠于原著的主旨下对小说的主要情节基本照搬,拍摄手法中规中矩,若无主要角色的出彩表演,电影《酒徒》只能称作一部过于忠实小说的平庸之作。  相似文献   

10.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以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和刘以鬯的小说《酒徒》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同一种小说艺术表现手法在中西作家之间运用的差异,并探索产生差异的原因,为分析中西方文本创作及艺术流传借鉴提供某种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文本互涉和新历史主义角度来探寻作为历史重写方式之一的“故事新编”中的主体创造性 ,作者从异彩纷呈的中国书写方式中撷取了三个点 :即以鲁迅、刘以鬯、陶然的相关文本为个案进行比较分析 ,梳理其重写中叙事模式和意义阐释层面的独创性 (含不足 ) ,概括出其重写的主要特点———鲁迅 :“点染”历史 ;刘以鬯 :“复活”历史 ;陶然 :断裂历史  相似文献   

12.
乡愁文学是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陈映真和白先勇作为台湾文坛的两位小说大家,他们在"乡愁"主题的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以两位作家的乡愁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物类型设置、命运困境的解决之道和小说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索其共性和差异,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梳理两位大家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亦舒小说以绘尽香港世相、表现出深刻的女性关怀而受到评论界肯定,其艺术表现技巧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其中大量的梦境描写构成其重要的表现技巧之一。梦境描写因融入故事、进入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而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些虚幻莫测的梦境中,不难看出亦舒对中国传统梦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撰写历史题材小说。他的小说被日本文学评论家称之为"中间小说"。以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的剖析,探寻井上靖创作中国历史题材小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小说史观、鲜明的文学特色、精巧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美学意义,对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最能体现西方后现代思潮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对文学经典的冲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当代的先锋小说家如何进行叙事技巧和话语层面上的实验.对文学文本进行着怎样的解构与建构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如何渗透进先锋小说的创作先锋小说解构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文学体系,却又有着很大的建构意义,在小说面临边缘化的背景下开创了新的小说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16.
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理论奠基之作,作者旨在引进西方美学和文学理念来改良日本小说,但在叙事技巧上却并未完全排斥日本江户时代的叙事原则,其中一些来自中国明清小说批评。本文尝试分析中国明清小说批评与日本江户时代文学及《小说神髓》的影响与变异关系,通过比较中日文学近代话语转换的轨迹来探究《小说神髓》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点及其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是以鲁迅和矛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在"左翼"文学之外,京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支派。京派作家里尤以沈从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以《边城》为代表的许多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抒情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流变中,他的小说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引人注目,为京派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君默和他的小说   关于香港的文学,记得读大学时,某教授曾说,香港是一片文化沙漠,其实不然。抛开金庸的武侠小说、董桥的散文不论,反映香港社会现实的小说,就有许多重要的作家,如刘以、舒巷城、张君默、西西、陶然等。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处,故那儿的作家,可以接触到不少和内地生活相异的题材,可以更快捷地了解到西方文学的各种新潮流与新手法。因此,香港小说自有其本身的表现形式与特点。像下面所介绍的张君默的中篇小说《模特儿之恋》,无论内容还是情节结构,都有其独到之处。希望同学们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对香港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完整过程是由清末"小说界革命"肇其始,民初"小说兴味化热潮"充其实,五四"新文艺小说潮流"收其功。"新小说家"被迫向西方学习,出于"新民"需要而与报刊结合将原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推向"文学场"中心,其倡导的求新求变意识与民族国家意识成为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主线。"兴味派小说家"主倡"兴味",以丰富多元的著译实绩纠"新小说"之偏,在小说传统的现代转化与小说审美的独立性上用力,且更加紧密地与报刊出版界合作进行现代生活启蒙。"新文学家"则主动彻底地向西方学习并否定传统,但从其主题选择、艺术追求、语言变革与人性表现等诸方面仍能看出它对前两者的批判性继承。它们是激变与渐变相接续的三部乐章,民初渐变部分因长期遭遇遮蔽尤需仔细辨识。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在小说观念和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与革新,对20世纪以来的小说表现方法、技巧和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他在短篇小说《中国长城建造时》中,解构了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文学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反映与摹写、通过情节和场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传统,转而探索和发掘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他反对传统小说"僵死的模式",而是用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生活场景的独特表现方式,展现了现代主义创作隐藏在现象之后的生存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