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构建和谐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较低,甚至没有保障。因此应当从实际出发,克服以家庭为单位的单一养老模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适应农村经济状况的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静 《考试周刊》2009,(34):234-237
“社会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广东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经济社会结构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完善广东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意义十分重大。基于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的现实,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情况对于社会保障的全局至关重要。笔者旨在通过对中山、梅州、江门三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状况的考察。对广东省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作出评价,为加快完善广东农村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的策略研究,即研究如何通过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河北省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意愿表现为"少缴多领",且在显著性为95%(99%)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基于农村居民养老意愿的新农保政策完善建议主要有:(1)根据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以及经济承担能力等具体情况,设置恰当的个人缴费档次;(2)继续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使政府财政补贴达到省级财政总收入的一定比例,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适时进行动态调整;(3)将参保对象的养老金待遇与养老金替代率的高低以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综合起来进行动态考虑;(4)将参保对象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转为一定时期的定期存款,增加参保人的养老金待遇收入。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应用福利经济学和收入分配理论,及适度保障水平模型,对贵阳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适度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预测,结果揭示贵阳市社会基础养老金无法满足老人最低生存需要,城居保保障水平低于新农保,未来地方财政有实力承担适度养老水平的支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城乡社会老保险制度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全国农业大省。河南省部分新农保试点县市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如宣传力度不够、参保率低、资金筹集不足、支付水平低、弹性不足等问题。为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迫切需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6.
对珠海斗门与茂名茂南的调查分析表明,新农保在推行过程中,面临着宣传力度不够;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参保意愿较低;规模较大的家庭负担较为沉重;户均耕地面积制约着农户参保意愿及其选择等九大焦点问题。基于此,建议加大对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与农村的教育投入,强化与扩大强农惠农举措,引导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户经济状况,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充分发挥新农保与传统养老方式的合力。  相似文献   

7.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做出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程,以河北省青县为例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老农保"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在国家新农保政策指导下,结合农村实际,提出了建立科学可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定性研究教育经费、农业总产值、农村用电量以及城镇化率对农村居民纯收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构建OLS收入计量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滞缓因子以及作用效果,并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提出加速城镇化进程、完善电力服务机制、优化产业升级等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7,(1):42-48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广大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需求不断增长。传统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短缺,医疗素养较低,供给总体呈现不足,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专业养老服务需求。在回顾国内外智能养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老年人病谱、养老资源和医疗水平现状,以及养老政策四个方面提出医养智慧化探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建立区域协同医养信息化养老模式,并对其运行流程再造设计。最后基于抽样问卷调查,分析当前智慧养老中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并依次从政府、市场、技术人才和老年人宣传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CLASS 2018年数据,41.69%的老年人有机构养老需要。使用潜类别模型及四个测量指标,识别出这些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占比6.13%,非机构养老意愿占比93.87%。进一步使用混合回归模型研究发现,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型给付提高了机构养老意愿,而福利型给付降低了机构养老意愿,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随着收入来源稳定性的上升而相应增强,社区医养结合、老年活动场所或设施配置能提高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男性、无配偶、城镇户籍、更年轻、更高学历、更高健康程度、更少子女等特征的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更强。据此,本文提出缩小机构养老需要与机构养老意愿之间的差距,提出机构养老认可接受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四个维度为着眼点,运用比较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为例,指出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自信总水平,在性别视角下阐述了维吾尔族大学生自信的差异,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很突出,养老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必然要求家庭之外的养老的制度性构建。2007年,南阳的新农保试点就开始探索,"南阳模式"在最初就得到了人社部肯定。随着南阳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逐步扩大,农民参保意愿不积极、捆绑式的强制性参保政策等问题影响了南阳市新农保试点的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普适性的价值观来促进南阳市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公共(支农)支出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基于规模、结构和区域性特征视角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支农支出并未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挤入效应,公共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公共支农支出的消费效应,中部地区的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未产生挤入效应。依据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农保已在全国各地进行试点,内蒙古根据国务院《指导意见》,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办法》,并进行了相应的试点工作,内蒙古现有的各种农村养老性质的保障制度,在实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新农保的建设中,整合各种资源就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听力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分析了他们听力水平较低的现状及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继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力争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巴彦淖尔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指出目前巴彦淖尔市机构养老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通过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在机构养老服务方面的有益经验,提出了巴彦淖尔市养老机构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54):7-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中父母属于重要的教育引导者,对于孩子日后的性格养成以及智力发育、行为习惯养成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家庭结构不同,特殊群体隔代家庭教育也在不断涌现,由于隔代家庭教育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研究探讨隔代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相关原因,并分析针对问题如何有效改善,提出隔代家庭教育的科学管理对策,希望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10年《河南统计年鉴》的截面数据资料,从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的角度分析了河南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河南农村居民各类消费弹性较低,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尤其是对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追求仍然是有心无力;要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村居民医疗、教育、养老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社会调查了解了农村居民接受社会养老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居民的参保意愿和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主线) 社区养老保障(辅助) 家庭养老支持"的复合型模式转型,同时明确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主导地位,加快立法,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供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20.
居家养老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具有促进家庭和谐、保障老年人生活、吸纳就业等多重优势。目前我国城镇实行的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着筹资渠道单一、服务机构单一、从业人员水平较低、老年服务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文章认为,引进竞争机制使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有机结合、构建社会保险型筹资模式,不断完善服务监督机制和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水平将成为我国城镇居家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