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体建构的教育哲学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本文探讨了教师建构自己教育哲学的基本路径以及教师用个体教育哲学引领自己专业成长的途径,以期教师能实现个体教育哲学的建构和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哲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是以个体为本的教师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哲学,是支持教师获得教学智慧、形成教学个性的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发展的基础。然而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常呈现替代性、结构性及来源性缺失。建构教师个体教学哲学需要唤醒教师自我并以哲学思维方式追问教学世界、不断转化教学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任何一个拥有自己哲学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最伟大的哲学家,这个民族的哲学史一般都以他(们)为分界线,因为他〔们)的哲学总是结束整整一个时代,同时又开辟一个全新的时代.俄罗斯伟大的哲学家索洛维约夫(1853-1900)结束了俄罗斯历史上缺乏哲学体系的时代,若从严格的意义(狭义)上说,他结束了俄罗斯没有哲学的时代(我认为哲学只能是扶义的,广义的哲学是个矛盾的概念,甚至是个空洞的、无意义的概念,它标志着无哲学),他开辟了真正的俄罗斯民族哲学的时代,正因为这一点(民族性上)他所代表的俄罗斯哲学才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民族,要兴旺发达,拥有光明的未来,就必须拥有创新的理论思维,拥有自己的哲学。哲学是思想的花朵,文明的灵魂,精神的王冠;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理论先导,是激发人、塑造人、引导人的精神力量。哲学锻造我们的思维,净化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成为自己:个体生命成长的一种价值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范式中,人只是一个“东西”。而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那么如何才能完成?本文主张,一定要回到个体生命本身,否则可能就是缘木求鱼。从生命的视野看,个体生命只能成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生命“所是”和“所能是”的自己。这一答案从当代的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得到有力支持。当今人类的发展为个体生命成为自己提供了可能,当代教育改革正朝着有助于个体生命成为自己的方向发展,教育有义务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  相似文献   

6.
斯拉夫派与俄罗斯民族哲学张百春当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开始成熟的时候,它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该民族的历史(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一个民族自我意识开始关心自己的历史的时候,才标明它走向成熟。我们可以称民族意识所关心的历史问题为历史哲学问题。俄罗斯民族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同一性的发展及其研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民族同一性的发展及其研究策略文/万明钢在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中,文化和人口占相对弱势的少数民族个体,如何发展起关于他们本民族文化的自我意识,如何认识自己的民族群体与主流社会的文化以及其他民族的关系,我们通常把个体在这些方面的综合认识称为民族同一...  相似文献   

8.
杨兴永 《上海教育》2007,(9B):63-64
校长是必须认认真真读几本书的,与书为友的校长方可成为有作为的校长。从丰富学识的角度讲,我个人认为,校长必须读三类书:第一类是教育理论经典,让自己清楚教育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办学;第二类是民族文化经典,让自己汲取民族文化营养,提高修养第三类是哲学书籍,哲学是智慧之学,让自己清楚地看社会,看自己,看事物的本质。这三类书从不同的侧面,提高校长的理论功底,促使办学行为更加科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教育的中心问题乃是人的自我认识问题,也即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达成德性与幸福的问题。“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认识自己无知”,由此保持自我不断地求知智慧,也即“爱智慧”,乃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反诘式对话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个体成长乃是从天性舒展出发,逐步过渡到理性的生成。苏格拉底哲学教育主要面对成年人而非儿童展开。儿童教育乃是从儿童身体自然出发,激活天赋本能与生命活力,走向积极而非节制的儿童生活。伴随个体成长,个体开始以反思走向个体精神自觉,教育也从诗性教育转向哲学教育,由此而显明个体成长的内在秩序与哲学教育的审慎。  相似文献   

10.
“认识人自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永恒主题,在现实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关于人的各种科学的、宗教的、哲学的生命观,其中哲学中以个体主义生命观和群体主义生命观影响力强大,最具有代表性。但是哲学的这两种生命观都经不起科学认识的反思,是哲学形而上思维一元化、极端化的结果。个体生命观犯了消解群体生命的历史性的错误,把人的生命抽象得仅仅剩下本能;群体生命观犯了消解个体生命的现实性的错误,把人的生命当做了自然之物去理解。新生命观的建立,既要看到个体生命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又要看到群体生命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同时还要看到家庭生命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在对个体、家庭、群体三者基于个体的内在同一性理解的基础上,把人类生命文明看做是个体、家庭、群体的三元互动,人类生命文明的同一性、主体性、无限性才一目了然。全面的生命观对我们真实完整地理解和现实全面地建设人类生命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民族文化研究所我们原本是哲学教研室,从1980年开始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哲学与文化,后来逐步确定从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与文化学的交叉关系中来研究哲学,建立哲学与民族文化学科。我们认为,哲学与民族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儿童哲学与伦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儿童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于“思想的思考”,鼓励儿童验证自己的观点,帮助儿童发现和使用推理的规则,使儿童成为富思考、明事理、具有判断力的个体。儿童哲学与伦理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运用哲学批判与反省的精神来审视伦理道德的价值,从而为传统哲学与哲学教育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表达是教师个人教学信念的集中展现和教学思想的话语形式。美国大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表达可归纳为五种典型范式,即"目标—手段"范式、"经验总结"范式、"形象描述"范式、"取向—阐述—总结"范式和"因素分析"范式。美国大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表达对我国大学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哲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关注大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大学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诉求,也将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育哲学是关于数学教育活动本质的分析,对数学教育哲学的研究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机和导航器。数学教师的教育哲学素养是教师个体自觉运用哲学来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诸方面问题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素质和修养。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哲学,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打算对儿童的哲学作一初步探讨。有些读者也许会感到困惑不解:儿童离哲学似乎太远了,难道儿童也有哲学吗?一儿童有其自己的哲学。首先,哲学不仅存在于社会历史的运动之中,而且还存在于人类个体的生命运动里,一般哲学发展史是对作为社会思潮或时代精神的哲学产生原因和发展特点的研究,但它脱离了人类个体。然而,哲学毕竟是人脑的产物,是人脑对客  相似文献   

16.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认识,民族认同是个体对于他所归属的民族的一种原始自然的感情和忠诚。国家认同是公民对自己国家的主权、象征、文化价值、理想信念等的认同,其指向是个体所归属的主权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存在价值共识和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布朗族是云南省世居的少小民族,探讨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实现民族国家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提升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乐 《中国德育》2009,(9):17-18
(一)对民族精神的把握不仅限于民族总体的角度,还应关注个体层面 1.民族精神的体现受年龄、气质的影响。学生年龄会影响到民族精神的量和质。所谓量是指民族精神所体现的范围。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仅仅把爱国精神体现为爱自己的家和学校: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就会把爱国精神扩展为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所谓质是指民族精神的内涵。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爱国可能是出于外部原因,如得到老师的表扬,成为好孩子等等: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爱国则可能是出于自己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8.
古文教学要真正地寻根,寻找本民族文化的特性,又要与全球一体化的迫切需要相一致,特别是与西方文化保持一定的关系,将两者建立在人文主义哲学基础上并加以适当比较,意识到自己的文化独特性,而且意识到人类共同遗产的存在,故在古文教学中既应当寻自己民族之根基,又当与西方文化根基作比较、呼应,走向世界化,天下一家,以求创新。  相似文献   

19.
《家族以外的人》、《永久的憧憬和追求》都是写于萧红1936年客居日本期间,中间仅有三个月之差,但这两篇同属于童年母题的文本创作所表达的人生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显得绝然不同。事实上,萧红凭借她天赋般的才能,从《家族以外的人》到《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从国内走到国外,萧红作为个体的、女性的精神创伤已升华为民族的、全人类的审美思考和哲学思考,她完成了由女性个体的寂寞情怀向民族与全人类生命本相意义的探索,标志着作家走向成熟的关键转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个体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决定了研究个体哲学理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