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典故是古代诗词曲常出现的人物、历史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等。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无从理解作品的主旨。从用典目的看,可以类比其人或其事,也可以对比其人或其事。用典类型有明典、暗典、反典等。  相似文献   

2.
李十三先后写出了历演不衰而又深受群众喜爱的“十大本”,《如意簪》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如意簪》本事见《聊斋志异》卷一《陆判》.李十三的《如意簪》在思想内容、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方面对《聊斋志异·陆判》进行了多方面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3.
李十三是清代陕西著名的剧作家,以秦腔、碗碗腔编演皮影戏,其创作剧本紧贴百姓生活,剧情丰富,人物丰满,保留传统文化精髓,演绎方式多样,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依稀透露出民主思想的曙光。在其笔法之下,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所体现的美好情操,触动和感染了几代人的思想情绪。《火焰驹》是李十三至今还被传唱的剧目之一,也是作者表现自己爱国主义情操、褒贬是非善恶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第三、四两回分别叙写黛玉宝钗入贾府,引入故事人物入场,是对贾府宝黛钗三人情事主体的铺垫。其叙事文本中的诗语演进系统中则隐含了对其人其事的预叙和寓示,蕴含了悲情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共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很多,如《山海经》《国语》《淮南子》《史记》等都有对其人其事的记载.在这些故事中,对共工这一神话人物的褒贬也是大相径庭,相去甚远的.有的说,他是古代的一位治水英雄,所以他被尊称为“三皇”之一;有的说,他是古代的一位恶神,最终被禹所杀.  相似文献   

6.
昭君故事从<汉书>史录开始,经汉唐至元明,再由清代至20世纪70年代曹禺的同名剧作,昭君其人其事几经演变.2000多年间,无数文人学者透过自己的视野描摹、演绎着昭君故事,同时也改造着昭君其人其事.整体考察昭君故事的流变,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的真实是如何透过人们的视野与当下相纠结.真实的历史是存在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再现于人们视野中的历史却变动不居.  相似文献   

7.
吴非 《语文新圃》2007,(5):42-43
讲《史记·滑稽列传》,说到优孟扮孙叔敖故事,学生不了解孙叔敖其人其事,于是插说一段.……  相似文献   

8.
何心隐的讲学生涯,多置身于师友圣贤之间。何心隐亦以讲学活动多有所遭际,并最终被逮而死于狱中,其弟子朋友身赴心隐之难者是大有其人的,唯以文献缺如,其人其事多已无闻。论文稽考相关史料,钩沉索隐,对此一段曾存在于天壤之间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所述。  相似文献   

9.
何心隐的"讲学"生涯,多置身于"师友圣贤"之间。何心隐亦以讲学活动多有所遭际,并最终被逮而死于狱中,其弟子朋友身赴心隐之难者是大有其人的,唯以文献缺如,其人其事多已无闻。论文稽考相关史料,钩沉索隐,对此一段曾存在于天壤之间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所述。  相似文献   

10.
清代戏剧家李十三的"十大本",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其中有"大团圆"的审美民俗、三寸金莲的畸形审美民俗、男女互赠定情信物的民俗、节日民俗、结拜民俗等等。研究探讨这些民俗,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李十三"十大本"的内涵,又可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余达父《罂石精舍文集》中收录了其写于1901年的《致李岑秋先生书》。李岑秋对余达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但笔者未能找到对此信做了深入分析的先行研究。文章首先对李岑秋以及信中提及的其他两人的身份做了考证,接着对李岑秋其人其事做了论述,最后对余达父与李岑秋的交游之详情、李岑秋可能给予余达父的建议等做论述。  相似文献   

12.
《学习之友》2009,(10):8-10
一个流传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一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戏曲剧目。事实上,忘恩负义的陈世美与忠贞不移的秦香莲几乎已经成了国人爱情生活的参照与是非标准。只是现在人们突然发现,《铡美案》的故事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却无其事……  相似文献   

13.
1930年代的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均出现繁荣的局面,而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又是小说理论成熟与繁荣的重要表现.193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主要在三大方面:一是强化了人物典型化理论和人物心理表现的理论;二是对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探索,强化了小说的环境(背景)理论;三是出现向"故事"的回归,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也是影视导演们所经常关注的创作题材。2008年放映的《赤壁(上)》和2009年放映的《赤壁(下)》是一件重头戏,这部由吴宇森导演的影片号称华语电影史上空前的大制作,不仅创造了当时华语电影的票房最高峰,同时在口碑上也收获了国内外一些主流媒体的赞誉。本文介绍《赤壁》取得的成就和吴宇森其人其事,从史诗笔法说起,结合文本从人物个性、战争场面、女性视角、人文精神、象征含义等五个方面分析史诗笔法在影片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东方朔,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大臣,其人滑稽聪明,博识多文。他不同于传统的文人,其人有战国策士的遗风,又有类俳优的嬉笑怒骂,其故事传播甚广,影响深远,因此后世小说多附会其事进行创作,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朔故事。其中东方朔激侏儒故事,金马门典故以及东方朔偷桃故事是最典型的三个,历代文人多喜引此为典故。东方朔故事在文人诗词中作为典故屡次呈现,可以说与文人对东方朔的崇敬是有很大的关系,对这一点进行探析可以更好的完成对东方朔故事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6.
张富翠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17-119
"韩寒现象"即指人们所关注的,已经超越了韩寒其人其事本身,而包括公众对韩寒其人其事的广泛议论。在简述韩寒与"韩寒现象"的基础上,对比韩寒与柏杨的不同,阐明了韩寒的独特性。同时通过"韩寒现象"的社会影响力与社会价值,证明了"韩寒现象"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项羽本纪》是我国散文中最早以人物为中心的经典叙事文学,作者通过精心剪裁,以时间为经线,以性格为纬线,经纬交错、明暗结合,清晰具体地再现了项羽其人其事,在叙事中又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和侧笔衬托,将项羽刻画得血肉丰满。  相似文献   

18.
栏目推介开卷有益——千字美文,有故事,有哲理,有思考窗外视点——观察语文生活,关注语文动态和语文事件,提供有价值的语文参考资讯阅读之窗——名家名作,美文美味,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老师的学生时代(邀请名师讲述自己学生时代的生活和学习故事)作家典藏(深度挖掘其人其事其作,发现作品魅  相似文献   

19.
嵇康,是魏晋时期的一位俊才、奇才,"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技艺精湛而又理论空前创新的著名音乐家、哲学思想家,更是位卓越的养生学家。作者根据几十年来广搜资料的积累,就嵇康故里所在行政区建置的古今变迁;嵇康一生的重要建树;嵇康人生悲惨结局的原因和其人其事对后世的影响诸事,作出实事求是的探索与钩沉。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选修教科书《〈史记〉选读》共分八个专题,其内容涉及司马迁其人其事、《史记》的体例、《史记》的史家传统、《史记》的理想人格、《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